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55年授衔时,志愿军军长回村种地不予授衔,朱老总大怒:不能没他

1955年,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是个大日子。这一年,国家第一次搞军衔制,把那些为革命出生入死的老将们按功劳大小评了个军衔

1955年,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是个大日子。这一年,国家第一次搞军衔制,把那些为革命出生入死的老将们按功劳大小评了个军衔。从少尉到大将,一个个肩膀上扛星星的将军们站出来,那是新中国军队正规化的标志。

可就在这光荣的时刻,有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赫赫有名的志愿军军长却没出现在授衔名单上。这人叫肖新槐,曾经带着66军在朝鲜战场上跟美国人硬碰硬,打得敌人头皮发麻。可因为身体原因,他早就回了老家种地,过起了普通农民的日子。

按规定,退出现役的军官不授衔,可朱德元帅听说后坐不住了,拍桌子大怒,说“不能没他”。最后,中央破了例,给肖新槐授了中将军衔。这事儿不仅让肖新槐得了应有的荣誉,也让大家看到了党和国家对革命功臣的那份情。

从穷小子到红军虎将

1909年肖新槐出生在湖南宜章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里。那时候,家里连饭都吃不上,他小小年纪就得跟着大人上山砍柴、下河摸鱼,能读一年半书就不错了。旧社会那会儿,穷人被地主压得喘不过气,肖新槐心里早就憋着一股火。

1927年,宜章闹起了农民运动,成立了农民自卫军,肖新槐一听,立马跑了20里山路去报名。那年他才18岁,就这么一头扎进了革命的洪流。

1928年,朱德和陈毅带着队伍到宜章搞湘南起义,肖新槐一看机会来了,带着自卫军的弟兄们和武器投了过去。那时候,朱德就看上了这个年轻小伙子的胆量和机灵,带着他一起上了井冈山。

从那以后,肖新槐就成了红军的一员,开始了打仗的日子。在井冈山,他跟着部队到处打游击,饿了啃树皮,累了睡山洞,可他从没喊过苦。仗打得多了,他也慢慢从一个小兵熬成了指挥员。

到了1934年,长征开始了,肖新槐被任命为红九团团长。这活儿不好干,团长得冲在最前面,带着部队开路。湘江战役那会儿,敌人几倍兵力压过来,他带着团死守渡口,硬是顶住了敌人的炮火,掩护主力过了江。

那一仗,部队伤亡惨重,可肖新槐没退一步。后来,他又被提拔为红32军94师师长,长征路上带着队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成了红军里响当当的人物。

战场上的“肖诸葛”

抗日战争一打响,肖新槐被调到120师,干起了独立第二支队司令员的活儿。他带着部队在太行山跟日本人周旋,那地方山高路险,他愣是靠着地形跟鬼子玩起了“猫捉老鼠”。

神堂防御战那次,他带着部队设埋伏、布疑兵,把日本人引进来一网打尽,干掉了400多个敌人,还弄下来一架飞机、一辆坦克。那一仗打得漂亮,部队里都管他叫“肖诸葛”。

1940年,百团大战开始了,肖新槐带着队伍冲在前面,攻下了娘子关,歼敌上千。娘子关那地方是交通要道,日本人守得死死的,可他硬是带着部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这仗打下来,鬼子对晋察冀根据地的威胁少了不少,肖新槐的名字也在八路军里传开了。

解放战争一开打,肖新槐被调到晋察冀野战军当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后来又干上了第二十兵团66军军长。这时候,他已经是带兵打仗的老手了。清风店战役,他带着部队跟国民党军硬碰硬,打得敌人丢盔弃甲,活捉了敌军司令,彻底扭转了华北战场的局面。

平津战役,他又带着66军配合主力围困天津,最后拿下了这座大城市。太原战役那会儿,阎锡山的部队死守工事,他带着部队一点点啃,把太原城给解放了。

这些仗打下来,肖新槐的名字在解放军里是响当当的。他带兵有股狠劲,指挥起来又稳得很,部队打硬仗都少不了他。可这些年下来,他的身体也扛不住了,身上大伤小伤不断,积劳成疾,早就埋下了隐患。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肖新槐带着66军跟着彭德怀入了朝鲜。那时候,美国人仗着飞机大炮猛得很,志愿军装备差得远,可肖新槐硬是带着部队往前冲。

