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3年换了5次省会,中国第一散装大省,南方人不认北方人也不认!

图片来源:不讲道理的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南北的差异,古时就已初露端倪。但真正唤起中国人南北意识的,是1

图片来源:不讲道理的李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南北的差异,古时就已初露端倪。

但真正唤起中国人南北意识的,是1908年时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的“北岭淮水”说,即秦岭-淮河线。

这条线不仅是南北的地理分界线,同时它也是:1月份0℃等温线的气温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降水分界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农业分界线,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作物分界线,等等……

但于安徽省而言,这条线却愈加模糊了她的身份。安徽,在地理认知里就是一个灰色地带。

北方人认为,安徽是南方的;而南方人又认为,安徽是北方的;中部省份的人觉得,安徽挨着江浙沪;江浙沪的人又觉得,安徽更偏中部省份...

安徽,不南不北,也亦南亦北。

安徽,是三个省。

淮河从安徽穿过时,联手长江,划出了“三个”安徽。

淮河以北,是为皖北(亳州、阜阳、宿州、淮北、蚌埠、淮南);淮河与长江中间,是为皖中(合肥、六安、滁州、安庆,以及芜湖、马鞍山的部分地区);长江以南的地区,是为皖南(宣城、黄山、池州、铜陵,以及马鞍山、芜湖的部分地区)。

皖北、皖中、皖南,这三个板块,不只是区域方位的划分,更代表着安徽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环境。

图源:安徽省地图(审图号:皖S(2019)13号) ·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

皖北,拥有广袤的淮北平原,这里土地肥沃,沃野千里,以农业生产为主,是中国最早种植小麦的地方之一,孕育了中国的百亿粮仓。

皖北人,吃着馒头,喝着稀饭,闲暇饭后听会儿豫剧,一派中原作风。

而且这里发展起来的民间艺术形式,也充分体现了粗犷直率的北方民风,如泗州戏、凤阳花鼓、淮北梆子等。

图源:香港卫视

皖中,处在南北过渡地带,和江苏的江北同属江淮地区,这里的方言、习俗、地貌等,自带淮扬风韵。

皖中在地理上位于安徽的正中间,如今安徽的经济政治中心,省会合肥就在皖中。而且皖中的安庆、六安都曾做过安徽省会。

长江以南的皖南,山水交织出了诗情画意的江南气韵,是安徽最具文化气息的地方。

宣州和徽州,联手共筑了安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笔, 为中国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

宣州山水之地,鱼米之乡,一座小小的敬亭山都有一代代文人骚客不停为它作词赋诗,更何况还有宣城出产的宣纸、宣笔、徽墨...

而多山的徽州,本该是个闭塞贫瘠的地方,然而兴起的徽商却使得它闻名于世。

发了家的徽商回乡更是斥资兴建了许多徽派建筑,时至今日,粉墙黛瓦马头墙,不知成了多少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安徽,是三个省,却是一句玩笑话,但皖北、皖中、皖南,这三块截然不同的水土,却有着各自的区域认同和归属感。

所以,当我们提及安徽省时,无论提起谁,都只能是以偏概全。

图片来源:安徽人文地理

“散装”的安徽。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安徽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

在安徽成为“安徽”之前,曾和江苏同为“江南省”,再往前是“南直隶省”,元代时甚至都不属于一个行政区管辖,分属河南江北行省和江浙行省。

皖西山地、淮北平原、沿江丘陵平原、江淮波状平原、皖南山地,由西到东将整个安徽变成了立体、起伏的画卷。

自然地理的多元,也造就了人文地理的多元。

安徽,没有安徽话

皖北说中原官话,与河南、山东极为相像;

皖中以江淮官话为主,但有别于江苏南京、镇江、扬州等地的淮语。此外,西南地区部分市县也有讲赣语的。

皖南则是方言最为复杂、多元的地区。

马鞍山、芜湖、宣城等地讲吴语,吴语内部又有着吴语太湖片、吴语宣州片的区别。新安江流域讲徽语,而徽语内部同样有差异。

此外,在皖南山区各地,还分布着各类客籍方言......

安徽,也没有安徽菜

尽管“徽菜”鼎鼎大名,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但如果用“徽”完全代表“皖”,一定众口嚣嚣,毕竟皖北、皖中、皖南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饮食差异。

皖北是酥脆、咸鲜、爽口的中原风味,擅长烧、炸、焖、熘,基本上与鲁菜相似。

皖中则延续了长江沿岸的江湖风味,注重原料鲜活,口味平和,做法精细,大系属淮扬菜。

皖南吃的是传统徽菜,讲究火工,重油,重色,招牌菜有臭鳜鱼、火腿炖甲鱼、黄山炖鸽......

