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夜袭阳明堡让陈锡联一战成名,却损失了我军一员大将,他是谁?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上,陈锡联和他的第769团以其勇敢的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而闻名。1937年10月这一战役成功摧毁了敌军2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上,陈锡联和他的第769团以其勇敢的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而闻名。1937年10月这一战役成功摧毁了敌军24架战机,让这次胜利震动了中外。然而在这次辉煌背后,我们也失去了一位无畏的战士赵崇德,他的牺牲令人痛心。赵崇德如果未曾陨落,他的未来又会如何呢?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陈锡联

1910年赵崇德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幼年失去双亲的他,与哥哥赵开道相依为命,生活困苦。他们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不得不为地主干活,放牛、挖山,有时甚至不得不乞讨,生活的艰辛铸就了他坚强的性格。

1929年商城爆发起义,在这股革命浪潮中,19岁的赵崇德加入了少年先锋队,很快被提升为分队长。在商城三区赵崇德和他的队员们成为了地区的守护者,维护着苏维埃政权的安全,同时执行着多种任务,如盘查过往行人,传递信息,甚至潜入敌区进行宣传活动,每次行动都表现出色。

1930年赵崇德和他的队员在田间劳作时遭到地方民团的突袭。面对威胁,赵崇德敏捷地使用木手枪恐吓敌人,巧妙地保护了队伍,并成功吓退了武装团伙。这次事件极大提升了他的领导地位,不久后他被提升为中队长。

赵崇德

赵崇德的军事生涯从此开始起步,随着红军力量的扩张,他正式加入了红军,成为二十八团的一名战士。他参与了多次战斗,经历了从班长到排长再到指导员的多次晋升,最终成为一名营长。1931年秋季,在王家新房战斗中,他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带领部队秘密渡过水域,夜袭敌营,一举成功,大大提升了他在部队中的威望。

在1933年,赵崇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迅速从基层士兵晋升为营级军官,成为一名颇具战略眼光的杰出党员。他不仅对军事战术有深刻的见解,而且在实际作战中表现出卓越的指挥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赵崇德被任命为129师769团三营营长,开始接受陈锡联的直接指挥。他的职责是指挥部队作战,还包括策划和执行战略任务,对抗日本侵略军的空中优势。

10月,抗日战争急速升级至全面冲突,日军利用空中力量加速其侵略行动。在此期间阳明堡机场显得尤为关键,它不只是日军空军的重要指挥基地也是支持地面军事行动的核心设施。

阳明堡机场座落在山西忻口的西南部,地理位置对于日军来说战略意义重大。日军在这里部署了众多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在忻口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军之间的战斗异常激烈。

尤其是在战斗最为猛烈的时刻,国民党军队有时候仅在一小时内就损失了数百名士兵。日军虽然装备先进,但面对激烈的抵抗同样承受了沉重的损失。忻口的防守力量尽管在地面战斗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但他们在应对空中威胁时显得力不从心。由于缺乏有效的防空武器,忻口守军对日军飞机的轰炸束手无策。日军利用约30架飞机从阳明堡机场起飞,对忻口守军的阵地进行了连续的空袭。

鉴于此八路军高层迅速认识到,削弱或摧毁阳明堡机场将对整个战局产生转折性的影响。因此大量八路军战士被派往日军的交通线路进行阻断,成功地切断了日军的后勤补给,为守军的抗战提供了关键支援。因此破坏阳明堡机场的重任落在了八路军129师769团的肩上。

为了进一步减轻忻口守军的压力,八路军高层决定发起一次针对日军阳明堡机场的突袭。这次行动的指挥官是陈锡联,他领导着一支精锐的团队前往执行这一任务。

数日前陈锡联的部队已经秘密派出伪装成村民的侦查小队,绕行于阳明堡机场附近,搜集敌军的动态信息。赵崇德本人也亲自领队,隐蔽于机场的外围,仔细监视日军的巡逻模式。

赵崇德潜伏在夜色中的草丛里,注视着松懈的日军巡逻队,心中泛起一抹冷笑。“这些敌人太过自大了!”他心想,同时对于眼前整齐排列的轰炸机,赵崇德开始策划他的攻击。

归队后赵崇德向陈锡联报告机场的守卫情况。“团长,日军机场的防卫较为薄弱,哨兵的巡逻间隔较长,我们完全有机会发动突袭。”赵崇德的汇报令陈锡联对此次行动的可能性有了更多的信心。

陈锡联在沙盘上研究地图,指着几个关键的进攻点,沉声命令道:“三营将主导这次行动,赵崇德你负责领队深入敌阵。一营和二营则负责提供必要的掩护,确保我们能够破坏敌机并安全撤退。”赵崇德立正敬礼,坚定回应:“团长,任务必达!”