第一次战役,他带着66军突破三八线,直扑汉城,把美军打得措手不及。后来,美国人靠着空中优势反扑回来,肖新槐带着部队挖地道、修工事,跟敌人死磕。第五次战役,他又带着66军顶住敌人的炮火,掩护主力转移,为停战谈判争取了时间。

在朝鲜那几年,肖新槐带着66军打了不少硬仗,部队伤亡不小,可他从没退过。他的指挥风格硬朗,士兵们都服他,可他自己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

朝鲜那地方冬天冷得要命,他肝胆管结石的老毛病犯了,疼得晚上睡不着觉。1953年,组织看他实在撑不下去了,就把他调回国治病。

回乡种地的老军长

1953年回国后,肖新槐的身体已经垮得不行了。医生检查后,说他肝胆管结石症太严重,不能再干重活。1954年,组织免了他的军职,让他回老家休养。

回到宜章老家,肖新槐没想着享清福,扛着锄头就下地干活去了。他穿的是旧军装,吃的是自家种的粮食,跟乡亲们一个样。组织上想给他点补助照顾他,他硬是不要,说自己还能干活,不想给国家添麻烦。

在村里,肖新槐没一点架子。乡亲们缺种子,他帮忙跑腿找;农具不好用,他教大家怎么改良。他还常跟村里人唠嗑,聊聊种地的事儿,帮着出主意。乡亲们都说,这老军长不摆谱,跟咱老百姓一样过日子,谁见了都得竖大拇指。

1955年,解放军开始评军衔。这事儿是大事,国家要给那些打江山的功臣们一个交代。评衔名单是罗荣桓牵头弄的,朱德、彭德怀这些元帅都盯着。可名单出来后,肖新槐的名字没在上面。

工作人员说,他退出现役了,按规定不授衔。这话传到朱德耳朵里,老帅急了。朱德跟肖新槐是老战友,从井冈山那会儿就认识,知道他为革命吃了多少苦。他拍着桌子说,这老兵打了半辈子仗,功劳不比谁少,凭啥不能授衔。

彭德怀也听说了这事,他当年在朝鲜指挥66军,知道肖新槐有多能打。他找到总干部部的人,说肖新槐在朝鲜打得敌人满地找牙,66军的战功摆在那儿,不能不算数。

陈毅也坐不住了,他是肖新槐的老乡加老战友,听说这事儿后找到评衔的人,说肖新槐是井冈山出来的老革命,功劳大得很,不能忘了。

三位元帅意见一致,联名给中央写了信,要求给肖新槐授衔。这事儿闹得挺大,中央开了会,最后拍板决定破例,以军事学院学员的身份给肖新槐授中将军衔。这在当时可是特例,说明国家真没忘了这些老兵的功劳。

授衔后的低调日子

1955年9月,肖新槐被接到北京参加授衔仪式。他穿着新发的军装,站在大厅里,接过中将军衔的证书,眼眶都红了。那一刻,他心里肯定百感交集。

半辈子打仗,落了一身病,最后还能得到这份荣誉,他值了。可授衔之后,他没留在北京享福,又回了老家接着种地。每天还是那身旧军装,扛着锄头下地,跟乡亲们一起干活,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肖新槐这人就这样,不爱张扬,也不图啥回报。他得了中将军衔,可生活跟以前没啥两样。乡亲们问他咋不享福,他笑笑说,能干活就干点,闲着骨头都疼。

1980年,肖新槐在北京去世,享年71岁。他走之前,把自己攒下的6万块钱全拿了出来,3万交了党费,3万捐给了老区建设。

这钱是他当军长和后来种地攒下的,一分没留给自己。他还交代,把遗体捐给医学研究,说死了还能给国家做点贡献。这份心,让人没法不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