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让我们看看,龙云与卢汉部下朱家修眼中的龙云与卢汉

【编者按】龙云,字志舟,原名登云,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

【编者按】龙云,字志舟,原名登云,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人物。他是滇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期统治云南,对云南的现代化建设和抗日战争有重要贡献。

1945年云南省明细地图.武昌亚新

卢汉(1895年—1974年),原名卢永祥,字汉卿,云南昭通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人物。他是滇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继龙云之后统治云南,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龙云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的事迹,值得写出,传之后人。江南在写《蒋经国传》后,惨遭杀害,名震海内外,遗作《龙云传》,风声所及,自会不胫而走。但是传内,有张冠李戴不实之处,如果不加以澄清,这不惟有悖于历史的真实,而且会以讹传讹,贻害后人。朱家修曾是龙云、卢汉多年的部下,对他俩的历史事实和亲密关系,知之较详,谈谈自己的所知,就教于知者。

图为1944年底,龙云与魏德迈将军(左)、陈纳德将军

《龙云传》的资料来源,由于同当事人的亲疏不同,着眼点自然有出入;而印刷校对疏忽,特别是时间、地点、人名、部队番号等,都出现一些错落。姑不一一论列,我只就龙云、卢汉的关系,提出一些不同看法。《龙云传》说:"龙、卢是老冤家"。(128页)。还说:"龙云与卢汉因利害而结合,亦因利害而分开"(129页)。全书对龙、卢关系,就是按这条主线写下来,这就是误解了。

图为1945年10月,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

龙云、卢汉同是云南昭通彝族、表兄弟又是拜把弟兄,同时一路到昆明谋事,一同进了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在云南督军唐继尧部下工作,一直是长官部下,同甘苦,共患难,关系相当深。特别是1927年"二六"政变倒唐后,接着又是胡若愚、龙云两军长为争夺省主席职位,发生了"六·一四"政变,龙云被胡若愚挟持囚禁,全赖卢汉掌握指挥了部队,"勤王救驾",救回了龙云。在那军阀混战时期,卢汉率部打过祥云清华涧、禄丰、昆明等战役,终于迎护龙云上了五华山,当了云南省主席。

图为1945年龙云在昆明的部队

以后碧鸡关战役,歼灭了"国民革命军北伐后援军(西军)",曲靖廖角山之战,打退了黔军犹国材及胡若愚、张(汝骥)部;又支持李巢出兵贵州,打死周西成,在金沙江活提了张汝骥,张的同伙孟坤(友闻)抢渡溺死,胡若愚逃川。省内外政敌除尽,龙云的政权得以巩固,春风得意,大有"海不扬波"(龙云题西山华亭寺大门匾额),"且喜湖山归管领"(题大观楼联)的满足,当省主席18年。以上许多战斗,都是他的基本队伍第98师师长卢汉指挥打下来的。龙、卢的股肱关系,那就不止是"因利害而结合"的了。

图片是1936年6月27日,身着戎装的龙云和蒋介石在交谈。

1930年龙云任"讨逆军第十路总指挥",以卢汉为前敌总指挥,代行龙云的职权、去打广西,失败而归,在罗里赘编。1931年发生"四师长(卢汉、朱旭、张风春、张冲)之变"。这事件可能是龙云、卢汉两人的密谋,玩的戏剧性动作。因为事件结果,为了裁师编旅,下师长的兵权,更主要的解决"飞扬跋扈不能信赖"的师长张凤春。囚禁了张风春,卢汉调任省财政厅长、后任全省督练处处长,仍掌军权,师长朱旭调任省民政厅长、师长张冲降充旅长。1937年抗日军兴,龙云编组部队出师抗日。以卢汉出任第60军军长。1938年编第58军、军长孙渡。

图为龙云、周佛海与褚民谊等人合影。

1939年在这两个军的基础上,扩编成三个军,第60军(军长安恩溥)、第58军(军长孙渡、后鲁道源)、新编第3军(军长张冲、 后高荫槐、杨宏光),由第30军团 (军团长卢汉)、后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龙云、代总司令卢汉、以后卢任总司令)、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卢汉)指挥。从1930年-1946年这16个年头中,云南地方系统的滇军,指挥首脑始终是龙云——卢汉,合二为一,浑如一人。政权、军权、财权等要害部门,一定是由贴心人掌管,绝不会让"冤家"插手,何况是"老冤家"?这样的得力助手和化身的职务,绝不可能让"冤家""老冤家"承担,这是显而易见的事理。说"龙云、卢汉是老冤家"是站不住脚的。

