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骨瘦如柴、全身涂白、满嘴假牙,娱乐圈的这些“审美”真不高级

有没有发现,看娱乐圈的明星,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女的瘦得像纸片,男的白得像粉墙,一笑都是千篇一律的烤瓷牙。这几年娱乐圈流

有没有发现,看娱乐圈的明星,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女的瘦得像纸片,男的白得像粉墙,一笑都是千篇一律的烤瓷牙。

这几年娱乐圈流行的所谓“高级审美”,其实真的让人难以接受。

不自然、不健康、不真实——这样的“美”,还能代表主流吗?

那些被包装出来的“美”,到底出了哪些问题?

过去我们常说:“有福气的人,看着就有肉。”

在很多老一辈人心中,圆润一点、脸有点肉感,是健康、有福的象征。

但现在的娱乐圈,女明星为了上镜更瘦,个个瘦得皮包骨。

连锁骨都能挂杯子,腿细得像筷子,脸小得像巴掌。

一些90后、00后的年轻女明星,为了符合“上镜瘦”的标准,不吃饭、不喝水、狂练瑜伽、打针排水。

还有一些为了瘦脸,动不动就去打瘦脸针,下颌骨都快没了,脸看上去像削出来的一样。

瘦到极致真的好看吗?

其实那样的瘦,只让人觉得“病恹恹”的。

走在红毯上的明星,有些甚至让人心疼:怎么一个个都像得了病一样?

更严重的是,这种“瘦就是美”的审美,还影响了很多年轻人。

为了变得“像明星一样”,不少女孩子节食、过度运动,甚至得了厌食症、抑郁症。

这样的“美”,不仅不高级,反而是对健康的极大破坏。

娱乐圈有一个流行词叫“白到发光”,很多明星为了显得皮肤白皙,不惜每天敷美白面膜。

甚至打美白针,再加上化妆和灯光的配合,在镜头里一个个都白得像纸一样。

有些女明星,本来是健康的小麦肤色,也非得美白到没有血色。

有时候看她们的脸和脖子颜色不一样,甚至脸比手还白几个色号,一眼看去就觉得不自然。

我们回头看看那些经典美女,比如林青霞、王祖贤、张曼玉,她们可不是现在流行的“白瘦幼”。

她们有的是自然健康的肤色,有的是略带东方韵味的小麦色,看起来真实、有质感。

那才是真正属于东方女性的美。

白并不代表高级,更不代表美。

肤色的美,在于健康、自然、和谐,而不是“一味求白”。

现在娱乐圈里,有一个特别流行的项目:贴面牙。

也就是把真牙磨小,然后套上一层“完美”的瓷贴片。

这种牙整齐、白净,在镜头里笑起来确实很好看,但问题也来了——太假了。

你会发现,现在的明星,牙几乎都一个样:太白、太整齐、没有变化。

微笑的时候,看起来像复制粘贴的一样,没有一丝真实感。

以前我们看赵雅芝、刘晓庆、巩俐、陈道明这些老演员笑起来,虽然牙齿未必完美无缺,但那种自然的笑容,亲切、温暖、打动人心。

而如今的“微笑”,却让人觉得距离感很强,就像机器人的笑容,不带一丝感情。

整牙本来是为了健康、为了咀嚼功能,但娱乐圈却把它当成了“形象改造”的一部分。

一味追求外观,却忽略了表演者最应该具备的“真实感”。

这几年娱乐圈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明星越来越像。

特别是在年轻一代的男女明星中,你很难分得清谁是谁。

高鼻梁、尖下巴、大眼睛、白皮肤,全都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感觉。

你说这是某某明星的照片,可能观众看半天都不敢确定是不是。

这种“流水线脸”背后,是整容的泛滥、审美的单一。

大家为了红,为了“上镜”,选择了同样的审美标准,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而老一辈的明星,比如张国荣、梁朝伟、周润发、刘德华,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和面孔。

哪怕不是完美无缺,但那种与众不同,才让人记住、让人欣赏。

观众看电视剧、看电影,是想看到丰富的人物、真实的情感,而不是一个个“美丽但无趣”的面孔。

娱乐圈的“高级审美”并不高级。把人变得越来越不像人,不是美,而是畸形。

真正高级的美,从来都不是脸有多白、腿有多细、牙有多整齐,而是一个人的气质、内涵和真实。

像我们熟悉的倪萍、宋丹丹、陈宝国、李雪健。

他们的美不靠外形,而是靠真实、靠演技、靠让人信服的表达。

他们在荧幕上的每一次亮相,哪怕不是最“时尚”的打扮,却总能打动人心。

我们不能苛责年轻人追求美,但也不能让这种“畸形审美”成为主流。

作为观众,我们要有辨别力,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也要敢于说出“我不喜欢这样的美”。

娱乐圈的风向,虽然受资本和潮流影响很大,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外表,还有背后的价值观。

希望娱乐圈能多一些健康的审美、多一些真实的面孔,少一些“病态的追求”、少一些“工业化的美”。

美,不该是千篇一律的模板,而是每一个人自然流露出的那一面。

只有尊重多样性,尊重真实,娱乐圈的“高级审美”才能真正“高级”。

文/编辑:千寻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