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
6月的朝鲜天气已经回暖,但是朝鲜战场的局势丝毫没有跟着回暖的迹象!板门店的谈判已经经历了很多轮,但始终没能签订停战协议。
从前线指挥部到北京的中南海,所有人都知道,不打出一场决定性的胜利,美国是不会在谈判桌上让步的。
就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全县的949.2高地上,一名叫做彭焕新的年轻士兵用三个小时的血火淬炼告诉美国人,什么叫做“英勇无畏”!什么叫做“所向披靡”!
仅仅三个小时,一个普通战士就成了排长!到底彭焕新经历了什么?这场血与火的战斗,又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一一道来:

晚年彭焕新
一、949.2高地
1953年夏天,为了把美国逼回到谈判桌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要在战场上给敌人一个大的打击!
彭德怀的目光就放在了金城东南部。这里的949.2高地盘踞着南朝鲜军第5师,如同一柄毒刺深深的戳进了我军的阵地中。这支部队所配备的155毫米榴弹炮群,能覆盖我军纵深二十公里的运输线!
同时,这里跟北汉江畔的883.7高地还有十字架山构成了三角防御体系,将志愿军东线阵地挤压得支离破碎。
彭德怀专门用红铅笔重重圈住这片区域,坚定的说:"打掉这个楔子,就能把战线拉直,让美国佬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时少些讨价还价的筹码!"
就这样,949.2高地战役就此打响!
这场仗的任务主要交给了志愿军第60军,说起这支部队,原本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在临汾战役中,该部队以爆破战术攻克临汾坚固的城防,第23旅被授予“临汾旅”荣誉称号,成为解放军首批以城市命名的精锐单位。
整编为60军后,这支部队先后参加了解放西北的扶眉战役、秦岭战役,以及解放成都等重大战役。

在第五次战役中,60军下属的180师因为通讯中断、指挥失误而陷入重围,损失7000余人,可谓损失惨重。指挥官韦杰被撤职,原军长张祖谅临危受命重返前线。
张祖谅回到部队之后改善了战术,通过狙击手运动和对空作战培养出歼敌103人的杨池文和击落4架敌斗机的李振明等战斗英雄。
后来,他又为60军首创出大规模敌前潜伏战术。并在1953年夏季反击战中,179师和181师3500人秘密潜伏于韩军阵地前20小时,成功突袭883.7高地,单日歼敌1个团。
6月9日深夜,537团官兵蜷缩在距离敌前沿阵地仅200米的灌木丛中,距离近的甚至能清晰听见百米外南韩哨兵走路时的皮鞋的踩踏声。
这支隶属60军的主力团,肩负着从方形山向949.2高地主峰突进的重任。
他们的潜伏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3500名战士在敌军眼皮底下蛰伏二十小时,炮兵团将七五山炮拆解成零件,由人力匍匐运送至潜伏区重新组装。
彭焕新就在这支部队中,是537团三连的一名爆破手!这个重庆开县汉子此刻尚不知晓,自己即将创造志愿军战史上罕见的传奇!

二、决死鏖战
其实,彭焕新也是个老兵了。他早在1951年就入伍,三个月的训练之后就加入了60军,参加了渡过临津江的战役。
作为入朝仅三个月的新兵,上级给他派了一个“抓舌头”的任务。
他所在的部队向八名美军巡逻兵发动机进攻!随着皮鞋踩雪的咯吱声渐近,他猛然跃出的身影如同猛虎扑食,瞬间将为首的士官按倒在地。
混战中子弹擦着他的耳际飞过,班长王德林突然踉跄栽倒,鲜血从钢盔下汩汩涌出。
彭焕新大吼着“全班听我指挥!”接过染血的作战地图。指即便挥战友交替掩护后撤。
这场原本可能演变为灾难的遭遇战,最终以歼敌27人、生俘美军侦察兵的战果收场,也让这个农家子弟的军事天赋首次绽放在朝鲜战场。
时间回到1953年的6月14日20时20分,三发红色信号弹撕裂暮色,537团潜伏区后方骤然腾起橘红色火焰。
60军集中300余门火炮实施战术欺骗,首轮齐射精准覆盖敌军两翼阵地,南朝鲜军误判我军主攻方向,急忙将预备队调离949.2高地。

20时40分,真正的死亡交响曲轰然奏响——喀秋莎火箭炮群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钢雨,537团突击队从十三处潜伏点同时跃起。
仅仅几分钟的交火,南坡阵地上就演变成如绞肉机一样的拉锯战。537团一营刚夺取前沿堑壕,便遭遇敌师属搜索连反扑。美军的F-86战机在低空盘旋,凝固汽油弹将山坡烧成焦土。美军M24轻型坦克改装的永备工事喷射着火舌,将突击路线封锁得密不透风。
彭焕新的腰间捆扎着炸药包,看着两名战友接连倒在碉堡机枪的交叉火力下。猛然发现战壕侧面有个排水沟,已经被炮火震塌了一角!这里必然是撕开裂口的关键。
“把冲锋枪给我!”彭焕新夺过战友的武器,在硝烟中翻滚跃进。第一座碉堡的爆破震得他耳鼻渗血,右眼被飞溅的水泥块击中。
卫生员在给他包扎的时候,彭焕新推开纱布道:“还有四个乌龟壳没端掉!”可他的话还没说完,第二包炸药在毫无掩体的开阔地引爆了,气浪将他掀翻在弹坑里,左腿也失去了知觉。
此刻阵地上空盘旋的F-86战机正在投掷凝固汽油弹,焦土上腾起的烈焰映照着这个独眼战士攀爬的身影。第三次爆破时,他的军装已成褴褛布条,裸露的胸膛贴着滚烫的混凝土碉堡,拉燃导火索的瞬间纵身跃入弹坑。

