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07年毛岸青逝世前,嘱托孩子:不要葬在韶山,把我送到妈妈身边去

“东方的天空渐渐亮起,太阳缓缓升起,中国迎来了毛主席这位伟人……”这位为了中国崛起鞠躬尽瘁的伟大人物,用毕生精力为祖国创

“东方的天空渐渐亮起,太阳缓缓升起,中国迎来了毛主席这位伟人……”这位为了中国崛起鞠躬尽瘁的伟大人物,用毕生精力为祖国创造了无数丰功伟绩。不仅他自己,连他的家人也都是忠诚的革命斗士。

在主席的众多子女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可能要数他的大儿子毛岸英了。他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献身时还很年轻,这份壮烈事迹被写进课本,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除了为国捐躯的毛岸英同志,主席同样挂念着另一个儿子毛岸青。他同样是新中国的建设者,是人民的好儿子,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毛岸青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母亲杨开慧壮烈牺牲的场景,这一幕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里,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痛苦回忆。与兄长毛岸英在上海街头相依为命的流浪岁月,成为他一生中挥之不去的隐痛。

1930年,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在湖南掀起革命风暴,这支队伍如一把尖刀直插敌人心脏,将盘踞多年的军阀势力打得七零八落。红军势如破竹,一度逼近长沙城,让敌人闻风丧胆。湖南的军阀们被突如其来的情况搞得手忙脚乱,心里暗自害怕,同时又对红军的行动火冒三丈,气得直拍桌子。为首的何健更是怒不可遏,竟然拿出1000块大洋作为赏金,公开悬赏捉拿主席的妻子杨开慧。

面对红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他们实在无计可施,只能使出绑架人质这种卑鄙手段,试图阻碍红军前进的脚步。在红军刚成立、决心打破旧秩序的时候,毛泽东等高层领导人就已经成为各路军阀的眼中钉。这些人对他们恨之入骨,不少人像何健一样,想要除掉他们。

为了逃避敌人的追捕,杨开慧带着三个孩子在这段日子里四处躲藏,生活动荡不安,每天都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在这段隐姓埋名的日子里,杨开慧独自扛起了家中所有琐碎事务,同时还得时刻保持警觉,精神高度集中,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幸运的是,大儿子毛岸英已经长大了,能够明白事理。他完全听从母亲的吩咐,并且还能协助母亲一起照料两个年纪还小的弟弟。尽管生活条件很艰难,但全家人依然紧紧相依,彼此支持,共同面对。

可惜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毛岸英刚满八岁那天,杨家大院突然闯进了一群不速之客。这些人是由何健派出的清乡队,足足有六十多号人。一群壮汉把杨开慧一家住的院子围得水泄不通,附近的居民们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没过多久,在那些反对势力的软硬兼施下,杨开慧、毛岸英以及家里的保姆都被强行带离了。敌人抓到他们后,立即把三人分别囚禁在不同地方,随后将杨开慧,也就是主席的夫人,列为主要的审问对象。一开始用利益诱惑杨开慧,发现她毫不动摇后,就对她施以严酷的刑罚,手段极其残忍。

仅仅过了不到二十天,杨开慧烈士就在浏阳门外壮烈牺牲。她才29岁,这么年轻的一个女孩,能坚持到现在,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和决心。

杨开慧去世后,几位善良的村民主动协助,把她的遗体运回了家。踏入杨家大院,杨老太太一眼看到眼前的场景,因极度悲伤瞬间晕倒,随后赶来的小毛岸青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得呆若木鸡。

那年他刚满七岁,和哥哥一样已经明白事理。之前哥哥、妈妈和保姆被带走时,他就隐约感到事情不妙。如今亲眼看到母亲的遗体被送回来,他感到无比悲痛,心如刀割。年幼的他冲过去紧紧搂住母亲,嘴里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他多希望妈妈还能像以前那样站起来,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但死亡这条冰冷的鸿沟,无情地挡在他们之间,让他无法跨越。

