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扒一扒“问题腐竹”事件:豆制品添加剂该不该?

——别让一些坏例子,毁了整个行业的清白“颜色太黄,闻起来像洗洁精”“一泡水就掉渣”“吃完肚子胀”——最近,腐竹又上热搜了

——别让一些坏例子,毁了整个行业的清白

“颜色太黄,闻起来像洗洁精”“一泡水就掉渣”“吃完肚子胀”——最近,腐竹又上热搜了。

有网友在短视频平台晒出一批“颜色异常”的腐竹,并质疑:“是不是添加剂放多了?”评论区瞬间炸锅,不少消费者也分享了自己曾经吃到“怪味腐竹”“不正常泡发豆制品”的经历。

作为一名在豆制品行业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我看到这种新闻,既理解消费者的担心,也为我们行业的声誉感到担忧。

有句家乡话讲咧:“一只烂鸭,臭咗一笼笼。”(一个做坏事的,就会拖累整个行当。)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不想打官腔,也不是来洗白谁。我想和你讲清楚几件事:

腐竹到底能不能用添加剂?用哪些是合法的?我们厂是怎么做添加管控的?作为消费者,你该怎么判断“好腐竹”和“问题腐竹”?

一、“问题腐竹”的锅,不该让整个行业来背

先说一个真实案例。

在今年3月份,江苏某地的市场监督局查出一批干腐竹中二氧化硫残留严重超标,厂方承认使用了“漂白工艺”但未严格控制限量。这类问题,一旦被媒体曝光,舆论立刻炸裂:“是不是市面上腐竹都有添加剂?”“我是不是一直在吃毒?”

但事实是,超过90%的正规豆制品企业都严格按国家标准添加,甚至有不少厂(包括我们)已实现“0添加+第三方检测”公开透明管理。

所以我们必须明确一件事:

“问题食品”的背后,不一定是“添加剂”的错,而是“滥用”“超量”“逃监管”的问题。

二、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这些是合法、必要的!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有非常严格的目录与限量管理,以下是常见豆制品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对照表👇

📊 常见腐竹类食品允许添加剂简析表添加剂名称作用是否允许用于腐竹国家标准限量(参考GB2760)二氧化硫(漂白剂)提亮色泽、抑菌防霉✅(限量)≤0.05g/kg(成品残留)焦亚硫酸钠防腐、漂白✅(限量)同上,常用于干货初加工处理山梨酸钾防腐✅(部分适用)≤1.0g/kg(含水腐竹或复水产品)食用色素改善色泽(如亮黄色)✅(限种类)限定品类、用量需清晰标识人工香精增香(用于豆腐干类调味品)❌(不适用于腐竹)禁止使用于纯腐竹类传统制品

换句话说:添加剂本身不等于“有毒”,问题在于“是否按规矩来”。

就像一句话说的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张居正规范用,是技术;乱用,是事故。

三、我们厂是怎么做“添加剂透明化”的?真实经验分享

我们“鲜临门”豆制品厂从2021年起,就设立了一套“零添加可追溯腐竹生产流程”:

只用非转基因黄豆,不经脱皮、不过度粉碎;不使用任何漂白剂,腐竹颜色略偏黄但自然豆香十足;每批出厂都附带第三方检测报告,提供二氧化硫、菌落总数、水分指标等公开数据;客户扫码可查批次原料、生产车间、检测报告编号,做到全过程可查、可问、可追责。

我们也做过试验:一批“无添加腐竹”泡水24小时,仍保持筋道、完整、无异味,客户反馈“比某些超市品牌好太多”。

这就是“透明的底气”。

四、消费者怎么看腐竹才靠谱?避坑建议请收藏

如果你是消费者,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你避免买到“问题腐竹”:

✅ 实用识别建议清单:颜色太亮黄/白到发光,要小心:正常腐竹应偏浅黄或豆乳色,亮黄可能是漂白或加色素;打开包装有异味、化学感,要退货:豆制品应有淡豆香,无刺鼻异味;泡发后出现大量漂浮泡沫/碎渣多,要警惕:好腐竹泡发后应柔韧有筋道,碎末少;查看包装标签:合格品应标注生产批号、添加剂成分、有执行标准号(如GB2712)。

如果还有疑问,你可以直接问卖家一句:“有没有第三方检测报告?”真做实货的厂,都会给你看。

五、行业该站出来说清楚,而不是一味沉默

每次添加剂风波来临,我最怕的不是“被问”,而是“没人说”。

一个行业要赢得信任,不能总靠公关,要靠主动透明。

所以我们愿意站出来科普,愿意把流程亮给消费者看。不是为了“卖腐竹”,而是希望让大家知道:这行业里还有一群人在坚持做干净、放心的豆制品。

我们相信,讲得清,才守得住。

如果你也曾遇到过“问题腐竹”,欢迎留言告诉我;如果你是同行,也欢迎你分享你对添加剂管理的看法与经验;让我们一起,让豆制品这个行业更干净,也更让人信得过。

“豆腐是白的,心也该白。”——END——

#豆制品 #腐竹 #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 #消费避坑 #行业自律 #鲜临门 #厂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