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彭阳)人。东汉时期,羌人频繁叛乱,边疆动荡不安。皇甫规主动请缨,深入羌地,以恩威并施之策,对羌人首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化瓦解其势力;同时整顿军备,指挥军队多次击败叛军。他还大力推行教化,发展生产,使边境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为东汉边疆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固原)人。黄巾起义爆发,东汉王朝岌岌可危。皇甫嵩临危受命,率军与黄巾作战。在长社之战中,面对士气高昂的黄巾军,他冷静观察战场形势,利用风势巧妙实施火攻,瞬间点燃敌军营寨。火势冲天,敌军大乱,他乘胜追击,斩杀数万人,一举扭转战局,极大地打击了黄巾军的气焰,成为东汉朝廷的中流砥柱。

铁勒族浑部(驻守灵州,今宁夏吴忠)人。朱泚之乱时,浑瑊奉命坚守奉天城。叛军以数倍兵力将奉天城围得水泄不通,发起几轮疯狂进攻。浑瑊登上城墙,手持武器,与士兵们并肩作战。他身先士卒,多次被敌军箭矢射中,依然坚守阵地。在他的顽强抵抗下,奉天城屹立不倒,为唐朝平叛争取了时间。

朔方军镇(今宁夏灵武)人。元和十四年,吐蕃十五万大军气势汹汹围攻盐州。史敬奉主动请战,仅率2500唐军,横穿千里荒漠,宛如神兵天降出现在敌军后方。他趁吐蕃军队不备,突然发起攻击,敌军惊慌失措,顿时大乱。史敬奉统领的军队大破敌军,缴获羊马驼牛数以万计,吐蕃军队元气大伤,他也因此声名远扬。

南北朝时期的名将,安定郡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人。邙山之战,彭乐率数千精骑为右翼,向敌军发起冲锋。他奋勇当先,孤身突入宇文泰大营。腹部被刺伤,肠子流出,他毫不畏惧,当机立断截断肠子,简单包扎后继续作战,勇猛无比。此役俘虏西魏四十八名王室与高级将领,差点活捉宇文泰,彭乐的悍勇令敌军闻风丧胆。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人。李元昊雄才大略,为了实现西夏的崛起,积极筹备与宋朝的战争。在三川口之战中,他精心设下埋伏,以小股部队引诱宋军深入。宋军果然中计,进入包围圈后,西夏军队四面出击,宋军陷入混乱并且最终溃败,主将刘平被俘。这彰显了李元昊突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奠定了西夏在宋夏对峙中的地位。

西夏党项豪族(今宁夏中卫)人。作为西夏“山讹”精锐的统领,野利遇乞足智多谋。在好水川之战中,他与李元昊等西夏将领密切配合,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在山谷中设下伏兵,诱使宋军进入预设战场。当宋军进入埋伏圈后,野利遇乞指挥精锐部队突然杀出,宋军措手不及,伤亡惨重,此役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能力。

西夏宗室(今宁夏银川)人。应天四年,蒙古军大举进攻中兴府外卫,嵬名令公临危受命,率领五万大军驻守克夷门。面对蒙古军队的猛烈进攻,他沉着应对,凭借克夷门易守难攻的地势,与敌军相持两月之久。后不幸被蒙古军设伏俘获,他宁死不屈,拒不投降。被释还后,乾定三年,他又以十万大军救援灵州。虽然改不了最后兵败的结局,他竭尽全力抵抗,尽显其忠诚与英勇。

甘肃宁夏(治今宁夏银川)人。康熙年间,宁夏发生兵变,局势动荡不堪。赵良栋被擢升为宁夏提督,他迅速采取行动,诛除首恶分子,宽宥被胁迫参与叛乱的士兵,很快平定了叛乱。此后,他率部进入四川,一路势如破竹,夺取成都,又参与平定云南,攻克昆明,为清朝的统一和稳定立下赫赫战功。

甘肃固原(今属宁夏)人。在新疆阿古柏之乱时,董福祥率部随左宗棠西征。面对阿古柏的叛军,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在战斗中,他多次带领士兵冲锋陷阵,与敌军展开激烈拼杀,收复了许多失地,为维护清王朝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左宗棠麾下的一员猛将。

宁夏吴忠市人。黄巾起义爆发后,傅燮随皇甫嵩出征,在战斗中表现英勇,为镇压黄巾军立下首功。他担任汉阳太守,凉州刺史耿鄙出征时引发士兵哗变,叛军围攻汉阳郡冀县城。傅燮坚守城池,叛军派人劝降,他坚决拒绝,誓与城池共存亡,力战而死,其忠勇不屈的精神令人敬仰。

宁夏卫(今宁夏银川)人。明朝末年,马世龙协防山海关,多次与后金军队交战。在一次战斗中,后金军队来势汹汹,企图突破山海关防线。马世龙仔细分析敌情,巧妙地设下埋伏。当后金军队进入埋伏圈,他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后金军队顿时陷入混乱。马世龙指挥军队乘胜追击,击退了后金的进攻,保卫了山海关的安全,为明朝的边防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