
谁曾想,一次寻常的挖笋之行,竟让六个生命永远沉没在冰冷的河水中……
夜色笼罩着湖南平江县昌江河,救援队的探照灯划破黑暗,最后一名遇难者被打捞上岸。

围观村民沉默地抹着眼泪——六个人,全没了。
而几个小时前,他们还背着竹篓说笑着登上小船,如今却成了六具冰冷的遗体。

4月21日中午,大洲乡都塘村的村民朱先生的妻子、姐姐,以及一对姑侄女,连同两名亲友,挤进了一艘长约3米的塑料渔船。
这艘本用于单人捕鱼的简陋小船,此刻却载着六人驶向对岸的竹林。

村民回忆:“那船薄得像片树叶,坐两个人都晃,可他们非要一起挤上去。”
船行至水电站附近时,湍急的暗流突然将船掀翻。
目击者老陈颤抖着描述:“船翻得像扣碗,人连呼救都来不及,就被卷没了影。”

船主会游泳,但是被他外甥女勒住脖子,一起沉下去了,其他不会游泳的几人在水中挣扎,而岸边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消失。
等救援队从几十公里外赶来时,河水早已恢复平静,只剩一顶漂浮的草帽。

遇难的60岁姑姑是村里出名的勤快人,每天天不亮就上山挖笋,背到镇上卖十几块钱贴补家用;
她30岁的侄女刚离婚,独自抚养孩子,本想趁笋季多挣点学费;
朱先生的妻子临走前还念叨:“今天多挖点,给娃买双新鞋……”

村民叹息:“要是他们绕远点走桥,要是船上有件救生衣……”可生活没有“要是”。
事发现场上游200米处有座石桥,但要多走半小时。

村里人坦言:“这些年为了抄近路,塑料船翻过好几回,都没出大事,谁想到……”
小船翻船的地点在水坝上游蓄水区,水深超过3米,水面与立起的钢板都齐平了,看着平静,与下游的落差是非常大。

更痛心的是,水电站下游未设警示牌,村委会仅用“口头提醒”应对野渡风险。

浙江网友评论道:“救生衣对于老百姓自己用的船应该配置,村委会应该对于本村的船,多配制救生衣,出行坐船穿戴救生衣问题不大。可惜很多有船的村庄不会注重安全,村长就是个摆设!”
湖南网友回复:“你有没有想过很多船只并没有报备?知道些啥啊?”

江西网友表示:“电站肯定负责任,没有安全感,又不阻止通行,可惜都是中年人家的顶梁柱。”
广东网友持反对观点回复:“成年人了,任何事情都要为自己负责的,并不能怪这怪那的。”

广西网友不解道:“明明远处有桥,为什么要坐塑料船?开开心心的相约去挖竹笋,就这样说没有就没有了。”

经调查,出事小船是2018年违规自制的“三无产品”,只能承重3人,但这次却坐了6人,船上还没有任何救生设备。

事发时,电站排水量突然增加,导致水流湍急,这老旧且超载的小船经受不住突如其来的冲击,最终导致翻船。当地政府在全力处理事故的善后事宜,而事故具体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当殡仪馆的车碾过泥泞的乡道,几个家庭撕心裂肺的哭声惊飞了竹林里的鸟雀。
那些没卖完的竹笋还堆在屋檐下,再也没人等它们发芽。
悲剧从来不是偶然。当侥幸成为习惯,生命便成了湍流中最脆弱的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