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知道有一个演员叫刘佩琦,看上去吊儿郎当的,很容易给人留下印象。
但是真正被他的演技折服,还是他在《大宅门》中所饰演的“白三爷”。
“白三爷”在大宅门中,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年轻的时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荡子,谁见了都会觉得讨厌。
但是“白三爷”在晚年的时候,又走得轰轰烈烈,让人折服。
就是这么一个说好不好,说坏不坏,临终还让人肃然起敬的人物,让刘佩琦给演活了,当之无愧的老戏骨。
之后扒了扒刘佩琦的过往,才恍然大悟。
现实生活中的刘佩琦也是“亦正亦邪”,让人又爱又恨,但是这样的人,都是很招女孩子喜欢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要不然,他的妻子也不会在他一穷二白的时候,不顾父母的反对从家里偷出户口本跟他结婚。
老人堆里的调皮鬼刘佩琦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1958年出生,家里兄弟姐妹六人,家庭境况而想而知。
天津人骨子里,就有一股幽默,爱热闹的性格特点,从这点看,刘佩琦绝对是妥妥的天津人。
家里条件不好,那不好就不好呗,他会苦中作乐。
别的小孩都是和同龄人玩,可刘佩琦偏不,他就爱和上了年纪的老头在一起,
主要原因是,老头们经常聚在一起,拿一台破旧的收音机,听京剧,听相声,听单田芳的评书。
他还喜欢早晨的时候跟着老头儿们练太极,练武术,可以说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小时候的刘佩琦,就心直口快,人又聪明,就像一个小大人。
13岁的时候,学校的宣传队招人,老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能文能武”的刘佩琦,于是把刘佩琦送到宣传队学舞蹈。
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的刘佩琦学习舞蹈自然不在话下,而且他还非常的前卫,最喜欢芭蕾舞,这让学校的老师有些哭笑不得。
天晓得刘佩琦一边跳芭蕾,一边听评书《红楼梦》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喝咖啡就大蒜,不伦不类。
只可惜限于天资,最后刘佩琦只能把精力放到了民族舞上面,勤学苦练,很快就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这本来是大好事,可是愣是让刘佩琦给闹出了笑话。
事情的起因是学校要演出舞蹈《牧马之歌》,刘佩琦是领舞,这可是出风头的好机会,他自然不会放弃。
可是谁也想不到,演出还没开始,刘佩琦就穿着跳舞的靴子到公园里嘚瑟,得意之下竟然把演出的靴子给弄丢了。
眼看就要演出,这可怎么办?
从来不怕事的刘佩琦也不怕被人笑话,不知道从哪里搞了厚厚的一叠“寻物启事”,见人就发,有电线杆子就贴。
最后靴子有没有找到不知道,反正最后全学校的人都知道,刘佩琦把靴子给搞丢了,还到处发寻物启事。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是刘佩琦只要想起,还是会感觉非常可乐,不输郭德纲的相声。
折戟文工团,炊事班蒸馒头第一1975年,17岁的刘佩琦考入了天津某部队文工团。
桀骜不驯的刘佩琦不仅心直口快,而且我行我素,对于看不惯的事情,从来不惯着。
部队可不是学校,在这里,刘佩琦终于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挫折。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是一个长期叛逆者。”
性格使然,刘佩琦很快就吃到了苦果。
因为得罪太多的人,文工团也没有办法,只能把他安排到了炊事班去蒸馒头。
让一个学跳舞的去蒸馒头,不管是谁都会觉得憋屈,可是憋屈归憋屈,命令还是要服从的。
就这样,刘佩琦蒸了好几年的馒头,而且还蒸出了名堂,只要说蒸馒头,都知道刘佩琦蒸得好吃。
刘佩琦每天一边和面,一边思考自己的未来。
这肯定不是他想要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刘佩琦肯定会整一些事情出来。
有一次文工团演话剧《于无声处》,第一次去看,刘佩琦就看哭了,哭得稀里哗啦,演的实在太好了。
他连续看了六次,深深地被话剧舞台所吸引。
最后刘佩琦下决心,自己一定要走出去,去学表演,舞台才是自己应该去的地方。
1979年,以文化课和专业课皆名列前茅的成绩,刘佩琦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系,并且当选班长。
如果让全班同学知道,他们的班长最擅长的其实是蒸馒头,不知作何感想。
当了班长的刘佩琦,骨子里的叛逆劲又出来了。
有人没来上早操,刘佩奇帮着打掩护,就说胃疼。
有人翘课出去玩,刘佩琦就说这个同学拉肚子了。
此类种种,刘佩琦的为人仗义,受到了全班同学的拥护,这让学校的老师很头疼。
特别是有一件事,让刘佩琦再次成为了学校的名人。
当时学校组织考试,刘佩琦作为同学代表,又站出来了,因为他觉得这场考试安排得不合适。
于是他便暗中指使,组织全班同学在这次的考试中交白卷,抗议这次的考试。
可是等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因为他们都没有交白卷,只有班长刘佩琦自己交了。
最后他挨了批评不说,还弄成了笑话。
叛逆归叛逆,但是刘佩琦也有让老师喜欢的地方,比如学习好,很聪明,还有那让老师又爱又恨的正义感。
当时他们班级有一个同学叫吴若甫,因为年纪小,长得帅被所有老师喜爱,这让很多男同学看不过去了,
长那么帅做什么?
