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59年陈璧君病亡,义妹陈舜贞不愿为其处理后事:我推荐一远房亲戚

【前言】1944年,大坏蛋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里头咽了气,他干的那些坏事也算是到头了。可他老婆陈璧君还是不死心

【前言】

1944年,大坏蛋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里头咽了气,他干的那些坏事也算是到头了。可他老婆陈璧君还是不死心,硬拉着她那帮亲信回到了广东。她想靠着伪广东省省长褚民谊,继续在广东那边当老大。

然而,陈璧君的美梦很快就破灭了,没多久,日本就投降的消息就传了出来。

【逮捕并收监,思想顽固不化】

陈璧君一回国就找上了褚民谊,原因是褚民谊的老婆陈舜贞,那可是她的结拜妹妹。

以前,褚民谊去日本留学回来以后,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汪精卫。为了跟汪精卫套近乎,褚民谊老往陈璧君家里跑。陈璧君家里有个挺漂亮的丫鬟,时间久了,褚民谊就跟那丫鬟有了感情。

陈璧君发现了这事儿,心里琢磨着褚民谊以后能帮上汪精卫的忙。于是,她打算顺水推舟,把自家的婢女换了个名字,叫陈舜贞,还认作干妹妹,然后就把她嫁给了褚民谊。

因为和汪精卫是“连襟”亲戚,褚民谊的官职一路攀升,最后竟然做到了伪广东省省长的位置。

陈璧君压根儿没料到,日本这么快就举手投降了。她还没回过神来呢,就被抓了起来。

日本打完败仗后,戴笠的手下郑介民很快就接到了要去抓陈璧君的任务。

陈璧君算是汪精卫背后的智囊,她那狡猾劲儿,一般女子可比不上。所以郑介民不打算硬碰硬直接抓人,而是打算用点儿脑子,巧妙地把她拿下。

郑介民先是以蒋介石的名义,给褚民谊发了封信,说只要他愿意合作,以前他和陈璧君干的那些卖国的事儿,就不再追究了。还热情邀请他和陈璧君一起去重庆,商量些重要的事情。

信写完后,郑介民特地跑去见了一趟褚民谊,想显得自己挺有诚意。但其实,他这一趟主要是去瞅瞅褚民谊脸上的反应,走走过场罢了。

不出所料,郑介民察觉到褚民谊此刻已是惊慌失措,经过他一番好言相劝加上利益诱惑,褚民谊很快就妥协了。

没过几天,褚民谊真就领着陈璧君上了郑介民安排的车。陈璧君一看车开的方向不对头,心里立刻就明白了,但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1946年的时候,陈璧君被送到了江苏高等法院的拘留所,接着就因为她犯了汉奸罪被关进了监狱里。

陈璧君被关在江苏那几年,外面的世界可真是天翻地覆了。国民党一步步后退,到了1949年,她就被转移到了上海提篮桥监狱,关进了十字楼的女牢里。

十字楼总共有6层楼高,里面密密麻麻分布着150个小囚室。每个囚室大概8平米大,墙顶上面开了两扇小窗户,透透气。里面摆了一张床、一张桌子,还有一个抽水马桶,这些都是给犯人用的。

陈璧君那时候年纪已经不小,身体也不咋样,提篮桥监狱的干部特别照顾她,让她睡在床上,而另一个女犯人就只能在地上铺个垫子睡。

跟苏州监狱比起来,上海提篮桥监狱的条件可就好太多了。陈璧君虽然还是没法出去,但好歹能看看书,每天她都会去图书馆借几本书回来读。

陈璧君刚到提篮桥监狱那会儿,脑筋还是转不过来。她老提汪精卫,监狱管理人员想让她交代罪行,她却总是摆头说:“我没啥好写的,我哪有罪啊?”

