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教育工作问题解析(第二版)》042
人们的“品德”不存在有没有的问题,也不存在着像孩子们的身体那样从小到大或像人们的认识水平那样从低到高这样的生长发育情况。
目前我国社会上不仅非常重视教育工作,而且非常重视学校里的“德育”教育工作。读者请看,目前我国社会上把学生的素质发育划分为德、智、体等方面,其中“德”排在首位;同时,目前我国社会上广泛流行着“立德树人”的说法。又读者请看,在我国成立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里,不仅专门设置了“德育教育研究部”,而且这是个很大的下属机构,里面又还设置着“中国德育杂志社”。
然而,笔者却认为,学校里不应该存在着什么“德育”教育工作。
前面已经说明了“目前我国中小学里不应该开设‘思想品德’课程”这个问题,其理由如下:
其一,“思想”和“品德”两个词代表着人们的生命发育的两个很大方面的情况,都属于综合性的,如果学校里开展“思想”和“品德”教育,就好像是在很笼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表现两方面的教育。
其二,由于“思想”和“品德”两个词代表着人们的生命发育的两个很大方面的情况,都属于综合性的,所以,现在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思想品德”,笔者不知道这个名称究竟表达什么意思。从笔者见到的情况看,“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名称在不断变化着,比如以前出现过“政治”、“思想政治”、“道德与法制”等名称;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连名称都不能确定下来,可见这门课程是不可能形成专业知识体系的。
其三,从实际教学情况看,比如初中教育阶段,课本里编写着诸如“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对待挫折”等内容,本来这些内容纯属“说教”性质,不具有多少思考和学习意义,但由于这是一门“统考”课,所以,学校里的老师(包括社会上)为了应付考试,专门给学生编写出来大量的关于这类问题的练习题,并附上答案,要求学生记忆和背诵,笔者认为,这纯粹是在无谓地增加学生的读书学习负担和痛苦。
这里再进一步说说“学校里不应该存在着什么‘德育’教育工作”这个问题。
先说人们的“品德”不存在有没有的问题,也不存在着像孩子们的身体那样从小到大或像人们的认识水平那样从低到高这样的生长发育情况。前面介绍了,人们天生是诚信、友爱、讲规矩、守信用和尊敬长辈的;这就是说,起初孩子们的品德是很好的;既然起初孩子们的品德是很好的,那为什么我们还要给他们做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呢?
次说前面介绍了,学校里不是做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是人们专门做不了;可是,目前我们学校里所做的所谓“德育”教育工作纯粹属于一种“说教”性质。实际上,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社会上认为学校里是做教育工作的、是育人的,这才使得目前我们学校里出现了大量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且全社会还对这个教育工作非常重视。
第三,目前我们学校里所做的所谓“德育”教育工作,目的是为了培养“思想好、品德好”的学生,但其实人们的思想和品德分别是一个很庞大很复杂的体系,只是各有特色,平常并不存在好不好的问题;只是因为目前我国社会上非常讲究意识形态问题,这才使得学生的所谓“德育”素质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