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基金暴涨之下,个人资产应该如何配置?

最近一年基金有点猛,随手买了几个半年期限的就已经有百分之五十的收益了,买得早的朋友翻倍的也不在少数。我的一位理财经理跟我

最近一年基金有点猛,随手买了几个半年期限的就已经有百分之五十的收益了,买得早的朋友翻倍的也不在少数。我的一位理财经理跟我说,不要怕,这才是刚刚开始,未来即将要进入到一个大理财的时代,储蓄可能要大幅搬家。这个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2020年出现了负利率的产品,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放水,储蓄确实有点顶不住了,理财爆发也是情理之中。

这些局面显然普通人还是比较难以全面审视,毕竟一方面是专业程度问题,一方面则是视角高度问题,看不懂和看不到会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不过最近招商银行发了一封致用户的一封信倒是干货满满,值得一看。这封信的题目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招商银行对于未来环境的判断大概有几点:

1、均值总会回归,高收益不是常态,历史上基金的收益率主要在年化10%-15%,目前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到2020年,两年时间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涨幅均已超过40%。尤其是今年以来,部分行业基金甚至超过了100%。因此既然已经有连续两年的超预期回报,那么今年应该降低回报预期。

2、流动性可能会逐渐收紧,高估值面临明显压力。

3、百年之大变局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尤其是中美关系的变数。

在对明年的投资建议中,招商银行建议用户每个季度都去检视一下自己的投资情况,保持个比较好的配置比例。而在基金购买上,均衡型、价值型的五星基金还是首选,配合一些“固收+”的产品,保持平衡的策略还是比较稳妥。最后就是坚持价值投资的长期理念,做时间的朋友。

总体看招商银行对整个行业大势的判断还是趋于谨慎理性的,在2021年可能会有一些价值上的回归。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这种回归大概会有两种姿态,第一种是量价齐飞,要保持一段时间的暴涨动能,比如现在的股市已经连续大涨,每天成交都超过万亿,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状态。而另一种则是两极分化,大盘暴涨的同时,更多个股却在下跌,其背后是一种分化,强者恒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大消费一如既往,可能还是一个主旋律。

从我投资的经验来看,如果是大资金,确实可以采用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加固收型基金组合的方式,来构建稳妥的投资结构。但如果资金并不是很大,比如百万左右,那我认为倒不妨富贵险中求,押注一支消费类或者酒类基金,如果说去年是百分百的回报,那今年我觉得即便下滑,也会是相当可观的。

而从全球大环境来看,疫情的挑战还远远没有过去,特殊的放水政策和经济形势还是会持续,中国作为目前还算比较正常运转的国度,我认为在整个资本市场方面还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可能还是可以保持一个高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国家收紧了房贷,对于负债类资产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房产分化的情况会有所加剧,一线城市可能还是会表现不错,而三四线可能会非常紧张。

在目前的社会运转状态下,一线城市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各类消费服务设施都非常完善,会带来一轮新的宜居效应。而且去年实际上很多人还是赚到钱了,这些钱也会变成房产购买的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