有时候,陈璧君会因为一丁点小事就发脾气,还会通过绝食这种方式,跟监狱的管理人员较劲。

【因心脏病病亡,义妹不愿料理后事】

陈璧君被关在提篮桥监狱时,监狱的工作人员想了很多办法来跟她沟通,像是通过写信、亲人探视这些方式。特别是看到她身体不太好,就从关心她的健康状况,帮她治病开始,用实际行动展现人道主义,想让她心里头能有所触动。

1952年有个早上,陈璧君一起床就觉得身体不对劲,胸口堵得慌,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干部们知道后,立马安排人把她送去了监狱里的医院看病。

医生检查后,发现陈璧君心脏跳动不规律,血压也高。为了她的健康着想,医院决定让陈璧君留下来接受治疗。

陈璧君被关起来后,从没享受过这么周到的照料。住院期间,她不仅能坐电梯上下楼,还有个特别的小厨房,专门按她的身体状况给她做饭菜。

过了十来天,陈璧君身体恢复出院了,这次住院经历让她记忆深刻。

陈璧君在医院住了整整193天,出院后,她特地跟那些半年来一直照顾她的医生和护士说了声谢谢。

1954年,陈璧君第三次住进了医院,这回住院的时间特别长,病情也比之前都要厉害,让她心里直嘀咕,感觉自己可能撑不过去了。但好在,经过好多人的努力抢救,她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可能是因为三次住院的经历,陈璧君的想法终于有了变化。她之前那种对抗的心态一点点消失了,傲慢的样子也收敛了不少,还说要好好回想下自己这几十年是怎么过来的。

陈璧君的报告里是这样说的:

我参加了3月15号的大课,听完董必武院长还有罗瑞卿部长的发言后,当天晚上我就开始反思,把自己这一辈子的想法,从头到尾过了一遍……

1959年,陈璧君住进了医院,那是她最后一次入院。她因为咳嗽得厉害、呼吸急促、胸口疼、发烧还头晕,被紧急送了过来。这次病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凶猛,陈璧君心里明白这病可能治不好了,于是她开始自暴自弃,就是不肯听医生的话,闹着要回监房那边去。

在住院的46天里,陈璧君病情反复发作,医院方面全力抢救,可遗憾的是,她还是没能战胜病魔。1959年6月17日晚上,陈璧君在提篮桥监狱医院不幸离世。

第二天一早,提篮桥监狱的相关人员先给在南京的义妹陈舜贞打了个电话。但陈舜贞自打她老公褚民谊被处决后,就一直躲在家里,不愿出门见人,也根本不想插手处理陈璧君的身后事。

正当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陈舜贞突然来电说:“我这儿有个远亲,说不定他能帮忙处理陈璧君的后事,你们看行不?”

陈舜贞说的那个远房亲戚,就是陈璧君的大儿媳谭文素的亲弟弟谭文亮。谭文亮经常以陈璧君家人的身份去监狱看她,有时候他还会跑到上海福州路上的那家粤菜馆,给陈璧君带点好吃的,换换口味。

陈璧君的家人都在海外或者香港,所以监狱方面没办法,只能给谭文亮打了个电话。

陈璧君去世后,监狱的工作人员按照规矩,仔细整理了她的东西,还列了个清单,一共做了三份。一份留在档案里,一份给了她的家人,还有一份备用。

谭文亮一听到消息,立马就赶到了监狱。监狱的负责人先给了他一张清单看看。清单上列的都是陈璧君这些年在监狱里买的书,还有一些衣物、被子这些日常用品。

那时候,谭文亮还没成家,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小屋,所以对于陈璧君留下的东西,他实在没地方放。无奈之下,他只能请求监狱按照规矩把那些遗物处理了,就挑了一两支钢笔留下来,当作是个念想。

按规定,监狱在得到谭文亮的同意后,给陈璧君做了尸检,并把结果报告给了谭文亮。

之后,陈璧君的遗体被送到了上海宝兴路的火葬场进行火化,谭文亮把骨灰转交给了陈璧君的孩子们。到了1960年,孩子们选择将陈璧君的骨灰撒到香港周边的大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