彭焕新的排长李国柱带领战士跳进了燃烧的弹坑,用身体压灭火焰救出了彭焕新,并开出一条通道!李国柱的棉衣冒着青烟,双手皮肉黏在滚烫的步枪枪管上,仍连续击毙五名敌军。
但是,敌人的炮火实在太过猛烈,李国主倒在了冲锋的路上!很快,三排长的遗体被抬下火线,阵地上响起彭焕新沙哑的川音:“排长走了,现在听我指挥!”
又是这样一句话,彭焕新再一次临危站了出来,担起了指挥的重任!
彭焕新自己其实也是个应该送往野战医院的伤兵!但是他却用刺刀挑开绷带捆住断腿,带领仅存的十七名战士发起决死冲锋。
面对依托巨石构筑的环形工事,彭焕新指挥着剩余的士兵包围上去。他创造性的使用了“手榴弹雨”的战术令,三十余枚木柄手榴弹组成的抛物线集群,在岩石表面炸出漫天石雨。
紧跟着,彭焕新抄起最后两公斤炸药包,在坑道拐角处完成教科书式的低姿投掷。闷响过后,七百米纵深防线上再无声息。

可是彭焕新排刚刚占领了阵地,南朝鲜军第35团的两个营就沿着反斜面包抄了上来!在他的率领下,所有志愿军士兵人人带伤,却悍不畏死地跟敌人激战在一起!最终南朝鲜的士兵被志愿军的悍勇所震慑,仓皇地撤下了阵地。
当后续部队在坍塌的战壕里找到彭焕新时,他的右眼窝凝结着紫黑色血块,左手却仍死死攥着半截导火索。
最终经过统计,彭焕新所在的排单日歼敌98人,摧毁碉堡8座,爆破组仅存两人!
军医从彭焕新的体内取出四块弹片!腿部重伤。这一切牺牲,换来了志愿军总部颁发的特等功证书,以及那枚重若千钧的“二级英雄”勋章!
当然,这场战斗的英雄也不仅仅只有彭焕新一个人!
537团的炮兵观察员王德福潜伏在弹坑中,用步话机引导后方重炮实施"跳弹射击"——炮弹故意掠过山脊,在反斜面空中爆炸,预制破片如死神镰刀般收割敌军队列。
最惨烈的搏杀发生在主峰东南侧坑道。南朝鲜军一个加强连凭借四通八达的地下工事负隅顽抗,537团二连战士赵大勇背着三十公斤燃料罐突入坑道,烈焰瞬间吞噬拐角处的机枪阵地,他自己也被反弹的火焰烧焦半边脸庞。
当后续部队清理战场时,在坑道尽头发现十八具相互纠缠的遗体——三名志愿军战士的刺刀贯穿了南朝鲜士兵的胸膛,而对方的工兵铲也砍进了他们的肩胛骨。
经五小时血战,537团将红旗插上949.2高地主峰。
此役,60军共毙敌军14800余人,其中537团单日推进战线2.3公里,摧毁永备工事27座。
根据缴获的南朝鲜军第5师作战日记记载:"中国士兵仿佛从地底钻出,炮火准备与传统战术完全不符,这是无法复制的战术奇迹。"

三、真正的英雄
1954年,许世友将军接见了彭焕新,这位开国上将非常开心的握着他的手,大声说:“你就是用左眼指挥突击队的小彭?比当年济南战役的敢死队长还硬气!”
1955年,彭焕新被调到四川省乐山的荣誉军人学校工作,这算是组织上对他的照顾。但是,这位战斗英雄又怎甘轮入平凡。第2年他就被重新征召入伍,参加了西藏的平叛战斗!
直到1962年,彭焕新转业,这才回到老家开县,在商业局的合作社工作。
可是,战争留给彭焕新的不仅是胸前的勋章,还有一身的伤痛。有一天他在百货公司值班的时候突发头痛,直接昏厥了过去。
医院CT显示,当年嵌入颅骨的碎石已与脑组织生长粘连。即便是手术,也无法完全去除。彭焕新却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这件事,一直到1983年退休体检的时候才被发现。老战友们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在病床前撒下热泪!
2019年,九十岁的彭焕新在重庆一间军医院溘然长逝。
也不知道是谁提的议,彭焕新的灵堂里悬挂起一副949.2高地作战示意图!似乎在向所有人宣告着当年的事迹,告诉我们:英雄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眼前!
参考资料:
1.谭小节;李从高,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开县志(1986~2005)/第三十篇 人物;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04月;第927页
2.白昼,志愿军于敌阵前捕俘
■贾静茹
3.抗美援朝中的歼敌英雄!
金台资讯
2020-11-09 08:14
4.1953年夏季反击战(上)
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雷雨2014-03-26 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