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水库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通过构建完善的输水区水力量测系统,实现对取水口水位及流量的自动化监测,能够实时、准确掌握供配水量情况,为科学调度和用水计量提供有力支撑,有效提升数据采集处理效率,降低人工巡测成本。下面将详细介绍输水区水力量测系统涉及的信息化设备及其安装方法。
一、水力量测系统架构
水力量测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主要涵盖数据采集层、传输层、数据管理层和应用展示层。在调度中心设置水力量测数据服务器,作为数据管理层和应用展示层的重点设备,承担整个水力量测系统的数据管理、存储以及计量管理工作,通过专业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展示,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直观、准确的决策依据 。
二、重点设备及安装方法
(一)雷达式水位计
在取水口处设置雷达式水位计,该设备利用电磁波测距原理,向水面发射电磁波,电磁波经水面反射后被设备接收,通过计算发射与接收的时间差,结合电磁波传播速度,精确测量水位高度。
安装位置选择:雷达式水位计应安装在水流平稳、无明显漩涡和回流的区域,避免因水流剧烈波动影响测量精度。同时,要确保安装位置上方无遮挡物,防止电磁波信号被阻挡。一般安装在取水口的侧壁,距离水面一定高度,保证设备能够正常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安装步骤:首先,在选定的安装位置安装支架,支架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设备重量和外界环境影响。然后,将雷达式水位计固定在支架上,调整设备的角度和方向,使雷达波发射方向垂直于水面。,连接设备的电源线和通信线,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供电和传输数据。调试与校准:安装完成后,对雷达式水位计进行调试和校准。通过在不同水位高度设置标准参照物,对比设备测量数据与实际水位数据,调整设备参数,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二)插入式电磁流量计
取水口处配备插入式电磁流量计,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电液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会在与磁场和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产生感应电动势,通过测量该电动势大小来计算流量。安装要求:插入式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直管段上,前后直管段长度需满足设备安装要求,一般上游直管段长度不小于 5 倍管道直径,下游直管段长度不小于 3 倍管道直径,以保证水流稳定,提高测量精度。同时,要确保安装位置无气泡和沉积物,避免影响测量结果。安装流程:先在管道上开孔,开孔大小与电磁流量计的插入探头尺寸相匹配。然后,将插入式电磁流量计的探头插入管道内,确保探头与管道内壁紧密贴合,防止漏水。接着,安装固定装置,将流量计牢固固定在管道上。,连接信号线和电源线,完成设备安装。性能测试:安装后对插入式电磁流量计进行性能测试,通过通入已知流量的水流,对比流量计测量数据与实际流量数据,对流量计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流量测量准确可靠。三、水质感知层及数据采集、展示储存
除了水力量测设备,工程还设置了水质感知层,通过各类水质传感器,如 pH 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浊度传感器等,实时监测取水口的水质状况,为水质安全提供保障。数据采集方面,采用数据采集器收集雷达式水位计、插入式电磁流量计以及水质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和编码。然后,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将数据传输至调度中心的数据服务器。数据展示储存环节,在管理工作站上安装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以图表、曲线等形式直观呈现水位、流量、水质等信息。同时,数据服务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长期储存,便于后续查询、分析和对比,为工程运行管理和决策提供多方面的数据支持。通过合理配置和安装上述信息化设备,能够实现输供水调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效率和科学性,为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奠定坚实基础。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对设备安装和系统运行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以确保水库信息化系统稳定、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