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陕西宝鸡、咸阳分别发现西周都城、秦朝都城,西安是西汉后建都?

关于西周成周城与东周王城的考古发现与历史定位,可总结为以下结构化要点:---一、成周城的考古证据与历史定位1. 文献与铭

关于西周成周城与东周王城的考古发现与历史定位,可总结为以下结构化要点:

---

一、成周城的考古证据与历史定位

1. 文献与铭文佐证

- 何尊铭文明确记载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038年)迁宅成周,是成周城存在的直接证据。

- 岐山新邑戈(1981年)、周公庙新邑卜甲(2008年)均以“新邑”指代成周,印证周公营建洛邑的史实。

- 《穆天子传》提及“瀍河以西”为西周洛阳范围,进一步确认成周城地理位置。

2. 城址考古发现

- 汉魏洛阳城下叠压的西周城墙(1984年发现)证实成周城是洛阳盆地最早的城址,形制为东西长方形,位于汉晋洛阳城中段。

- 成周城宫城中心距邙山约2公里,依涧河、瀍水而建,水源来自洛河,城市布局紧凑。

3. 功能与军事意义

- 成周是周公为镇守东方而建的军事重镇,配备“成周八师”常备军,负责戍守边疆(如录卣记载成周师氏戍守古师抵御淮夷)。

- 成周城与王城(瀍河西岸)合称“洛邑”,构成西周控制东方的战略枢纽。

---

二、成周城与东周王城的对比

1. 地理与布局差异

- 成周城:紧邻邙山(距2公里),类似偃师商城的山地防御型城市。

- 东周王城:位于涧河入洛河口冲积平原,距邙山5公里,类似二里头的平原型城市。

2. 时间与延续性

- 成周城始建于西周初年,早于东周王城约500年,但两者均位于洛阳盆地西部,形成历史延续性。

- 东周王城可能继承成周城部分基础设施,如城墙夯土层的叠加现象。

---

三、成周城的交通网络与辐射范围

1. 交通枢纽地位

- 成周城是西周“马车交通网络”的核心节点,通过洛水、汝水等水陆通道连接中原与四方。

- 北至燕国董家林城址(北京房山),南达滍阳岭应国,西接镐京,构成“成周—燕国—应国”交通干线。

2. 车马遗存与技术传播

- 洛阳林业学校西周车马坑(1984年)出土纺织品遗痕,反映成周作为手工业中心的地位。

- 董家林城址(琉璃河)的西周早期车马器墓表明成周技术向北方传播。

---

四、学术争议与未解之谜

1. 成周与宗周的关系

- 传统观点认为镐京为西周都城,但周原(岐山)的持续扩建(如先周岐周)被部分学者视为“宗周”,挑战单一都城论。

2. 成周城年代争议

- 汉魏城下西周城墙的年代暂定为西周早中期,但具体营建时间(周公时期或稍晚)仍需进一步考证。

3. 交通线路的延伸性

- 成周至滍阳岭的路线(涉洛水至伊川)尚未完全确认,需结合铜器分布等线索进一步研究。

---

五、成周城的历史意义

1. 政治与军事中心

- 成周是西周“两都制”(宗周镐京、成周洛邑)的关键节点,强化对东方的控制。

- 通过“成周八师”与戍边制度,维护周王朝的远距离统治网络。

2. 技术与文化交流枢纽

- 两轮马车、青铜兵器、纺织技术的集中发现,体现成周作为西周技术传播与资源调配的核心地位。

---

总结

成周城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共同构建了西周早期洛阳地区的历史图景,其作为军事、交通与文化中心的地位,为理解周代国家治理模式提供了关键实证。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整合城址年代、交通路线与技术传播路径,以完善成周城在周代文明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