图为1935年蒋介石在云南期间与龙云的合影。

抗日战争前,龙云拥有6个旅及一些直属部队共约三万六千人。编组督练有,军费自筹,至于所需军械,龙云自己向法、比等国军火商洽购。一切秘密购运军火的事宜,是卢汉代表龙云承办。过去,龙云、卢汉都有吸毒嗜好。在龙云的私宅,一榻横陈,喷云吐雾,能够和龙云密谈军国大事的人,除卢汉外,没有第二人。他俩的密切关系,于此可知。1957年反右斗争期间,卢汉发言也说,"我和龙云的关系是相当深的……我对龙云帮助不够,非常难过,非常痛心……。"(《龙云传》200页)这不难表露卢汉的心迹, 而且说明龙、 卢关系直到这时还是深的。"老冤家"之说,焉能成立?

图为1935年5月19日蒋介石在陈布雷陪同下与龙云暨云南党政军高级长官合影。

龙、卢"老冤家"之说,首见之于文字的是李培天1963年在香港《新闻天地》连载的《龙、卢恩仇记》。原文我没有见到,从《龙云传》里可以窥见一些端倪。李培炎、李培天弟兄是龙云夫人李培莲之兄,因姻亲关系,分别任过富滇银行总经理、财政厅长、民政厅长等要职,但龙云的把兄弟卢汉,不论所任的军政要职多么重要,卢汉心里总以为是凭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和龙云同生死、共命运苦挣起来,不是凭什么关系爬上来。因此,卢汉对龙云妻舅一班人,难免卑视,造成矛盾,这种矛盾,事实是卢汉和龙云妻舅之间的矛盾,把它说成是龙、卢之间的矛盾,甚至说是"龙云、卢汉是老冤家",很明显是张冠李戴,转移目标,歪曲历史,不是事实。

图为1949年9月,蒋介石在重庆召见卢汉(右)了解西南局势,左为陪同的张群。

至于龙云被蒋介石武装解决,卢汉没能表示"勤王",还被迫回任云南省主席,引起龙云等人的误解,造成一些小的矛盾,这是实情,可以理解。但是,这个时候,卢汉早被蒋介石派往越南受降,处境特殊,远水难救近火,同时卢汉本人及其基本部伍,复被蒋军嫡系监视挟持,动弹不得,龙云等也是不难估计得到。1945年10月3 日以前,蒋介石处心积虑,要下手解决龙云,《龙云传》也有分析记述。蒋介石对龙、卢的密切关系,了若指掌,他下这一局棋,自然是全面筹划部署的。抗战胜利,蒋介石派第一方而军进入越南北方受降。

图为滇南美军总司令加里格将军与国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卢汉于越北日军签降后在司令部大楼前合影。

当时昆明,盛传第一方面军——实际是蒋帮故意制造的空气——将在越南成立"军政府",卢汉自然会当"主席",滇军可以"开府拓疆",龙云更觉志得意满。另有传说,只有列入过抗日战斗序列的部队官兵,才有受领"抗战纪念章"的荣誉。暗指龙云身边"滇黔绥靖公署"所属的皙编第19、第23、第24三个师从没有列入抗日战争的战斗序列。就有人怂恿龙云趁此和平受降之机,不如派这几个师去越南"镀下金"。龙云欣允,便把皙编第19师(师长龙绳武)、暂编第23师(师长藩朔端)临时派随出发,还有人针对龙云好高自信的特点,吹嘘龙云的部队最忠实可靠,可以轮流放假探亲,是"国军"所赶不及的;因此,暂编第24师(师长龙绳祖)部队,有的趁抗战胜利而放假回家,有的驻防外地,所以驻在昆明、担任警卫的不过一个营。每到周末例假,警卫部队的带兵官还大多外出,更是松懈麻痹。

1945年芷江受降。图为王跃武、卢汉、张发奎、何应钦、汤恩伯、杜聿明等在一起交谈。

蒋介石嫡系杜聿明负责昆明"防守"的部队,对昆明防务一清二楚,考虑周密, 严密戒备。 除了防止龙云的反扑,外逃,更加防范卢汉部队的"回师"、"救龙"。第一方面军卢汉所指挥的滇军基本队伍,只有第60军、第93军两个军,暂编第19、第23两个师计8个师。归他指挥而直接听命于蒋介石的"中央"嫡系部队,还有第52、第53、第62三个军及第93师共计10个师。蒋介石布置在滇东南、滇中一带的"中央"嫡系又是好几个军、师。力量对比就很悬殊。国民党嫡系军、师,蒋介石早已部署在出发滇军的前后左右,挟持开进,使龙、卢的部队拦腰被截断,呼应不得。

