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波澜壮阔,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辉煌历程,也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和蓬勃发展,他就是曾思玉将军。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少年,成长为一位战功显赫的开国中将,他的人生道路上究竟布满了哪些鲜为人知的艰难困苦和光辉荣耀?

1911年,曾思玉出生在江西信丰的穷山沟里,那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既有内部忧患,又有外敌入侵。
大大小小的军阀各自占地为王,老百姓的日子非常艰难,挣扎在痛苦之中,年幼的曾思玉亲眼看到这些,他对当时的黑暗社会非常不满,同时也在心中种下了追求美好未来的种子。

他还很小,但在他内心深处,对改变现状的想法开始出现。
1927年,全国掀起革命热潮,声势浩大,年仅十六岁的曾思玉,在家乡积极参加农民起义,拿起枪杆子反抗地主恶霸的压迫。同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从此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1931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从那以后,他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全心全意地为革命事业奋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思玉经历了大大小小很多战斗,作战经验非常丰富,他先后担任过许多重要职位,为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那场前所未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次长征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机遇,让曾思玉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现。
红军长征困难重重,危机四伏,曾思玉当时是红一军团二师师部通讯主任,任务非常关键。

他一方面必须保证师部内部和师部与上级之间的通讯线路没有问题,确保命令能够迅速传递,另一方面还要负责侦察行军路线上的地形和敌情,为部队提供准确的情报,以便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为了完成任务,他展现出过人的机智和勇气,常常需要伪装身份,一会儿扮成红军战士,一会儿穿上缴获的国民党军装,有时又换上普通百姓的衣衫。
他凭借着这些伪装,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侦查,一次又一次地从危险中脱身,成功化解危机,他的灵活应变,成为了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

长征路上,曾思玉因为熟悉地形,总是被委以重任,担任重要向导,带领队伍穿过敌人的重重包围,他临危不乱,判断准确,一次又一次地协助部队摆脱危险局面。
他的聪明才智和英勇无畏,赢得了战友们的敬佩和喜爱。
红军抢渡金沙江时,曾思玉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见到了毛泽东主席。
当时,毛泽东主席正坐在担架上休息,照顾他的是曾思玉亲自挑选的担架队员,毛泽东主席和这位年轻的红军指挥员聊了起来,还夸奖他“很精干”。

毛泽东主席特别强调:“通讯工作很重要,命令的传达依赖于你们。”这些话语深深地铭刻在曾思玉的心中,鼓舞着他更加勤奋地投入工作,决心将全部力量贡献给革命事业。
这句话让他认识到通讯工作的重要性,并转化为强大的动力。
长征的艰难困苦,锤炼了曾思玉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他对革命的信念,他告别了当初那个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强成熟的革命战士。
而长征精神,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成为他一生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思玉加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奔赴抗日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
他参与了平型关战斗、薛公岭战斗等一系列著名战役,在战场上奋勇作战,不怕牺牲,多次建立功勋,是一名骁勇善战的抗日英雄。
1939年冬天,曾思玉接到新任务,他要带领四百名抗大学员从山西出发,目的地是鲁西平原。
到达后,他担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主要工作是抓政治建设,发展壮大抗日队伍,并且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对敌作战。

当时鲁西平原的情况非常复杂,日军和伪军势力都很强大,所以在那里的抗日斗争极其困难。
但曾思玉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依靠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出色的能力,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局面,并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很有效果的工作。
1942年11月,八路军主力部队离开后,伪军孙良诚部悄悄占领了濮阳县,企图破坏当地的抗日根据地。

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针对这一情况,决定实施“掏心战术”,目标是彻底瓦解敌人的指挥中心。
这一重要且充满挑战的任务,最终交给了曾思玉来执行,接到命令,曾思玉立刻着手拟定作战方案。
他非常清楚强攻硬打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决定扬长避短,避开敌人严密的防守,改道黄河故道的荒凉沙滩和村落周边的农田,秘密潜入敌方阵地。

寒冷的深夜,八路军战士在曾思玉的率领下,小心翼翼地摸近敌人驻扎的地方,他们没有发出一点声音,等到合适的时机,曾思玉一声令下,战士们立刻飞快地冲进了敌人的营地。
敌人毫无防备,一下子乱了套,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他们的指挥系统也失去了作用,整个营地一片混乱。
最终,八路军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成功击败了敌人。

在鲁西地区,曾思玉不仅打仗厉害,在政治工作上也很有办法,他努力发动老百姓,组建抗日队伍,让抗日根据地更加稳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很大。
解放战争时期,曾思玉继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他参与指挥了冀鲁豫地区、晋察冀地区的许多重要战斗,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战功显著。

新中国成立后,曾思玉被授予中将军衔,并担任了多个重要领导岗位。
他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朝鲜的战场上,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和平时期,曾思玉将军没有懈怠,依然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他先后担任沈阳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后来又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等重要职务。

在地方任职期间,他积极投身经济发展,对地方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曾经是指挥长江葛洲坝工程的总负责人,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信源:聊城红色印记 | 曾思玉:沙场驰骋留下诸多传奇故事2023-04-04 鲁网聊城新闻中心

戎马生涯一辈子,曾思玉将军总是那么乐观开朗,他特别喜欢写书法,觉得书法能让人心情舒畅,提高自身修养,他还喜欢钓鱼,享受那种安静祥和的氛围。
曾思玉将军的健康长寿,与他坚持的好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2012年12月31日,这位备受尊敬的将军在大连与世长辞,享年102岁高龄,他长期保持的良好作息和饮食习惯,成为了他能够如此长寿的重要原因。
积极乐观的心态,规律的锻炼,以及清淡健康的饮食,都是他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也让他能够活到如此高寿。
笔者认为
曾思玉将军的人生,充满了革命、战斗与奉献,他的一生,亲眼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辉煌历程,也展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在新时代,我们应当怎样继承和发展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