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俄乌谈判28小时艰难破冰, 黑海走廊重启背后暗流涌动

经过昼夜鏖战,美俄乌三方代表在利雅得峰会签下两份关键文件。这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最具实质性的谈判,虽在黑海航运和能源设施

经过昼夜鏖战,美俄乌三方代表在利雅得峰会签下两份关键文件。这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最具实质性的谈判,虽在黑海航运和能源设施保护上取得突破,却在领土主权议题前再度搁浅。

根据白宫公布的协议细则,黑海安全走廊成为首个突破点。三方承诺确保商船通行安全,禁止将民用船只用于军事目的。这份协议背后是残酷的经济现实——乌克兰80%外贸依赖海运,俄罗斯60%粮食出口需经黑海港口。协议签署当天,敖德萨港外滞留的46艘运粮船随即启航,这场迟来三年的"海上破冰",标志着全球经济动脉的局部复苏。

能源设施停火协议则更具技术含量。文件明确禁止攻击对方炼油厂、输油管道及发电站,并设立由土耳其、沙特组成的监督小组。这项成果来之不易,就在协议草签千,乌军无人机还袭击了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炼油厂,导致谈判一度陷入僵局。美方谈判代表透露,协议嵌入了卫星监控和区块链溯源技术,试图杜绝"误炸"借口。

然而核心矛盾仍横亘在前。乌克兰坚持的1991年边界主张,与俄方实际控制的乌东四州形成根本对立。知情人士透露,当美方试探性提出"非军事缓冲区"方案时,乌方代表愤然离席长达6小时。这种僵局直接导致原定的全面停火条款被迫删减,最终公报中"领土完整"字样全数消失。

特朗普政府的战略算计同样引发关注。在能源协议墨迹未干之际,美方突然抛出《美乌战略矿产合作框架》,要求获得乌克兰境内17处稀土矿的优先开采权。这种"战争红利"收割行为,与基辅期望的军援承诺形成微妙对冲。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能源企业正悄然布局乌境内核电站运营权竞标,白宫将其包装为"战后重建支援",实则暗含地缘经济布局。

目前,俄军仍在顿涅茨克方向推进防线,乌军则依靠新到的F-16战机固守第聂伯河防线。这场28小时谈判撬动的局部停火,能否撑到4月20日设定的全面停火期限,正成为国际观察家的新赌局。正如克里姆林宫发言人所言:"文件签署不是终点,而是更复杂博弈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