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 玉箫苒得笔记
刘邦当上皇帝那会儿,身边跟着两个得力干将。
一个是会算账管粮草的萧何,另一个是能带兵打仗的曹参。这哥仨原本都是沛县老乡,跟着刘邦从泥腿子混成了开国功臣。可等刘邦真坐稳了龙椅,事情就开始变味儿了。
分封功臣那天,朝堂上闹得可热闹了。刘邦把萧何排在了功臣第一位,赏得最多。
曹参虽说打仗立过不少功,可排位硬是比萧何矮了一头。这事搁谁身上都得憋屈,曹参心里就跟堵了块石头似的。他总觉得带兵打仗才是真本事,萧何成天窝在后方管粮草,凭啥比自己还风光?
要说这俩人闹别扭,朝堂上的人都看在眼里。曹参仗着自己是武将出身,动不动就挑萧何的刺。
日子久了,连长安城的老百姓都知道丞相和大将军不对付。茶馆里说书的编段子,说萧何家的厨子买菜都要绕开曹参府上的采办。可谁也没想到,事情到萧何病重那会儿来了个大转弯。
等曹参真当上丞相,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发生了。
要说这俩老伙计的关系,其实早年间在沛县就埋下根了。
萧何会看人,当年在县衙当差时就看出刘邦不是池中物;曹参能打仗,跟着刘邦南征北战没少流血。等真得了天下,一个要治国安民,一个要论功行赏,这才闹出嫌隙。
可说到底,他们心里都明白对方的本事,要不然萧何临死也不会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曹参,曹参也不会守着老对头的规矩不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