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最大靠山赶到,印度最害怕的事还是发生了,中方公开表态,支持巴方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印巴局势升级变3对3,印军元帅紧盯中国不放。

印控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次空袭,彻底点燃了印巴之间的火药桶,印总理莫迪单方面切断印度河支流,而后开闸泄洪,导致巴基斯坦大量村庄被淹,农田被毁,损失无法估计。
随即双方军队剑拔弩张,连续多天时间在克什米尔实控线展开交火,与此同时,印度海军在阿拉伯海域举行大规模军演,以色列运输机抵达印度军事基地,一切都在证明,印度似乎早就开始谋划这盘棋局。
4月28日,印度再次释放重磅信号,宣布已经购买法国26架“阵风”战斗机,这些战机将搭载在印度的航空母舰上,在此之前,印度海军已经成功进行了多次反舰火力发射,此时放出信号,很明显是要对巴基斯坦进行军事威慑。

然而巴基斯坦方面也不甘示弱,调派大批兵力前往克什米尔,全军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以应对印度随时展开的“军事入侵”,海军在瓜达尔港附近启动实弹演习,6艘中国制造的F-22P护卫舰全部出动,空军同步拉响警报。
面对印度拉闸断水的威胁行为,巴方铁路部长直接发出警告,“你断我们的供水,那么我们将中断你们的呼吸!”,印度想要通过水资源战拿捏巴基斯坦,只会迎来巴方举全国之力的反击。
随着土耳其6架运输机抵达巴基斯坦军事基地,双方手中的底牌似乎越来越多,但不容忽视的是,美俄这两个大国,虽然公开立场呼吁印巴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也不会放弃这个出售武器的契机。

印度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支点,美国近几年向印度售出了C17,阿帕奇等价值20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俄罗斯也曾向印度推销苏57,并表示愿意转让战斗机生产线,印度作为俄罗斯最大的客户,面对印度发来的求助,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有了美俄这两大靠山,印度看似占上风,但他似乎忽略了巴基斯坦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4月27日,中国外长王毅与巴基斯坦副总理进行通话,王毅公开表态,中方始终支持巴方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中国“一带一路”的核心项目,直接关乎到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贸易往来,其中的瓜达尔港,卡洛特水电站,中方投入了大量心血,一旦这些设施遭到破坏,将直接冲击中国战略布局,中方不容忍也不允许局势陷入失控。

据外媒报道,巴空军已经接收了大批来自中国的霹雳15空空导弹,射程达到200km,这些导弹很有可能是中国军队自用版,巴空军本就在质量上明显优于印度空军,如果发生低烈度的冲突,中方提供的导弹将直接对印度空军产生碾压优势。
中国之前出口的054A护卫舰,歼10c战机,搭配上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将大幅提升巴方的战场感知能力,相比于巴基斯坦军事装备体系完善,印度的军事装备大多都是从不同的国家购入,装备体系十分混乱,一旦发生实战,设备之间的不兼容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看到中国给巴基斯坦撑腰,印度最担心的还是发生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在国际上有目共睹,美防长曾在之前放言,中国20分钟之内就可以击沉美国的一艘航母,即使带有夸大的成分,也代表着中国的军事力量早已成为不容小觑的存在。

如今印巴局势早已从原先的一对一,发展为三对三,随着中方表明立场,也就意味着一旦打起来,印军占据上风的几率大大降低,同时巴基斯坦明确表示,国家存亡受到威胁之际,不排除使用核武器,当下的局势,早已超出了印度的可控范围。
中方入局,并不是为了加剧印巴局势紧张,反而是为了促成谈判的落实,只有印度感到威慑,才有坐下来好好谈的可能,说到底这场冲突的起因,就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枪击事件,而巴基斯坦军方表示,已于4月27日,在夜间击毙了54名恐怖分子,也算是给了印度停战的理由。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中方维护巴基斯坦主权利益的立场是坚定的,反观美国和俄罗斯,虽然表示出提供武器的意愿,但没有做出任何承诺,意味着一旦局势超出可控范围,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随着中国出手,印巴战争很可能打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