长得就像班长刘佩琦那样不好吗?
于是这名同学就经常被欺负,不是藏他的书本,就是把他堵在厕所里欺负一番。
这让刘佩琦看不下去了,经常仗义执言,为吴若甫出头,吴若甫最终成为了刘佩琦的挚友。
1983年,刘佩琦毕业了,以他的成绩,是可以被分到北京的艺术团体的,大好的前程就在眼前。
可是这个时候刘佩琦又开始犯浑了,气得老师牙根痒痒。
原因是刘佩琦当时谈恋爱了,他的女朋友被分到了新疆军区话剧团,这就意味着两个人要分开。
事业和女友,要选一个,纯爷们刘佩琦,自然选择跟着女友去新疆。
以他的性格,做出这样的选择一点都不奇怪。
可是爱情虽然很梦幻,但是也更现实。
跟随女友到新疆的两年里,刘佩琦基本上没接到什么演出,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实社会,
因为性格,还有经济状况等等原因,女友和他分手了。
回到北京的刘佩琦成了一名“北漂”,没有工作,也没有固定住所,经常会为了省车费而步行好几个小时。
那是刘佩琦生命中的至暗时刻,情感和事业的双重受挫,让他一度抑郁,对前途感到了迷茫。
可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一直在跑龙套的刘佩琦终于等到了他的机会。
刘佩琦就是那种扔在人堆里找不出来,但是只要给他一点机会,他就能整出点动静的人。
1985年电影《二子开店》筹拍,主演陈佩斯找到了刘佩琦,认为其中的“顺子”这个角色,非常地适合他。
能和陈佩斯合作,刘佩琦喜出望外,在拍摄的时候也是非常卖力,而且还经常能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建议。
剧组把一切都看在眼里,每天别的演员都是0.73元的补贴,而刘佩琦却能拿到5元,五元有五元的价值,这也是对刘佩琦的肯定。
就这样,刘佩琦出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这也打破了他长期以来无戏可拍的困局。
有一件事让刘佩琦非常感动,那就是很多演员对刘佩琦拿5元的补贴非常不服,而陈佩斯站出来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所有人闭嘴:
你们每月领工资,而刘佩琦没人给他发工资,完全要靠拍戏养活自己,每天给他5块钱不多。
孟天娇,为了刘佩琦敢从家里偷户口本1988年,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招演员,“无业青年”刘佩琦得知后非常踊跃地报名,也非常顺利地被录取。
有了工作单位之后,也分到了宿舍,终于结束了“北漂”的生活,每个月有非常稳定的100元的工资,虽然不多,但是温饱不成问题。
就这样,刘佩琦的事业一直不温不火地一直持续到1990年,这一年,他已经32岁,妥妥的大龄青年。
就在这一年,在朋友的介绍下,刘佩琦遇到了如今的妻子,孟天娇。
当时孟天娇在北影工作,而且只有28岁,如果换到现在,那就是白领,而且长得也非常漂亮,身上还有一股书卷气,非常地灵动舒婉。
如此好的条件如果嫁给当时的刘佩琦,绝对卓卓有余。
因为当时的刘佩琦虽然谈不上落魄,但是也绝对不算好条件,自己的事业还没大的起色不说,家里更是兄弟姐妹六个,生活也是比较拮据。
可是缘分这种东西,谁能吃准?