蒋介石坐镇西昌指挥,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则偕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官关麟征(关从未到过方面军司令部),借"视察"为名,飞到河内,同卢汉住在司令部内,监视卢汉。棋局摆明,你卢汉听命就范的话,可以保住云南省主席的位置,但要卢汉负责指挥滇系部队,在受降任务完成之后,迳开东北,参加内战,才不致在越南被解决分编。不然的话,卢汉在越受降的职位,何应钦可以掌控、督饬关麟征取而代之,后果何堪设想。

处此境地,稍具常识的人,都应能自处。"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卢汉,此时此地,还要为龙云"愚忠""勤王",那就令人难以相信。师长陇耀是龙云、卢汉、卢浚泉一心培养的继承人,据说激于义愤、在人背后说要打回云南,但始终不见其行动,也不过是徒托空言。其它军、师长便可想而知。对当时形势,应该看的清楚。也就不能苛责卢汉"背信弃义",自造矛盾隔阂了。

卢汉象龙云一样,始终反蒋而倾向于共产党,最后都靠拢人民,走光荣起义的道路,基本方向是一致的。无非卢汉的谋略,表态等等,不象龙云那样急躁外露,不讲策略而已。事实很明显,龙云对卢汉从来是以"老大哥"、"老主席"、"老长官"自居,颐指气使,要卢汉事事俯首听命,毫不含蓄保密。即使在千钧一发,斗争十分尖锐的情况下,他也不容卢汉有自主的活动余地,稍有拂道,资难便来。过去,中共周恩来在南京敦促龙云去解放区,龙云答说:"也不是单为带着嗜好不方便,最主要的是不放心云南今后的事情"。言下之意是云南解放与否,没有他不行。他后来逃出蒋介石的魔掌,寄居香港时,直接间接派人写信,一再催促卢汉及早行动。

事实上,云南起义,事关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如果时机未到,不能配合全局,得不到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的直接支援,稍一不慎,机密泄露,引来国民党、蒋帮的压力,不惟不能达到目的,势必使地方涂炭,人民遭殃,弄巧反拙,影响更为不好。周恩来对卢汉派去的联系人员宋一痕曾慎重嘱咐过,利害确实如此。龙云派人在云南编组起来的人民自卫军,共革盟以及龙绳曾、龙奎垣等,打着反蒋旗号,有的还要拥戴龙云回云南领导起义、有的在找卢汉的麻烦,反对卢汉。

1949年 8月,云南起义秘密的各事还未就绪。也没有任何行动,龙云却在香港公开告诉记者说卢汉已经起义。消息传出,港报用《号外》发表,引起各方震动、蒋介石对卢汉更加提防,急飞重庆,发电派人,要召见卢汉,又引出"九九整肃"一段麻烦事来。这样的举止。何尝是爱云南,护卢汉,而倾向共产党?相反,过早泄露卢汉机密,弄巧反拙,甚至会断送云南起义。不是卢汉胸有成竹,沉默含蓄,勇毅沉着,临机应变,始终等候北京的指示行动,那末1949年12月 9 日云南和平解放,促进西南解放事业的发展,将难以实现。卢汉的机警,连蒋介石的谋士张群都很佩服,后来同蒋介石说:"我们被这个保侈(指彝族)骗着了。"

《龙云传》错落需要订正的地方,有百多处。比较重要的略举一二;

(一)第61页6行,李培天在《龙、卢恩仇记》中说,"后来,卢汉又娶了龙家的堂妹龙泽清为妻。"这是事实。可是,第92页倒数第2行竞写"龙泽汇的姐姐龙泽清,就是卢溶泉的妻子"。这就大错特错。人们都知道,卢浚泉是卢汉的幺叔。怎么侄媳妇竞变成叔叔的妻子?这不仅前后矛盾,而且是莫大的笑话。

(二)1945年起,卢溶泉曾任国民党第九十三军军长,后任第六兵团司令,盛家兴任第九十三军军长,龙泽汇所任的第九十三军军长,是1949年间,在昆明编的第九十三军。两个第九十三军,并不是一码事,时间地点都不一致。同时,滇系军队里从里没有编过第五十军番号的军。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起义后,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这又是起义后的事。所以《龙云传》里说卢溶泉任过第五十军,不是事实。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整理的学习资料和史料,仅供参考,资料参考《昆明市盘龙区文史资料》、《龙云传》、网络;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1945年云南省明细地图.武昌亚新》、个人收藏,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多多指正交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