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黑兰的政治光谱中——从桀骜不驯的革命卫队到政权内较为温和的外交官与技术官僚——美国与伊斯兰共和国在阿曼举行的首轮核谈判被普遍谨慎乐观地看待。伊朗精明且自鸣得意的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希公开表示满意。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已批准与特朗普总统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于本周末在罗马举行第二轮会晤。

换言之,伊斯兰共和国非但没有示弱,反而展现出十足自信。
长久以来,美国官员一直自欺欺人地高估经济制裁对核威慑的效果。既然特朗普政府已决定重启谈判,他们必须更透彻地理解对手,尤其是认清制裁手段对改变伊朗行为的局限性。
诚然,制裁(加上长期管理不善和系统性腐败)已耗尽伊朗国库,并引发通货膨胀和失业。该政权几乎难以维持基本运转,不得不定期关闭政府机构和学校以节约能源。但对于那些自称通晓神意的政权领导人而言,这些经济困境不过是让伊朗人民成为更虔诚穆斯林的微小代价。伊斯兰共和国对代理人战争、恐怖主义和反犹阴谋论的偏爱,展现了一种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制裁或许会给这些信徒带来痛苦,剥夺他们的资源,但丝毫未能迫使他们放弃信仰和使命。
最具深远影响的是,制裁从未使神权政权放弃其核野心。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其"极限施压"制裁政策确实重创了伊朗经济。然而伊朗并未因此放弃其核资产。就我们所知,在那些掌握实权的男性(当然,他们清一色是男性)决策者中,甚至从未就此进行过讨论。
巴拉克·奥巴马2015年的核协议《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也并非制裁累积的产物,至少不完全是制裁的结果。导致该协议的核谈判实际上始于2003年与欧洲国家的接触——当时乔治·W·布什和迫在眉睫的伊拉克战争令德黑兰(以及欧洲国家)深感恐惧。奥巴马更友好的外交姿态之所以取得进展,是因为华盛顿作出了关键让步:承认伊朗铀浓缩的"权利"。美国还作出了第二个关键让步:允许伊朗保留可随时重启的庞大核基础设施。麻省理工学院培养的核工程师阿里·萨利希——他可能是伊朗两用进口网络背后的主谋——青睐奥巴马协议,因为该协议将保障伊斯兰共和国获得更先进、资金更充裕的原子能计划,并可以公开发展。促使神权政体签署2015年协议的,更多是奥巴马宽松的条款,而非承诺的经济救济。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至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展现出的韧性远超批评者的预期,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惯用策略——以短期退让谋求长期、连贯的目标。该政权在必要时会让步,但始终会迂回夺回让步的成果。
在国内,这种模式清晰可见。自2009年以来,神权政权已多次平息全国范围的抗议活动——其中一些因经济问题引发,任何一次都可能对神权统治造成致命打击。但无论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还是其安全机构,每次都在镇压内部异见时毫不退缩,同时也会做出短期让步以维持控制。例如,教士阶层多次放松对他们眼中致命威胁(女性头发公开暴露)的限制,当社会动荡威胁政权时,暂时允许头巾滑落;待局势平稳后,政权便重新强推着装法令,逮捕并殴打违抗的女性。在国外,该政权同样采取这种策略:美国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时,德黑兰选择隐忍,暂时示好,随后便制定出折磨美国人的战术。奥巴马时期的核协议正符合这一模式——在做出微小让步的同时,建立更强势回归的手段。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近来遭遇了一系列糟糕的情况,特朗普政府可能认为随着谈判的展开,德黑兰处于被动地位。德黑兰“抵抗轴心”核心要素的瓦解确实削弱了其帝国影响力。其亲密盟友兼邻国——叙利亚独裁者巴沙尔·阿萨德已不复存在,连同消失的还有通往黎巴嫩的叙利亚陆桥以及让神权政权得以在阿拉伯东部投射力量的代理军队。去年,耶路撒冷两次展示了其轻易突破伊朗防空系统的能力。而该政权投入巨资研发的常规武装报复性导弹被证明严重不足:大部分遭拦截,少数突破防线的导弹造成的破坏微乎其微,仅导致一名巴勒斯坦女孩丧生。
特朗普无疑希望看到伊朗的毛拉和官员们在精神上被削弱,愿意接受他的要求。但尽管哈梅内伊赞同为实现长期目标做出战术性让步,他却不愿在胁迫下妥协,认为这会引诱敌人得寸进尺。这位宗教领袖还需顾忌其右翼势力——伊斯兰革命卫队。过去,革命卫队并非坚决反对核谈判,甚至不反对与美国进行贸易(如购买波音飞机或达成石油开发协议)。他们反对的是那些难以逆转的对西方让步。如今,他们希望重建受损的防御体系,重振受创的代理人力量。对守卫者而言,核武器作为终极威慑手段的价值从未如此重要,这正是伊朗高层现在讨论尽早拥有核武器的实用性的原因。革命卫队绝不会对一位示弱的老人报以善意。哈梅内伊之所以能赢得他们的忠诚,部分原因在于他始终提拔其中最狂热者,并在镇压异议时坚定不移地站在卫队一边——即便这意味着杀害年轻女孩。
伊朗强硬派同样认为已摸透特朗普。在他们看来,美国已不再是能够缔结联盟并对抗不从政权的强国。革命卫队旗下报纸《青年报》将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与虚张声势视为掩饰美国本质虚弱的伎俩:“他试图利用个人特质营造氛围,以期取得戏剧性成果。”
随着双方外交活动的展开,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喉舌,努尔新闻网(该机构负责制定所有外交政策决策)强调:"那些抵制特朗普贸易关税的国家已向他表明,他们不惧怕其威胁,能够承受经济压力。这种抵抗可能迫使特朗普重新考虑其政策,因为此类压力和威胁可能会对美国经济造成损害。"
这意味着伊斯兰共和国与特朗普政府展开谈判,并非迫于外部压力,而是为了维护其不断扩张的核基础设施的核心要素——他们自信若谈判继续推进,这一目标能够实现。在此过程中,神权政权或许会同意稀释其已接近武器级的60%浓缩铀库存,甚至将浓缩水平限制在更低级别。这将是个华而不实的让步,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德黑兰核计划的本质或发展轨迹。毛拉们深知,最关键的是保护新一代离心机。这些机器能以更高效率和速度将铀浓缩至武器级,且可藏匿于更难以被发现的小型设施中。据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指出,这些先进离心机已投入运行。
即便是最严格的核查机制,除非得到布局得当的人力情报网络支持,否则要找到这些离心机也将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而将一个国家的外交和未来安全建立在敌对国家发展和维持人力情报网络的基础上,无异于痴人说梦。以色列无疑已在伊朗境内建立了比美国可能拥有的任何情报网络都更具行动效用的优质情报网,但他们也绝不敢如此大胆行事。
军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技术细节需要物理学家和政治家之间无休止的谈判。最后期限总是被推迟,红线也往往会变得模糊。这一切对神权政权非常有利。这样的谈判为其核计划提供了保护,使其免受大胆的以色列人的攻击——即使他们不确定能否摧毁地下的浓缩设施,以色列人最终可能会达成政治共识,对伊朗的核设施发动袭击。神权政权曾担心特朗普可能会怂恿以色列人实现以美联合空袭伊斯兰共和国的梦想。随着谈判的进行,这种担忧显然正在减弱。
如今,毛拉们似乎认为他们看透了美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