两人相见甚欢,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而且两人都非常喜欢《红楼梦》,刘佩琦自认对《红楼梦》非常熟悉,前前后后看了两三遍,可是孟天娇更厉害,很多出彩的章节,直接可以背出来。
“服,得嘞,服气了。“
“长期叛逆者”的刘佩琦,彻底拜倒在孟天娇的石榴裙下。
而孟天娇,也非常亲近刘佩琦,饱读诗书的她觉得,这个男人有些与众不同。
他做派硬朗,但是有时候又爱胡闹,
他恃才傲物,但是又拿得起放得下,
他为人仗义,心直口快,但又心细如发。
更重要的是,每当刘佩琦一本正经地说事情的时候,看起来总是坏坏的,总之情人眼里出西施,她看刘佩琦,就是对胃口。
交往不久之后,两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孟天娇把刘佩琦带回了家里见父母,结果却遭到了孟天娇父母的强烈反对。
怎么看,当时的刘佩琦都配不上孟天娇。
对此,刘佩琦也是心知肚明,没别的,自己长什么样自己还是清楚的,确实算不上出彩,而且经济条件还非常一般。
但如果就此退缩,那刘佩琦就不是刘佩琦,
如果就此随了父母,那孟天娇,就不是能看上刘佩琦的孟天娇。
刘佩琦拿出当年在炊事班蒸馒头揉面的功夫,三天两天地找孟天娇,就算是一团铁疙瘩,也得被他给揉理顺了。
两人已经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这可怎么办?
孟天娇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从家里偷出来户口本,直接就和刘佩琦到民政局领证结婚了。
他们没有发喜糖,没有办婚礼,更没有拍婚纱照,可以算是最早的“裸婚”。
一个非你不娶,一个非你不嫁。
这样的爱情,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谁能说这不美呢?
领结婚证一月之后,孟天娇才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父母,生米已然被他俩蒸成了包子,老两口也只能同意。
能为了刘佩琦偷自家户口本的人,眼光自有独到之处,在婚后不久,刘佩琦就迎来了事业的高峰。
有一天刘佩琦突然收到了张艺谋的一封信,说准备拍电影《菊豆》,希望刘佩琦能够参加。
这样的邀请,刘佩琦自然不会拒绝,欣然应允,但是直到《菊豆》上映,张艺谋也没联系他。
有些失望的刘佩琦经过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张艺谋选择了在演技上更加成熟的李保田,但是张艺谋也表示,自己还是非常看好刘佩琦的,刘佩琦身上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张艺谋也没有食言,等他在筹拍《秋菊打官司》的时候,特意邀请了刘佩琦。
刘佩琦也没有让张艺谋失望,有经验有阅历的他,在拍摄现场忙前忙后,一起讨论剧情,一起讨论人物性格,这让张艺谋另眼相看,还特意给他加了好几场戏。
电影上映之后,成为了经典,其中刘佩琦也是功不可没。
1997年,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刘佩琦饰演“乔安山”,一战成名,成为影帝。
“金鸡奖”颁奖时,刘佩琦的爱显摆的毛病又犯了,为了上台领奖,他特意花了四千多块钱买了一套西装。
可是到颁奖那天才知道,这一届颁奖晚会并没有获奖感言这一项。
大器晚成的刘佩琦成名了,成名之后自然不缺少片约,大器晚成的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些机会,每天东奔西跑的不着家。
直到现在,刘佩琦依然活跃在电视或者电影屏幕上,属于比较高产的演员。
事业上的丰收,自然少不了妻子孟天娇的功劳。
因为拍戏,经常会连续好几个月不着家,因此刘佩琦觉得非常对不起她,还打趣都是自己不好,让妻子“守活寡”。
为了补偿妻子,刘佩琦会把所有的工资上交,而且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适合妻子的好看衣服,鞋子,都会买来,多大尺码,穿什么好看,一清二楚,还会给妻子买化妆品。
因为家里兄弟姐妹众多,为人仗义的李佩琦,自然少不了照顾自己的兄弟姐妹,对此心直口快的他也从不避讳,
花了多少钱,干了什么,全部都一五一十地告诉孟天娇。
因为在李佩琦看来,既然是夫妻,那就要坦诚,躲躲藏藏,没必要。
对此,妻子孟天娇也是非常支持和理解,因为刘佩琦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不这么做,那就不是刘佩琦了,
况且刘佩琦对孟天娇的父母,家人也都非常好,只有有困难,只要能帮一定帮。
看似高调的李佩琦,在年纪大了之后,反而越来越收敛,越来越低调,这并不是怕了,而是洗尽铅华之后的淡然,更是对自己家人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