文化多元的安徽百花齐放,这也使得她没有一个固定文化中心,自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以来,省会变迁无数次。

哪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短短3年里安徽也先后换过5次省会,直至1952年才算真正定在合肥。

安徽,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文化上都很“散装”,因“犬牙交错”(中国的行政区划原则),南北中被“拼盘”在同一屋檐下。

成为安徽省以来的350多年里,南北之间的差异仍显而易见。

但正因如此,我们今天才能在同一个地方看见如此精彩的“差异”:

皖北,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传统的乡土中国;皖南,给我们展示了文教的中国、商贸的中国;皖中,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近现代的发展中国。

是“安”是“徽”也是“皖”。

“安徽”之名,取自安庆和徽州——“安”在长江北,“徽”在长江南,之所以简称为“皖”,重要原因之一是,当长江从西往东横穿安徽,该河段被人们称为皖江。

安徽,存异但也不忘求同。

今天,当我们提起安徽时,不能不提那场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精神不知鼓舞了后世多少人,譬如凤阳人朱元璋,农民出身,做过乞丐,最后却开创出一个辉煌了几百年的大明帝国。

图/ 安徽名人馆名人塑像

今天,当我们提起安徽时,不能不提合肥。

“赌城”合肥早已撕掉“中国特大县城”的标签,“杀”出一了条以科技立城、以科技兴城的道路。

今天,当我们提起安徽时,不能不提古徽州。

徽商、徽菜、徽墨、徽学、徽派建筑......徽州,从人们的文化情结,变成了一种文化想象。而古徽州,仍是今天安徽对外宣传的最大文化名片。

评论列表

汉口林哥
汉口林哥 8
2024-11-30 12:47
我只记得徽州女人!
哟呵
哟呵 8
2024-12-03 07:13
可惜没有徽州了,上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还有合肥以前叫庐州,多好听的名字,被后人糟蹋了,焚琴煮鹤,牛食牡丹。[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黑山小道士 回复 02-04 07:30
老包一定喊的是我乃庐州人士![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用户10xxx41 回复 03-27 10:33
它以前不叫合肥的话,孙十万岂不是死不瞑目

行走的荷尔蒙
行走的荷尔蒙 7
2024-11-29 07:04
在琼东西的眼里,下雪的就是北方

心为你而跳动 回复 01-28 18:51
错了,琼以外是北方(大陆)

用户64xxx16 回复 02-03 06:51
广东也下雪[抠鼻]

一念乘鸿
一念乘鸿 6
2024-11-10 23:09
苏南皖南,苏北皖北重新组合一下最好!民风民俗相近,经济均衡,空间距离也不远。
专拍你们家玻璃
专拍你们家玻璃 6
2025-02-03 12:15
河南省会驻马店
舒杨,守护你的幸福!
舒杨,守护你的幸福! 5
2025-02-03 07:22
终于知道为啥叫“合肥”了!不合咋肥?!
查岗
查岗 5
2025-02-03 15:58
安徽省会不是南京吗?[笑着哭][笑着哭]

麦兜 回复 02-04 23:22
江苏被蛇精淹了?!!!!

踏雪无痕
踏雪无痕 4
2024-11-22 18:22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这句话是不是过时了,现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口味各异的品种,不能说只是淮南的是橘吧!
用户10xxx68
用户10xxx68 4
2025-01-30 09:02
地缘辽阔!怎么会同俗?!
真的假不了
真的假不了 4
2025-02-03 21:11
连南直隶概念都没有的人,就不要谈这些事情了
幸运的猴猴
幸运的猴猴 4
2025-02-05 19:18
古徽州现在隶属黄山。
用户16xxx62
用户16xxx62 4
2025-02-21 19:36
不南不北,不东不西,不沿边不靠海。[呲牙笑]
糖尿病害女友蛀牙
糖尿病害女友蛀牙 4
2025-04-06 18:03
把枳种在南方不会变成橘 相反也是 只不过是同一属的植物而已,

微信用户 回复 04-06 19:28
在我们四川统一叫橘子。只要是黄、红色拨开分瓣吃的,管你是橘、桔,橙。

浪迹
浪迹 3
2025-02-02 07:50
两准地区都兼顾南北。守江必守准,历史上,南北政权大战都在两准,包括近代的准海战伇。

阳光 回复 04-19 14:25
小小一段文字,楞是没打对一个“淮”字,全是打的“准”。

用户10xxx92
用户10xxx92 3
2025-02-01 19:11
说到徽京就一致了
东线德军总司令
东线德军总司令 3
2025-02-03 20:52
鄂豫皖,鄂豫陕
黑山小道士
黑山小道士 3
2025-04-05 11:50
看到第一个图片,就晓得那是俺们蚌埠—南北分界标志[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我想我是海
我想我是海 2
2025-01-20 22:28
(淫笑休夫)[呲牙笑]
百川
百川 2
2025-01-28 11:05
安徽方言众多,也是当年抗战期间,十室九空,人都打战打完了,后来从各地迁来很多人

十二郞 回复 02-03 02:45
原生就是多。安徽省相当于是一个横跨南中北的剖切面

灯鱼
灯鱼 2
2025-01-26 10:33
黄山,与有特色的徽派建筑[得瑟]
用户10xxx56
用户10xxx56 2
2025-02-04 14:03
十里不同音,说的就是我们安徽,我妈姐妹三,嫁的地方说话都不同,风俗也不同,我姑姑家也一样,很多风俗都完全不同或者直接相反;同一个县的;就是这么不一样。
弦月0之歌
弦月0之歌 2
2025-02-24 17:40
说到底作为省里单位安徽没有自己的中心,都被周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瓜分的支离破碎了!
强仔
强仔 1
2025-02-04 13:50
皖东和皖西去哪了???

外星特使 回复 03-25 20:28
皖里

用户10xxx39
用户10xxx39
2025-03-26 10:13
徽州现在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