突袭行动在10月19日的深夜展开,赵崇德和他的战士们在机场附近一个村落暂停,借助当地村民的帮助和情报,他们得知了机场的具体位置。经过村民的指引,赵崇德带领着战士们秘密靠近阳明堡机场。在敌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潜伏在机场附近,准备发动突袭。赵崇德亲自指挥这次行动,他特别嘱咐士兵们将所有可能发出声响的装备绑紧,以保持行动的隐蔽性。

在停机坪上,24架日军战机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赵崇德深吸一口冷空气,发出低沉的指令:“现在,行动!”战士们迅速行动,拿出预先准备好的集束手榴弹,迅速拔掉引信,投入到敌机的关键部位。赵崇德亲自操纵一枚大型炸药,将其放入一架战斗机的燃料舱内。

第一架战机的爆炸如同开启了地狱之门,随即引爆了周围的其他战机。熊熊火光和浓烟立即卷起,照亮了整个夜空。激烈的爆炸声和警报将日军惊动,他们带着武器狂奔而出。赵崇德高声下令开火,弹雨般的射击将多名冲锋的日军击倒。

“小心!”战士的警告声刚落,一颗子弹已经击中赵崇德的胸膛,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军装。他身体摇晃了一下,但仍旧顽强地站立,继续指挥射击,直到弹药耗尽。当战士们试图拖他撤退时,赵崇德挣扎着下令:“继续执行任务!别管我!”战士们泪眼婆娑,遵命撤离。

指挥官的最后命令是对油库进行炸毁。最终他们成功摧毁了24架敌机,并将机场变成了火海。

当赵崇德倒下时,769团的战士们并未有片刻停歇,他们以坚定不移的意志继续前进,夜空中的爆炸声不断,如同末日般的浩劫挥洒着火与烟。赵崇德的牺牲,这位769团的杰出战将,他的英勇不仅为战友铸就了坚定的信念,也为全团注入了不屈的斗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崇德若未战死,他定能在抗日战场上创造更多辉煌,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军衔必将不止于少将。战斗尾声时,赵崇德的遗体被同袍们肃穆地带回。战士们的眼中满含着哀伤和对未来的坚定,陈锡联在旁深沉地注视着,内心充满了对战友的惋惜和沉甸甸的责任感。赵崇德的牺牲激发了他和整个八路军的斗志。

阳明堡的夜袭成功后,769团的声誉大振,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传奇部队。这一战绩的传播迅速,引来了国民政府的高度赞誉,蒋介石亲自颁发嘉奖令并赠送2万银元以表彰陈锡联及其部队的英勇。然而这些荣誉和奖励无法抚平赵崇德离去留下的空虚,他的牺牲成为了全团乃至更广泛抗日力量的灵魂支柱。

在1940年的盛夏,129师政治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9周年和抗日战争持续3年而出版了《烈士传》一书,该书详细记载了赵崇德等英雄的不朽事迹。彭德怀元帅对赵崇德的评价高度赞扬,称他为“忠肝赤胆,与日月争光”,这句话成为对他英勇牺牲的永恒纪念。

故居

2014年为纪念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民政部公布了首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其中赵崇德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份名录彰显了国家对于他们英勇奋斗和最终献身的深切记忆与敬仰。

中共商城县委史志研究室的专家柯大全在评价赵崇德的贡献时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和自豪。他说赵崇德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和勇气构筑了一道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赵崇德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被视为商城人民宝贵的精神遗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不懈努力。

在2015年,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商城县政府决定以赵崇德的名字命名新开辟的一条主干道,称之为“赵崇德路”。同年在当地的烈士陵园内,赵崇德的铜像也被庄严立起,以彰显对他英雄事迹的崇敬和记忆。2020年,赵崇德的遗骸被携带回他的故乡,安葬在大别山脚下,墓碑上刻有“抗日英雄赵崇德”的字样,昭示着他不朽的英雄形象和牺牲精神。

在2015年的国家阅兵式中,一个特别的环节使得全国人民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这位英雄。在那一天,“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的旗帜在阅兵场上高高飘扬,作为对赵崇德及其战友英勇事迹的最高礼赞。

尽管赵崇德的名字可能未像其他战争领袖那般广为人知,但他在抗日战场上所点燃的斗志之火,却如同星火燎原,照亮了整个战争的历程。他的牺牲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胜利的希望,而且他坚定的战斗精神继续激励着无数士兵和后来的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