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长发育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每个月我们都能看到孩子,学会新的技能翻身、坐起、爬行、走路……宝宝的每一个成长变化,都牵动着父母的心
这几天,一条消息在妈妈群里炸锅了:「花了48万元,孩子只长高了1厘米。」听上去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但这是真事。不久前,接诊了一位病急乱投医的妈妈。这位妈妈因为担心儿子长不高,就带着孩子陆陆续续在各种“身高促进门诊”就诊,一年下来花费了几十万元。结果呢?孩子只长高了1厘米。
像这位妈妈一样对孩子发育感到焦虑的家长,还真不少:“为什么我的孩子比同龄孩子矮了那么多?”“孩子太瘦了,一年了体重都没见长!”“给孩子打生长激素吧,见效快!”可是,生长激素真的有用吗?有用!但不是谁都可以打的。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著名球星梅西11岁时,被查出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也就是俗称的侏儒症,医生判断他成年后的身高不会超过150cm。在注射生长激素后,成年后的梅西达到了170cm,比医生判断的多长了近 20cm。
既然生长激素效果这么好,是不是可以给自家孩子打呢?医生认为:“真正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孩子。绝大多数孩子并不需要使用生长激素,只需要进行常规的饮食、运动、睡眠指导。”生长激素分泌正常的儿童,是不能注射生长激素的,否则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等问题。只有明确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或者医生认为有必要注射生长激素的孩子,才可以注射。
对生长激素分泌正常的儿童,如果发育不达标,一般是这几类原因:1、遗传因素:孩子的生长发育,「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如果父母双方都偏矮,孩子也会大概率比同龄人矮。2、错误的喂养方式:喂养不当会造成孩子发育迟缓,营养过剩则会导致孩子肥胖,甚至性早熟。错误的喂养方式,例如高热量、高糖饮食,都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3、运动不够、睡眠不足等:运动和睡眠可以刺激生长激素分泌。缺乏锻炼、睡眠不足的孩子,身体发育也会受影响。4、每个孩子的发育状况,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对宝宝的发育监测需要动态、连续地观察,不能全凭单个指标判断宝宝是否有发育问题,担心宝宝的发育情况出现迟缓“定期儿保”是不可或缺的。
定期儿保可以了解自己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参考正常儿童发育顺序及各个发育里程碑,及时发现生长发育偏离的迹象。
其次从专业的儿保医师那里获取专业的儿保保健知识,既可以纠正已经出现的生长发育偏离,又可以知道下一阶段生长发育重点,提前做好训练准备,比如6个月添加辅食,在3个月体检时医生就会告知一切注意点。
提早发现潜在疾病:很多疾病没有明显的症状,在连续的体格检查,评估生长发育的同时才发现,比如有些孤独症的孩子,最早发现时的症状可以是很小的时候就没有眼神交流。一旦发现问题,尽早矫正,效果远大于出现明显症状时在治疗。预防保健重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