这个画面深深刺痛了毛岸青的心,让他一辈子都难以释怀。对妈妈的想念,成了他生命中永远抹不去的印记。即使后来和妻子邵华一起撰写回忆文章时,这份思念依然萦绕在他心头。每次想起过去那段日子,毛岸青都忍不住失声痛哭,妻子邵华只能在一旁轻声安抚。母亲杨开慧的去世在丈夫心里留下了无法愈合的伤痛,她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却帮不上什么忙。

那时候,杨开慧牺牲后,没人照顾的岸英和岸青两兄弟被组织安排到了上海,暂时住在一所由中共地下党员开办的大同幼儿园里。刚来没多久,他们就遭遇了另一个不幸:最小的弟弟岸龙因病离开了人世。

没过多久,更糟的事情又来了。因为党内出了叛徒,把关键信息透露给了敌人,幼儿园只好关门。董健吾把两个孩子接回自己家,他们暂时在他那儿住了一阵子,日子过得不太自在。岸青时常因为想念母亲而痛哭流涕,但如今他们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再多的泪水也无法扭转当前的困境。

之后董健吾接到调令,要去武汉执行秘密任务,他们再次失去了安身之所,不得不在上海的街头漂泊,靠四处讨生活维持生计。那段日子过得特别艰难,作为哥哥的毛岸英为了养活自己和弟弟,到处找工作,受了不少罪。而毛岸青更惨,在上海被警察打得特别狠,脑袋受了重伤,差点就没救过来。

毛岸青经历了生死考验后,身体留下了无法治愈的毛病。只要他情绪波动大或者感到特别累,就会剧烈头疼,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缓解。幸运的是,随着局势的变化,兄弟俩最终回到了父亲毛主席的怀抱,度过了一段安稳、有所依靠的时光。

然而幸福时光转瞬即逝,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在前线遭遇敌机轰炸,英勇殉国。得知这个噩耗,毛岸青心如刀绞。自从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相继离世后,他和年龄相仿的兄弟相依为命,彼此扶持着走过这些年。如今哥哥毛岸英英年早逝,这样的噩耗让所有人都无法承受。

毛岸青情绪失控,头痛得厉害。毛主席正伤心着,也没心思管别的,立刻叫人把岸青送到苏联,那边医疗水平高,能更好地给他看病。他在苏联独自生活了七年,远离家乡的陌生环境让他倍感寂寞,加上身体虚弱多病,更让他觉得特别无依无靠。

在国外漂泊七载后,他回到祖国,选择在大连调养身心。这一住就是五个春秋。在这段近乎与世隔绝的岁月里,他对母亲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愈发难以自持。他太想见到妈妈了,为了能在梦里和妈妈多待一会儿,哪怕头疼得像要裂开,他也咬牙忍着。只要能感受到妈妈的温暖,再大的痛苦他都愿意承受。

1962年,毛岸青带着妻子邵华回到湖南老家。尽管他的健康状况还没完全好转,但他坚持拖着病体前往陵园,只为向母亲表达哀思。大雨倾盆,毛岸青站在杨开慧墓前,心中的悲痛比这场雨还要猛烈。泪水无声地滑过他的脸庞,随后,他再也控制不住,放声痛哭,那哭声令人心碎。

从那时起,他的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虽然妻子邵华一直在身边照顾他,但多年的头痛病让他备受煎熬,难以承受。此刻的毛岸青,心中只剩下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2007年,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毛岸青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便召集全家人来到他的病榻前,向他们交代了临终前的最后几句话,其中最关键的叮嘱是:“别把我埋到韶山,我想一直陪着妈妈。”

2008年刚开年,毛岸青同志就离开了我们,享年84岁。12月21日那天,他的骨灰按照他生前的愿望,被安葬在了杨开慧烈士陵园的一角,从此与日夜思念的母亲长眠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