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媒报道,自台行政机构此前提出2050年净零排放碳路径和12项关键策略之后,该如何达成目标,相关部门至今没有新进度。尽管有民代口口声声地表示,今年年底会公布关键策略的细节方案、预算等内容,然而媒体调查发现,所谓的进度不能说是小有成果,那也是原地踏步。就连最最基础的能源转型缓慢、产业用电增长、节电政策制定、碳费定价规则等问题的调研和解决方案都毫无头绪,万里长征还没迈出第一步,甚至不知道何时能迈出第一步。

去年4月,蔡英文提出了“2050净零”的目标,台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也随声附和,声称要将净零目标写入相应的政策规章。然后,便是台行政机构今年一季度末公布的净零排碳路径。在这份“路径”中,民进党当局计划通过发展风电、光电、氢能、电力系统和储能等12种方式实现能源转型。以“去碳电力”为主轴,在2050年前使得再生能源占比6到7成,其中氢能源占比9%到12%,以及2025年后不再兴建火电厂等。
可以说愿景很美好,但也和民进党当局很多的其他畅想一样,始终停留在做梦的阶段。因为口号喊完后,剩下的时间至今,在“气候变迁因应法”草案进了台立法机构后就没了下文,石沉大海。所以到目前为止,民进党的减碳方案连个开题报告都编不出来,和交了白卷一样,引得岛内学界和有关团体的齐声嘲讽。台所谓“中研院”前院长李远哲近期就公开呛声民进党当局“2050净零是不可能的,年轻人都被骗了”。
这一次,民进党当局恐怕真的编不出什么像样的说辞了。因为一旦把美梦投射进现实中,和专业领域冷冰冰的数据一对照,民进党当局连自己都没法说服。比如,如果将来可再生能源比例高达60%,那基载电力靠什么?当下的太阳能和风力都不是可靠的稳定电源,是不是意味着全台随时都面临着限电?如果发电不稳,对企业发展无异于致命打击,民进党当局有准备如何为经济发展兜底吗?

而且要知道,像“可再生能源结构达到6至7成,氢能达到1成”的说法,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敢在没有核电支撑的情况下,提出这样的目标。而民进党就是这么迷之自信,一边废核,一边痴人说梦。
除此之外,按照台行政机构的说法,计划投入的预算将近9000亿元新台币,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的投资达到2107亿。这意味着民进党当局几乎是拿着全岛民众用电的基本生活需求,与未知的可再生能源科技对赌。民进党当局原定于2025年前可再生能源占发电量20%的政策目标,现在勉强才达到了6%,大概率宣布告吹。如今再度制定超过6成以上的目标,等于要在接下来25年里,不仅要补上过去20年没能完成的份额,还得超额两倍以上完成。这样的做法像极了赔本的赌徒失去理智,要押上全部身家梭哈一把,试图翻盘一样,风险直观地摊在了每一位台湾民众头上。

所以,净零方案没有下文对台湾民众来说,或许还是个好消息。民进党当局不会真以为只要洋洋洒洒将节点的能源配比列出,届时净零就会自动达成?问题是代价呢?光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追求不切实际的净零目标,加上不能使用低廉的核能,代价就是生产成本将堆得无限高,直到无法负担为止。总而言之,民进党当局总把希望寄托于未来,本质上就是为了逃避当下台湾地区的电力矛盾。毕竟蔡英文甚至不用为2025年的结果负责,谁又执行得了2050年的目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