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川页
在传统的“三大球”运动中,篮球的位置虽然仅次于足球,但是比起足球它却有着更多的影响力,更受广大民众的喜欢,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它不仅见证了新中国的历史变化,也改写了篮球在世界历史上的成绩,取得了许多耀眼的荣誉和奖牌。

在所有的篮球运动员中,张卫平可以说是篮球界的大佬,在当年有着“神一般”的投篮水平,被当时的解放日报评为“篮下魔术师”。
他的技术水平精湛绝伦,在老一代人们的印象中,他的名字好比是篮球的代名词。

张卫平早年出生在北京,他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境比较优越,
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第二年,所有人都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张卫平的父母也一样,出于对保家卫国、世界和平的夙愿,给张卫平取了一个有着这样特殊意义的“普通”名字。

新中国刚刚建立,所有的一切都是百废待兴,物资匮乏,
而张卫平的出生就好像比别人“高人一等”,首先他的体重就比别的孩子要重了一点,个子好像也是长出很多。

到了上小学时,张卫平的个头更是明显的比别的同学要高出一头,上课时他都会坐在最后一排,上体育课或者排队都是站在队伍的最后面。

一直到快四年级的时候,当时的业余体校到学校选拔人才,为篮球挑选好苗子,
在人群中“格格不入”的张卫平一下就被体校的老师相中,来到什刹海体校。

在这里,张卫平虽然开始接受正规的篮球训练,但还是会坚持以文化课为重点,
坚持训练一年之后,正处于进入中学的关键时期,在父母的要求下张卫平暂时停止了训练,顺利考入了北京市的第二十五中学。

要知道这所中学本身的篮球氛围就很好。
虽然这是一所以文化课为主的中学,但是它对孩子们的要求却是多方面的。
上中学后,张卫平继续在体校接受正规的篮球训练,而这样一所追求多元化发展的学校正好符合张卫平的口味,他的学业和篮球都能得到兼顾。

在这样一所以篮球为特殊的学校里,张卫平这个出色的篮球健儿也得到了专业篮球队的关注。
北京体工队想邀请他去北京青年队,但是这个建议却遭到了张卫平父母的强烈反对,
他们或许还是想让张卫平延续家中的文化传统,继续做知识搞研究。
又或许是知道篮球运动员的苦和累,不想让他一生面对身体对抗引来的伤痛。

好事多磨,在北京体工队连续多次不耐其烦的工作之下,当时还不满15岁的张卫平被选入了北京篮球青年队。

张卫平个子虽然高大,可是年龄还是太小,
进到北京青年队的张卫平无奈被安排到了北京青年四队,
当时这支队伍中大多都是女队员,男队员只有2个,
张卫平没有觉得困惑和不解,他还是会坚持和队员们一起训练,这样的混合训练并没多长时间,张卫平破格被选入了北京青年一队。

进入北京篮球一队后,张卫平的比赛生涯也正式开始。
在七十年代,国家还没有完全步入正轨,张卫平在这个时候参加的国内比赛每次都拿到好成绩,而且在每场比赛中张卫平的个人成绩都是全场最耀眼的。

特别是在1979年,中美两国开始建交,为了表示两个大国之间的美好友谊,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中国与美国举行了一场象征友谊桥梁的篮球的比赛,
虽然最后没能成为赢家,可是在这场比赛中,单张卫平一个人就拿到了35分的好成绩,
这下不仅中国人记住了张卫平这个名字,美国人特别是在场的队员也对这个篮球新秀记忆深刻。

在这一次备战的训练中,张卫平的一个小小疏忽造成了一生的伤痛。
平时训练前,张卫平都会做一下热身的动作,可那天张卫平好像心不在焉,直接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动作,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很平常的过程,让张卫平的腰部关节出现错误,直接仰面倒地,
这是他练篮球以来第一次受伤,也是最后一次受伤,这个教训足以让他记一辈子,至今腰部都会时不时犯痛。

七十年代,他不仅在国内参加了大大小小的的比赛,还参加了亚运会等许多国际赛事,并且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1975年,中国男篮这支崭新的队伍,首次参加锦标赛就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冠军,为祖国拿到了男篮奥运会的入场券,
只是因为当时特殊的原因,他们只能偃旗息鼓,痛失这次难得的机会。

在随后77年的亚洲锦标赛和78年的亚运会中,中国男篮均取得了冠军,张卫平不仅被评为最佳前锋还拿到了全队的最高分。

1978年,张卫平不仅被国家评为了运动健将 ,还作为中国男篮的一员赴美国参加比赛。
虽然没能赢得比赛,但是张卫平敢打敢拼的和命中率极高的投篮表现赢得了美国媒体的好评,被誉为“神射手”。

张卫平在篮球领域的表现被国人敬仰,解放军日报专门为他撰文,发表了一篇《篮下魔术师》的文章。
退役之后的张卫平进修了学业,也取得了执教的资格,
当时他的前妻正好在美国进修,为了与妻子团聚,张卫平在国内的执教事业也遇到了瓶颈,一番思虑过后他选择远赴美国,
可是这样的为爱奔赴也没有让两人白头偕老,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还是选择了分手。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分手后的几年,张卫平的事业也有所提升,
他用自己熟知的知识为中美友谊架起了桥梁,和孙正平一起解说了NBA的大小赛事,为央视解决了在当地遇到的各种问题,成为了央视的座上嘉宾。

不仅如此,分手后在美国还遇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两人情投意合,互相支持,低调幸福的生活一直保持至今。

现如今的张卫平虽然已经过了古稀之年,可是他身体矍铄,依旧活跃在一线,就连孙正平都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说张指导现在俨然是一位正规的解说员,每次比赛一旦开始,他马上就可以进入正题,滔滔不绝的说辞根本不需要准备,各种专业名词张口就来,这正是得益于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