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以来,俄罗斯受到严厉的制裁,俄的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在莫斯科举行的首届巴基斯坦-俄罗斯贸易和投资论坛上,俄罗斯企业已与巴基斯坦签署了易货贸易协议。
具体来说,俄罗斯用2万吨鹰嘴豆,换取巴基斯坦的大米。另一份合同规定,俄罗斯将送出1.5万吨鹰嘴豆和1万吨小扁豆,换取1.5万吨柑橘和1万吨土豆。
看来俄罗斯真是到了连土豆和大米都要当硬通货的地步了。这倒不是说他们的鹰嘴豆有多珍贵,或是黄金更稀罕,而是制裁把他们逼到了这份上。
俄罗斯的那些商业大亨们,往日穿着西装革履坐在豪华办公室里,谈笑风生的样子如今恐怕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幅画面,想象起来真是让人唏嘘,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到今天,结果他们又回到了以物易物的时代。
这些易货交易也不是什么两情相悦的贸易选择,而是国际金融制裁下的无奈之举。西方的制裁把他们的银行搞得像个筛子,资金流转困难,传统的支付方式要么被审查,要么干脆被卡住。
面对这种情况,俄罗斯只能拿出几张易货合同,跟巴基斯坦签下数万吨土豆和大米的贸易协议。
这真是大国的悲哀,过去挥霍着石油美元,今天竟要靠扁豆和鹰嘴豆来维持。
巴基斯坦商务部副部长纳萨尔·哈米德 (Nassar Hamid) 表示,这套易货体系是“相互支付困难”的解决办法。
虽然听上去也算是一场双赢的交易,可这背后折射出的经济状况不的不让人担忧。俄罗斯现在的状况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制裁导致现金流枯竭,货币支付越来越困难。
能不能收到钱,恐怕还得看对方的脸色,于是易货贸易便成了他们绕过制裁的唯一出路。
想象一下,一手交橘子,一手交鹰嘴豆,有没有回到了5000年前的感觉?
其实俄罗斯的易货贸易不只是一时兴起,也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尝试。早在几个月前,他们就跟东大谈过类似土豆换钢材的交易,只不过那次讨论没成型。
更有趣的是,俄罗斯经济部还特意为国内公司提供了一份易货指南,长达15页,详细说明了如何计算关税、进行会计处理,甚至还给出了合同模板。这就好像是政府在告诉企业:“没钱没关系,我们还有土豆!”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到了要用鹰嘴豆和土豆支付的地步?原因很简单——金融制裁。尤其是去年以来,制裁力度不断加大,银行系统受到了严重打击,资金流通困难重重。西方的金融机构直接发出警告,跟俄罗斯做生意的就别想着还能在国际市场上混下去。
这一来,原本跟俄罗斯关系不错的几个国家都开始谨慎了。他们的银行也不愿意为了几桶石油而冒着被制裁的风险,检查、监管、审批的流程越来越繁琐,结果搞得俄罗斯卖出去的石油款迟迟收不回来。
于是,易货贸易应运而生,毕竟土豆不会被制裁,橘子也不用经过银行审批。
然而,扁豆换来的是大米,鹰嘴豆换来的是橘子,可这些东西又不能直接用来支付工人工资或运营企业。企业拿到了橘子和大米,还得想办法在国际市场上卖出去,换成现金。而且,这种商品还容易腐烂,处理起来费时费力,如果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出好价钱,企业的损失可就大了。
这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也是个难题,没有现金流,企业就没法纳税,政府的收入也就减少了,支持经济的能力自然就会削弱。这一连锁反应下去,俄的经济压力可以想象的越来越大。
看看卢布的汇率变化就知道,去年卢布还能强撑着跟美元保持在83左右,可今年短短几个月,卢布就跌到了95以上。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支撑卢布,制裁一层层加码,外加内部的经济挑战,结果就是卢布不断贬值,物价飞涨,进口商品越来越贵,整个体系都被拖入泥潭。
面对这一切,俄罗斯不得已想出了易货交易来解决问题。可是,土豆再多,也撑不起一个大国的经济。没有现金流,易货贸易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对企业来说,土豆是土豆,钱是钱,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员工可不愿意用土豆当工资,企业也不可能靠几吨橘子去缴税。这种局面继续下去,俄恐怕只能陷入更深的泥潭。
到头来,俄可能会发现,易货贸易不仅没有缓解困境,反而陷入了新的难题。鹰嘴豆换不了飞机,大米也救不了卢布,土豆也不能填满赤字。
等到哪天不得不考虑用更多的鹰嘴豆来维持经济运转时,或许该回头想想,最开始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再到那时,恐怕连鹰嘴豆也卖不出去了。
俄罗斯困难到用鹰嘴豆交易这件事不好笑,苦了那些本该享有正常生活的普通老百姓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