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疫情防控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阳性感染者,在邻居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居家隔离。不过,阳性居家隔离,还设置了一个条件,那就是邻居同意。
居家隔离,对轻症、无症状患者来说当然是最好的。
一般来说,轻症去方舱也没有药,就是睡觉、吃饭、喝水。但方舱条件极差,脏乱臭,吃不好休息不好,不利于恢复。年轻人忍一忍就算了,方舱里面根本没办法照顾年幼的孩子,特别是对于老人来说,就更是一劫。重庆有90多岁的老人进了方舱,没办法独立上厕所,工作人员拿来一个凳子,放倒,把马桶放进凳子腿下,让她坐在凳子腿上方便,老人气得发抖。
所以,重症通过发热门诊,到定点医院住院治疗,轻症居家隔离,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更好的选择,有利于恢复,也能最大程度的维持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
不过,对阳性感染者是好事,对邻居未必是。
家有老人、幼儿、病人,或即将参加各种考试、有重要工作要出门上班的同小区居民,肯定会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一边想居家,一边反对,这就等于把矛盾抛给了居民,引起邻里矛盾。
这种反对,是非理性的,政策制订,应该比普通人更理性,所以,政府应该明确规则,出台统一的规定,居民看到了规定,就不会有各种异议,街道、社区执行起来也更高效。不能把矛盾丢给居民,居民产生矛盾,社区左右为难。实施居家隔离,对政府来说,对基层来说,不会比强制方舱、大规模封控更难。
但更长期的看,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市民正确的认识新冠病毒。
网上有人总结:
无关的人阳了——那就是和感冒差不多,不致命。
自己阳了——支持居家隔离,最好到三甲医院看个专家号。
邻居阳了——赶快拉走隔离,不要感染自己了,不要害自己被一起封控。
这种反对里面,其实有两个因素,一是害怕感染,危及老人和孩子健康;一个是害怕感染之后的隔离带来不便。
被感染的风险也的确是存在的。做好一些措施,是可以防止感染别人的。比如,北京这个社区指南,就给出了一些办法。阳性人员尽量单独居住,一般不开门,开门的时候,提醒对面的、左右的邻居关门。使用单独卫生间,使用后通风、消毒。马桶盖常关闭,冲水前盖上马桶盖,避免气溶胶污染。不用排风扇,卫生间、厨房的干湿地漏均需要每天定时注水,盖上盖子。楼上楼下的邻居也可以封闭自己的地漏、下水。但事情没有绝对,做好了这些措施,阳性的人还是可能会感染邻居。
克服害怕感染的非理性情绪,首先要理性认识病毒。
虽然现在各种关于新冠病毒的理性科普多了起来,各种贩卖恐慌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老百姓逐渐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正如陆游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百闻不如一见。见过了身边人感染,没有大事,几天后就好了,恐慌心理才会真正消退。
还有一个心理机制是,见多了才会接受。
记得温州空姐坐顺风车遇害后,舆论沸腾,群情激愤,但与此同时,青岛一个出租车司机因为价格纠纷,用石头砸死小男孩和他妈妈,虽然也上了新闻,虽然家属想借空姐案发出更大的声音,但终究没引起太多关注。这就是因为人们还没有习惯顺风车,但已经习惯出租车。
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在2020年,全球新发的胃癌患者108.9万人,死亡76.8万人。在这其中,中国新确诊的胃癌患者就达到了近48万,死亡37万左右,每年胃癌的死亡,占总人群的0.026%,也就是万分之3左右。按照广州的数据,这一轮疫情感染了16.27万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感染者总数约九成,重症、危重症4例,无死亡病例。也就是说新冠带来的死亡风险,小于胃癌,而且,胃癌还会侵袭年轻人。造成胃癌的因素,饮食习惯,中餐不分餐造成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是重要原因,但人们习惯了,就不会再意,更不会改变。
现在卡塔尔在举行世界杯,那些在看台的人,不会在乎身边有一个阳性感染者,因为已经认识到这个病的危害,已经习惯了。
我们每个人都要想明白一件事,所谓放开,毋庸讳言,并不是说,一边放开,保持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一边采取高效措施清零。这是不可能的。
所谓放开,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就是和视界上其他的所有国家一样——当病毒感染过大多数人后,人获得免疫力,才能最终走出疫情。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都会感染。集中隔离点和方仓医院最终都会人满为患,普遍的居家隔离是迟早的事。既然如此,早一些、晚一些其实区别不大,一个阳性的邻居不去方舱,是早晚都要出现的事。
所以,还需时间,才能让人真正泰然面对感染的邻居。这个时间不会很长,小区内的矛盾,会随着时间推移很快得到解决。
实际上,现在很多地方,让符合特殊要求的无症状或轻症居家隔离,已经成为默认模式,无需经过邻居同意。
社会的接受度也在越来越高。近日,在北京慧谷阳光,一位2岁的孩子阳性了,年轻的父母,为不拖累邻居,准备带着孩子去方舱。结果,邻居们纷纷下楼,表示支持孩子居家隔离。得知孩子有哮喘,邻居担问:你们觉得那地方能照顾好孩子吗?有的邻居说:“不能走,你们现在不能走。我们一起想办法!咱们这些小区的团结一下能帮助你们啊!”后来,街道办表示,居家隔离可以,但要同单元所有人签字认可。
这才是邻里间本该有的样子。
某种程度上,不管邻居的死活,最终会把每个人拖进深渊,而结成共同体,才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克服各种困难的根本办法。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刘远举】和UC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