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昆明海关官方消息,2023年打洛海关官员在打洛口岸查获了整整1.15万张未向海关申报的走私手机sim卡。这些sim卡是国外电诈集团最核心的犯罪工具,而截获口岸的对面就是臭名昭著的缅北电诈园区。
可以料想,东南亚的电诈犯罪分子通过这些走私sim卡进入国内通信网络,进而向国内民众实施大规模诈骗,为国家社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面对国内电诈屡禁不止的复杂态势,环球日报特邀评论员胡锡进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关键问题所在——我国自2010年起便全面推进电话卡实名制,但为何电诈集团却能做到集体虚拟隐身?这些国外犯罪集团又是如何做到大量走私SIM卡的?三大运营商的防电诈监管究竟是否到位?他们有必要为此事作一个公开回应!
中国sim卡走私现状
2020年是中国电诈高峰期,也是局势最为紧张的时刻。这一年中国网民数量高达9.04亿人,其中近半网民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网络诈骗,数额更是从几千到几百万不等。2019年,我国共收到网诈举报1.5万例,破获电诈案件20万起,人均损失2.4万元。
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但归根结底都是利用了受害者追求短期利益、自作聪明想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
后来国家公安部针对电诈形式展开了强力打击,根据公安部官方数据,2023年我国公安机关累计破获4.7万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见面劝阻民众189万人次,拦截诈骗电话27.5亿次,涉案资金3288亿元。
自同年8月起,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便持续下降,但全体公安干警却依然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力促将电信诈骗连根拔起。
但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公安部对外部诈骗分子重拳出击,内部走私者却大量为犯罪分子供应电诈sim卡,为敌人输送炮弹。
2021年10月,上海海关在对6批进口小件进行x光机查验时,发现图像异常,经开箱查验最终发现是250件手机sim卡。同年广州海关在空港快件中连续查获21起用途不明的sim卡,数量之多高达2.4万,目前已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2022年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查获3480张违规进境的sim卡,据调查这些手机卡均来自于东南亚某国。同年深圳邮局的海关官员也通过CT机发现了850张sim卡,这些手机卡数量远超个人合理使用范畴,存在规避中国手机卡使用实名制的规定风险。
2023年云南打洛口岸的执法部门一次性查获了整整1.15万张SIM卡,海关关员当天在载货车辆驾驶室内发现了46盒手机sim卡,据统计一共有1.15万张,经盘问这些手机卡无一例外都准备走私至缅北。通过后续官方发布的图片,我们能清晰的看到手机卡塑封包装上的中国移动logo。
于是社会上顿时有人疑心四起:这些未经申报的手机卡,是否是运营商和电诈团伙合作勾结,专门用于境外电诈的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其实严格意义来说,手机SIM卡并不属于商务部公布的禁止进口货物,并且也没有决定禁止进口的相关意向。但凡事都讲究个合理性,这也是为何海关在sim卡查获通报中,多次提到“超出合理自用范围”八个大字的原因。
海关对物品进境出境的放行,都是以合理自用为原则,超过合理自用的必然会进行特殊处理。而违反海关法律法规,逃避监管纳税以及限制的,则统一视作走私。
为了从根源上治理电诈犯罪,我国于2022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不断加大打击电诈犯罪的清扫力度。但时至今日,全国各地的海关却依然能频频查获境外电话卡的走私案件,其数量之多动辄成千上万张。
与境外政策不同,我国早在2016年便全面推广了手机卡实名制,严格要求一人一卡一号的状态。但境外电话卡多数无需实名认证,不仅便于电信网络诈骗,还能有效绕过电信监管,从事危害国际社会安全的犯罪活动。
目前我国法律缺少境外电话卡的监管制度,面对国内泛滥销售境外电话卡的现状,显得无法有效应对。因为电话卡本身往往是免费的,没有具体的价格和税额,很好的躲避了国家海关法“逃税金额在十万以上才能构成犯罪”的相关规定。因此海关在查获大量电话卡后,也只能草草没收了事,这也是国家针对境外电诈手机卡的法律制度上所存在的一定欠缺。
三大运营商的内鬼操作
接下来盘点下国内运营商的监管疏漏,2021年9月山东淄博市公安局周村分局所获线索,在本地居民区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非法注册贩卖微信团伙。并由此顺藤摸瓜,通过两年时间的认真摸查破获了一起特大黑灰产系列案件,直接打掉10个犯罪团伙,抓获135名犯罪人员,查扣涉案资金2亿元。
在犯罪分子的窝点,警方发现了上千部手机。这些手机无需人工操作,能自动完成微信注册流程。经后续查实,犯罪团伙一共非法注册了300多万个微信账号,累计获利超1000余万。
想要完成微信号注册有两个前提,一是改机软件,该软件能修改手机底层数据,绕过账号注册安全系统,非法获取微信注册信息以及短信验证码,借此实现同部手机重复注册微信账号。
二就是大量手机号,毕竟每个手机号只能绑定一个微信。而据犯罪分子交代,他们的手机账号都是由一位号商提供的,该号商提供的手机号虽然是空号,但却能正常收发短信验证码。
后经运营商反映,无论是空号还是实名手机号,都只能由省级运营商的短信网关服务器才能收发短信。因此只需简单推断,就能知晓这起码是省级运营商里出了内鬼。警方经过不断勘察,最终揪出了通信公司的内鬼。
他们签订虚假号码池业务,骗过了运营商的内部审核,在机房搭建服务器,入侵短信网关系统,将接口直接提供给下游犯罪团伙。山东警察最终抓获了23名运营商内部犯罪分子,这些人的电脑中至少有8000万个手机号码用于微信号的非法注册。
除了这些大规模犯罪集团外,三大运营商如今的“黑卡"问题也是始终未能解决。所谓黑卡,就是未遵守手机卡实名制规定,没有实名或者假实名的sim卡。在线上的相关QQ群,很轻易的就能看到“销售联通、移动、电信手机卡,货到付款”的相关字样。
有记者曾前往南京市丹凤街的越时空通信广场,走到一家柜台前询问“有没有手机卡销售?”老板立刻回应道“是要实名的,还是不实名的?”
在记者提出想要一张未实名手机卡后,老板随机拿出一张红色信封,并喊价单张650元。同时老板表示:虽然这张卡名义上是黑卡,但来源却是从正规运营商手中获得的,卡上还有运营商设定的相关密码,记者甚至能手持该卡去营业厅修改套餐。
由此可见,中国三大运营商如今的内部监管是出了大问题的。不仅大批手机号码实名不实人,还有违反分子通过运营商内鬼来批量注册社交媒体账号,来实现杀猪盘骗局。在这种用户在明,诈骗分子在暗的局势下,运营商决不能让手机实名制名存实亡,更不能让自己的疏漏成为了犯罪分子的诈骗工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