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动画电影能被全球观众认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对于中国动画而言,这样的时刻终于来了。
《哪吒2:魔童闹海》以累计超120亿元的票房成绩,成功跻身全球票房排行榜前十,这是亚洲电影中从未有过的记录。
在此之前,能进入全球票房排行榜的动画电影多来自好莱坞,比如《冰雪奇缘》《狮子王》,而如今,一个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的故事闯进了这个国际化的榜单,开创了历史。
从角色设计到故事核心,从画面质感到配乐细节,《哪吒2》的各个维度正在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而它的成功也引发了一个问题:中国动画能否就此大步迈出国门,真正拥有世界级的影响力?
在电影圈,能让奥斯卡奖评委专门发声评价的亚洲电影并不多见。
而这一次,《哪吒2》成为焦点。
希拉·索菲安,这位在动画领域颇有声望的评委,不止一次在采访中提到自己对影片的欣赏。
“我没想到续作会比前作更有突破,”她说道,“在制作设计、音效和音乐等方面,它明显更上一层楼。
”
不仅如此,索菲安还特别提到,尽管她并未完全理解影片中某些中国文化的细节,但这并没有影响电影带给她的震撼。
“文化差异反倒成了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我相信这会激发更多观众去了解中国文化。
”这样的评价,无疑给正在海外上映的《哪吒2》带来了更多关注。
在洛杉矶的点映活动中,有不少影迷表示,这部影片丰富了他们对中国故事的认识,甚至还有人因为片中的情节感动落泪。
另一位评委艾伦·埃拉索夫直言,这部影片同样也是对中国动画产业的一种肯定。
“我们应该为这样一部作品感到自豪。
”无论最终能否获得奥斯卡提名,这些正面评价已经为《哪吒2》的文化传播增添了不少亮色。
“票刚开售就抢空了!
”这是《哪吒2》海外点映的普遍现象。
影片还未正式上线,便吸引了大批观众走进电影院,尤其是在美国洛杉矶和纽约等地,一些影院甚至加场以满足需求。
一个法国影迷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虽然我不太了解哪吒的背景故事,但这部电影让我觉得中国神话文化真的很了不起。
”另一位观众则表示:“影片传递出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无论人物动作还是场景设计,都让我叹为观止。
”
比起那些需要精通文化语境才能理解的细节,更多人被影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优秀的视听效果所吸引。
有美国观众在接受采访时说,这种完全不同于好莱坞套路的风格,让他觉得耳目一新,反而更愿意深入了解故事背后的中国文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海外观众的观影习惯,《哪吒2》团队还特别准备了本地化的翻译和改编,连海外版海报都充满了国际化的语言表达。
这样的细节处理,可能是吸引海外观众的一大关键点。
在国内,《哪吒2》的票房成绩几乎是一骑绝尘。
用一句话总结它的观影热潮——“没有人只看一遍。
”正片上映没多久,许多二刷甚至三刷的观众便开始自发在社交平台上讨论影片的每一个细节,从画面质感到故事中的隐藏信息,再到“适合带爸妈去看,还是适合带孩子去看”这样的话题,热度一直高居不下。
这样的讨论同样也体现在影院的上座率。
相比普通影厅,不少观众更愿意选择票价较高的IMAX或4DX影厅,甚至有人专门跑到隔壁城市只为寻找观影体验更好的影院。
一些影城经理就表示,他们从未见过动画电影能带来如此高的观众复刷率。
这背后显然不只是情节有趣这么简单。
年轻观众更注重的是沉浸式的体验以及特效带来的视觉冲击,甚至有人把这部电影看作是一次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展览”,是用最高质量的娱乐形式讲述中国故事。
也正因为如此,《哪吒2》无论是在票房还是口碑上,都有着超越一般同类作品的表现。
《哪吒2》的成功,当然不仅仅是一个票房数字那么简单。
它的意义在于,它用一部动画电影告诉了我们,文化的传播不需要过度迎合,只需要更好地讲好自己的故事。
从最初的国内热潮到如今国际舞台上的好评,它将“中国制造”刻在了动画领域的这一顶流之作中。
这是否就是终点?
显然不是。
《哪吒2》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走向全球的可能性,但在更多人深入了解这些故事之前,我们还需突破更多技术、创意与文化交流的瓶颈。
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更加自豪地说:中国动画不再只是中国的,它也是属于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