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之间矛盾激化,在美国社会乃至全球教育界掀起轩然大波。当地时间4月14日,由于哈佛大学坚决拒绝特朗普政府一系列极为严苛的“整改”指令,美国政府果断宣布冻结向哈佛大学提供的约22亿美元多年期拨款,以及高达6000万美元的多年期项目合同款项。
回溯至本月11日,特朗普政府向哈佛大学发函,所提整改要求近乎全面接管学校运作。其中涵盖叫停一切基于种族、肤色和国籍等因素的招生优待政策;对国际学生招生流程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革,旨在杜绝录取任何被认定敌视美国价值观和制度,尤其是支持 “恐怖主义” 或 “反犹主义” 的学生;此外,还要求关闭所有与 “多元化、公平与包容” 政策挂钩的校内项目。不仅如此,政府还妄图对学校管理与领导层进行大换血,强制推行“择优录取”政策,对研究机构、教职员工和领导层展开所谓 “观点多元化” 审查,并索要所有招生和招聘数据,甚至荒唐地要求禁止学生佩戴口罩。
4月1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言辞激烈,直接威胁要剥夺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扬言将其视作“政治实体”予以征税。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也出面指责,称哈佛大学需为纵容校内“反犹”行为,向犹太裔美国学生郑重道歉。莱维特还明确表达了对哈佛大学未来获取联邦经费的疑虑,理由是哈佛已坐拥巨额民间捐资,政府认为不该再资助这个被指“严重反犹主义”的地方。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高压态势,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于14日向哈佛社区成员致信,坚定声明政府要求远超联邦权限,哈佛绝不接受。哈佛的强硬态度,不仅未被政府吓倒,反而赢得众多校友及社会各界支持者的声援。据《纽约时报》报道,大量小额捐赠者纷纷慷慨解囊,试图填补政府冻结拨款造成的资金空缺。塞缪尔・格雷厄姆-费尔森便是典型代表,他毕业20年来从未给母校捐过款,却因不满政府借反犹之名打压哈佛的行径,毅然捐款108美元(犹太教象征数字18的倍数),还表态政府打压越狠,自己捐款越多。
不过,哈佛的立场并非得到所有人认同。城堡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格里芬,去年刚向哈佛豪捐超5亿美元,如今却因校方处理反犹主义问题的方式不合心意,选择暂停捐款。哈佛校友凯斯滕鲍姆也深感失望,指责学校对抗特朗普的劲头远超打击反犹主义,为此还将学校告上法庭。哈佛大学共和党俱乐部同样发表声明,谴责校方拒绝配合联邦要求的做法。
即便面临部分反对声音,哈佛收获的声援力量依旧强劲。哈佛法学院名誉教授特赖布公开呼吁社会各界向哈佛捐款。校友皮门特尔捐款100美元后,积极向同届400名校友群发邮件倡议,令人欣喜的是,他收到50多封已捐款回复,许多校友坦言此前从未或极少捐款。就连一向对哈佛有所批评的北埃塞克斯社区学院校长格伦,此次也声援哈佛,虽表示自身不会提供资金支持,但强调哈佛遭受不公平对待,理应凭借雄厚资源捍卫自身及高等教育尊严。
目前,特朗普政府已针对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7所顶尖高校,实施撤销、冻结或审查联邦经费的举措,哥伦比亚大学4亿美元联邦拨款已被撤销,西北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分别被冻结7.9亿美元和10亿美元经费。这场哈佛与特朗普政府的激烈较量,最终走向何方尚未可知,小额捐赠能否助力哈佛安然渡过资金难关,成为当下大众密切关注、热烈讨论的焦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