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京东要进军网约车的消息不胫而走,但此举究竟是行业挑战还是战略延伸?
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回故乡。就在滴滴创始人程维和总裁柳青在公开道歉中宣布,滴滴出行将“无限期下线”的第二天,京东进军网约车的消息不胫而走。
消息称,8月29日,京东集团旗下子公司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悄然更新了工商资料,将原来的经营范围扩展到“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但是,以京东现有的庞大规模,经营范围的扩展就预示着网约车市场要变天吗?
京东网约车有戏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仅仅“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九个字,就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各媒体平台出现了大量赞扬京东、支持京东做网约车的文章。这些文章或多或少带有对滴滴不满、为京东高歌的情绪。但从目前的整体环境来看,京东能否为“仇滴者”带来快感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现在的网约车市场格局。
网约车市场当属滴滴独大。据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滴滴2017年的市场占率高达90%,用户数达4.5亿,日订单量超2000万单,并以560亿美元的估值位列10家超级独角兽第二位。
另外,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107-2018年中国网约专车活跃用户分布,滴滴以63%的市场占有率远超排名第二的首汽约车(8.5%)。排在后面的神州、易到、曹操等更不是滴滴的对手。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除了提到的几家,美团、嘀嗒等也在布局网约专车市场。但美团在布局上海网约车市场后,却很难把业务推向其他城市,其他网约车公司市场规模的提升同样艰难。可见,网约车市场虽不够规范,但已是相当成熟。此时布局网约车市场也就显得不太明智。京东经营范围的变更之所以会引起舆论的猜想,是因为他们认为,滴滴在受到各种压力后,其他网约车便有了可乘之机。
再一个,滴滴顺风车事件后,各地监管部门依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加大了对网约车市场的监管。这就意味着网约车行业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这从法律层面上也降低了京东布局网约车行业的可能。
京东版“滴滴”将走向哪里
虽然京东网约车拉人的可能性不大,但拉货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京东的网约车很可能致力于车货匹配信息平台的建设。因为做电商起家的京东,物流业务是其重要的战略支撑。此前传出京东物流系统将独立IPO的消息,车货匹配信息平台将会是其物流战略的重要延伸。
同时,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京东在技术、运输、用户数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物流运输设备也相当丰富,比如快递无人机、小区无人快递车等。而车货匹配信息平台的建立刚好补充了京东现有物流体系的不足。
另外,有关车货匹配信息系统的研究早在2012年就出现了,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车货匹配信息平台能够像今天的滴滴一样,形成独角兽。因此,京东依靠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网约车领域另辟蹊径,做成拉货版的滴滴也未尝不可。
当然,目前掌门人身陷桃色新闻困扰的京东还未就此事做出任何回应。仅凭那九个字并不能断定京东的网约车是拉人还是拉货,最终的结果还要等时间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