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十一高青年教师培训引争议,名师经验照搬,真能解决00后难题?

河南洛阳十一高搞了个青年教师培训,校内名师讲坛那种。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个学校内部培训吗?

河南洛阳十一高搞了个青年教师培训,校内名师讲坛那种。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个学校内部培训吗?

有啥好说的?问题就出在这“内部”二字上。现在,稍微有点规模的学校,都喜欢搞这种“传帮带”。老教师分享经验,新教师取取经,听起来很美好,对吧?但实际操作起来,味道可能就变了。你想啊,王慧主任分享做班主任的案例,预设青年教师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流程听着像是在“喂饭”。但教育这东西,最忌讳的就是标准化答案。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遇到的问题也千奇百怪,照搬经验,怕是会水土不服。校长分享求学和入职的故事,主任提要求,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熟悉?像不像你刚入职的时候,领导语重心长地跟你谈人生理想?当时你可能热血沸腾,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但过不了多久,现实就会告诉你,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所以,问题来了,这种内部培训,到底能给青年教师带来多少实际帮助?一部分人可能会觉得,这挺好的,至少能让新人少走弯路。老教师的经验,那是用时间和汗水换来的,能学到一点是一点。而且,学校重视青年教师发展,总归是好事。另一部分人可能就觉得,这纯粹是形式主义。培训空洞,缺乏针对性,听完之后该迷茫还是迷茫。而且,老教师的经验,未必适用于现在的学生。时代变了,00后、10后的想法,跟以前的人完全不一样。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觉得这事儿挺复杂。一方面,他们需要学习经验,提升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被束缚,希望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这种矛盾,在青年教师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当我们习惯性地把青年教师成长缓慢的原因归结为经验不足时,是否忽略了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

现在当老师,压力是真的大。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应付各种检查、评估,哪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教育的本质?更深层次地看,这种“校内名师讲坛”,其实也反映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好的学校,有资源请名师,有条件搞培训。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可能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难以保障。仅“名师”这一个词,就足以说明问题复杂性。名师经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激发青年教师的内驱力。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回到洛阳十一高这个事儿上,我觉得,这种培训不是坏事,但关键是怎么搞。别搞成“填鸭式”,别搞成“形式主义”,要真正站在青年教师的角度,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要我说,不如多给青年教师一些自主权,让他们去尝试、去犯错,在实践中成长。毕竟,教育的本质,不是复制粘贴,而是创新和发展。就像开头说的,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它反映了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些普遍问题,也提出了对未来教育的思考。希望有一天,我们的青年教师,不再需要被“赋能”,而是能够自由地生长,成为教育事业真正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