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四川省岳池县的柴兵荣偶然看到一则报纸上的寻人启事——部队在寻找一名名字和他父亲很相似的战斗英雄。

他赶紧跑回家问父亲,父亲却说部队要找的人不是他,他也觉得不可能,毕竟他父亲种地种了三十多年了,怎么可能是战斗英雄呢?
可后来他才知道,他父亲不仅是战斗英雄,还是两国领导人都在寻找的人。
他父亲究竟是谁?为何一个战斗英雄会默默种地32年不为人知?

柴兵荣的父亲叫柴云政,出生在四川省岳池县的一个贫苦家庭,因为家境贫寒,他从12岁就开始给别人做长工。
为了养活家人,他常常一整天都在外奔波,回家时只有一碗简单的稀饭和一点点菜,依然是饿肚子度日。
17岁那年,国民党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战斗,开始大量征兵,作为一个年轻人,柴云政自然也未能逃脱这场“征兵潮”。

他被迫加入了国民党部队,成了一名火夫,几乎每天都要忍受长官的训斥、暴打和饥饿,生活的艰苦几乎让他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他曾多次想过逃跑,但每次逃跑都会被抓回来,还会遭到惩罚。
直到几个月后,国民党军队面临巨大的战斗压力,士气低落,许多士兵的心态已经动摇。

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的部队出现了起义,柴云政和其他士兵一同投奔了解放军。
加入解放军后,柴云政逐渐展现了出色的作战才能,他凭借勇敢、聪明和坚定的意志,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并且被提拔为战斗小组长。
在战斗中,柴云政表现得沉着冷静,战斗经验也越来越丰富,1950年,他跟随解放军赴朝参战。

在朝鲜的战场上,柴云政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展现出不屈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朴达峰阻击战中,他不幸负伤,被送回国后在地方医院接受治疗,从此与部队失去联系。
1952年伤愈之后,柴云政就回到四川老家,以种地为生。
他并不知道,因为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志愿军总部决定授予他一等战斗英雄称号和特等功。

因为部队没有找到他,便以为他已经牺牲了,但在后来收拾战场时没有找到他的遗体,就开始寻找他的下落。
这一找,就是三十年,直到1984年,他的儿子偶然看到报纸,才让这位种了32年地的战斗英雄被找到。

1984年夏天,柴兵荣像往常一样开着拖拉机去加油,加油的间隙,他看到旁边有张报纸,就随手翻了翻。
没想到,这一翻,就让他发现了一则寻人启事,上面写着:
“寻找战斗英雄柴云振,此人原是志愿军某部三营八连七班班长,在朝鲜战争中的朴达峰阻击战中英勇作战,右手食指断了一截,身负重伤,后来与部队失去联系。“

朴达峰阻击战
这个描述迅速抓住了柴兵荣的眼球:这位战斗英雄不仅名字和父亲很像,而且右手食指都断了一截。
他从来没有听父亲提起过自己的过去,但此刻,柴兵荣的心跳突然加速,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个大胆的念头——这个‘柴云振’会不会是我的父亲?

他迫不及待地将报纸带回了家,将这则寻人启事呈给父亲,父亲的反应出乎意料地平静,他指着上面的名字轻描淡写地说道:
“他们找的那人叫柴云振,我叫柴云政,名字都不一样,怎么会是我呢?”
父亲的冷静回答让柴兵荣心里一阵失落,他有些认同父亲的说法,毕竟父亲是一个种地三十多年的农民,看起来和战斗英雄这样的人着实不沾边。

但他并没有放弃,依旧坚持怀疑,觉得父亲的经历与报纸上的描述如出一辙。
柴兵荣开始了一番劝说,他不急不躁地提到父亲曾经讲过的战友和战斗:
“我知道你风格高,可你不是天天想见战友吗?去看看老战友,老首长也好嘛。”

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柴云政,尽管他不愿意为国家增添麻烦,但内心深处的那份对过去的思念与情感,还是在这一刻悄悄被唤起。
经过一番考虑,柴云政终于答应儿子的请求,决定前往湖北的部队驻地,确认自己的身份。

经过长途跋涉,柴云振和儿子终于到达部队驻地,部队的工作人员得知他的名字后,立刻开始了紧急的核实工作。
工作人员和军史组的成员们在核对了他的个人资料后,确认了这个老人的确就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的柴云振。

原来,他一开始的名字是叫柴云正,加入解放军登记名字时,听了文化教员的建议,改成了柴云政。
后来他所在的警卫连被并入其他连队,但因为送兵的人的口音问题,他的名字被登记成了柴云振。
所以,这些年来,部队一直以为他叫柴云振,但他自己却叫自己柴云政。

经过多次核实和确认,柴云振的身份被公开,这时柴兵荣才得知,不仅部队在找自己的父亲,中朝两国的领导人都在找他。
当年柴云振“失踪”之后,朝鲜方面也非常关注,朝鲜领导人访问中国时特意提到如果找到柴云振的消息一定要告诉他。
正因为两国领导人都持续关注,部队对柴云振的寻找一直没有停下,直到1984年,他们得到消息称柴云振是四川人,便再次登报寻人。

没想到,这一次真的找到了,柴云振的身份得到确认后,他见到了曾经的战友,想起了曾经的战场岁月。
但他依旧保持着那份谦和与朴实,他没有大声宣扬自己的成就,也没有过多解释自己为何隐姓埋名。
对他而言,自己的一生从未做过什么特别的事,他不过是在做着一名革命军人应尽的职责,为人民和国家奉献力量而已。

接下来的几天,部队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欢迎这位曾经的英雄归来。
在一次次的回忆与交谈中,柴云振与老战友们一起分享着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风风雨雨。
1985年,柴云振作为志愿军代表,受邀前往朝鲜访问,得到了朝鲜领导人的亲自接见。

这段时间,柴云振的英雄事迹被重新挖掘出来,许多人都开始关注这位低调的英雄。
他在朝鲜参观军事博物馆时,看到自己的“遗像”悬挂在展览厅里,心情更加复杂。
翻译告诉他,这幅“遗像”是在他被认为阵亡后,为他所设立的纪念。

柴云振站在画前,默默注视着那幅画中的自己,笑了笑,轻声说:
“我还活着呢!这幅‘遗像’我得带回去。”
在征得朝鲜方面同意后,他把自己的“遗像”带回了家。

柴云振的英雄事迹和精神,成了家乡人民的骄傲,而他也一直坚持着一颗朴素的心,教导着后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坚守初心,做一名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柴云振的事迹虽不为世人广知,但他的故事却是中国无数英雄中的一部分,他们以默默无闻的方式守护着祖国的安宁与人民的幸福。
在晚年,柴云振依然以为国家贡献的方式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弘扬革命精神。

直到2018年12月,他在家乡安详辞世,他的生命虽已终止,但他的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