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两年前的蝴蝶效应尽显,美国架空手段得逞,台积电陷入生存危机

全球半导体行业正在出现戏剧性的一幕,过去两年各种缺货、涨价的牛气不再,现在业界担心的是各种砍单,哪怕是晶圆代工的龙头企业

全球半导体行业正在出现戏剧性的一幕,过去两年各种缺货、涨价的牛气不再,现在业界担心的是各种砍单,哪怕是晶圆代工的龙头企业台积电也未能幸免。台积电不仅是客单被砍,现在还要对外大砍供应链订单,被取消的采购量高达50%。在前不久的台积电财报会上,宣布将年度资本从400亿美元减少到360亿美元。前几天,台积电CEO魏哲家还发内部信鼓励员工休假,唯独3nm制程工艺的人员不行。因为这是台积电即将量产的最新工艺,然而现在就连3nm的订单也难保。台积电在年底之际陷入这样的窘境,某种程度上也是咎由自取。

芯片可以说是数字信息时代的“新石油”。大到航空航天、军工重器,小到日常通讯、手机上网等,都离不开芯片的驱动。全球芯片行业的巨头企业也比比皆是,比如AMD(美国超威)、苹果、高通、华为等,但这些企业都主营芯片的设计环节,想要把芯片从PPT变成成品,都需要晶圆厂的代工服务。

而台积电就是这方面的翘楚,无论是工艺成熟度还是出货量,在全球市场都是首屈一指。这也给台积电带来了一部分的话语权,被岛内不少人视作“护台神山”。坐拥这样的市场地位,台积电本可以左右逢源。然而近些年来,台积电的某些操作,无异于自掘坟墓,在美国政府的诱导下,一步步地被架空,出现了今天的局面。

两年前,在美国政府打压华为的大环境下,台积电也果断选择了给华为断货,引得国际市场一度看衰华为。如今,华为虽然身负重伤,但鉴于业务范围广泛,产业链布局全面,再加上研发能力超群以及国家政策的扶助,最关键的是,背后还有一个14亿人口的市场无条件地支持其渡过难关。所以华为或许收益不如从前,但生存不是问题。

而对于台积电这样的制造企业,当然是客户数量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分散风险,同时才有自主性。如果只有一两个客户,那就变成了这两个客户的装配工厂,命运完全捏在对方手中。在这样的商业关系中,必然是处于弱势,丧失议价权,甚至是自主权。所以当台积电选择了同华为割席后,就是将自己往火坑里推。

毕竟华为曾是台积电的第二大优质客户,台积电的相关营收高达三四百亿。正是因为华为与苹果两股势力相互制衡,双方都不敢懈怠,为争取更多的产能,都会对台积电提出的一些要求进行妥协。所以我们试想,若华为依旧是合作方,如今台积电就有转圜的空间,也就拥有了议价权,不至于被仅剩的客户单方面垄断、压价、砍单到了别无选择的地步。

咱也不说远的,就从一年前说起。去年8月,台积电遇上3nm工艺量产难题;12月,台积电3nm工艺不顺利,试产失败;今年8月,传出台积电可能放弃初代3nm工艺,因为苹果的客户方很不满意;上个月,台积电宣布3nm工艺再延期3个月;现在11月,3nm工艺的客户临时取消订单,台积电被迫大砍一刀。

说白了,台积电是纯粹商业逻辑导向的专精制造企业,企业的生存土壤是国际供应链的大分工,所有人都为利润最大化做考虑,排除政治干扰,排除贸易壁垒。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中竞争,台积电才拥有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自从美国将中国视作“头号竞争对手”,这样的环境就在缓慢消失。

当理想化的商业竞争环境不存在了,各大企业都得寻找自身的保护伞。没有保护伞的大型企业在垄断和丛林竞争法则下,如同待宰的羔羊。而在同类企业中,三星背后是韩国政府,英特尔背后是美国政府,华为背后是中国政府,台积电呢?靠民进党当局吗?民进党当局面对美国连大声说话都不敢,生怕被抛弃,为此没有什么利益不能出让,还指望其顶着压力保护台积电吗?没主动出卖就不错了。事已至此,相信台积电们应该也是看得清楚、内心了然,但有没有改变的勇气和权力也得两说。归根结底,两岸早日实现统一,有祖国为之撑腰才是台积电渡过难关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