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屋漏偏逢连夜雨”,美国海关这回可真摊上事儿了。4月11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突然发公告说,他们的系统出了幺蛾子——进口商用来免关税的代码集体“罢工”了。这可不是小事,直接影响到特朗普政府刚宣布的“90天关税暂停期”内所有国家的货物。换句话说,本该收的关税现在收不上来,海关只能干瞪眼。更蹊跷的是,这故障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卡在政策切换的节骨眼上。有人嘀咕:到底是真技术故障,还是有人想“以拖待变”?毕竟,眼下全球贸易正乱成一锅粥,供应链东挪西凑,资本流动像坐过山车。这时候海关系统突然“掉链子”,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更绝的是智库圈的解读——这帮人精一针见血:“什么系统故障?分明是‘战略性死机’!”想想看,现在全球贸易就像高压锅:中国刚复工,欧洲还在疫情里扑腾,美国又抡起关税大棒到处砸。这时候海关突然“技术性躺平”,等于给市场塞了个缓冲气囊。毕竟,真要立马征收新关税,港口怕是得堵成停车场,沃尔玛的货架更要雪上加霜。这么一看,系统“故障”反倒像给紧绷的贸易链条悄悄松了颗螺丝。
不过,戏法变久了总得露馅。海关现在一边催进口商“先提货后补票”,一边加班加点修系统。可问题是:等系统“康复”了,那些已经放行的货物难道要秋后算账?到时候进口商会不会集体装失忆?更刺激的是,万一这故障拖过90天关税暂停期,特朗普的“关税闪电战”岂不是成了哑炮?难怪网友调侃:“这届海关不行,连收钱都要看黄历。”
或许这场“故障”正是个黑色幽默:在贸易战这把双刃剑下,伤敌八百的代价往往是自损一千。现在海关的电脑死机了,可全球供应链的CPU还在疯狂运转。等哪天系统重启完毕,人们大概会发现——有些关税,收不收得到已经不重要了;有些生意,早就在漏洞里长出了新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