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车企高管挤爆了上海虹桥机场的时候,
你或许还没有意识到——中国汽车市场,早就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小弟”了。
2025年的上海车展,那36万平的展区里,竟然塞满了将近1000家车企。
首发新车破百款,但有人狂秀肌肉,有人直接“退赛”。
现代、起亚、雪铁龙集体消失展位图,而小米汽车、华为鸿蒙智行带着激光雷达和800V高压杀入战场。
这场全球最大的车展,到底藏着多少行业之中的暗流涌动呢?国产车究竟凭借着什么,居然能够把合资品牌逼迫到那墙角之地呢?
一、技术战升级:智驾卷到L3,充电比加油快?这届车展里,最让人震撼的,不是那些新车,而是藏在里面的“油车技术已死”这句话的潜台词。
新车确实很吸引眼球,可这句潜台词,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扎进了油车行业的核心。
它看上去,平平常常,没什么动静,实际上却蕴藏着极大的能量,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去思索油车技术的未来走向。
小米SU7Ultra赛道版现场演示“10分钟充400公里”,比亚迪亮出1000V超高压平台,充电速度吊打特斯拉
就连五菱都掏出了钠离子电池,续航焦虑?不存在的!
智驾赛道更是神仙打架:华为ADS4.0支持全国无图NOA;小鹏G7用纯视觉方案硬刚激光雷达;理想i8甚至喊出“车位到车位全自动”;最狠的是极氪9X,双Thor芯片+5颗激光雷达,直接把L3级智驾塞进百万豪车。
网友辣评:“以前买车看发动机,现在得看算力排行榜!”
二、合资大溃败:韩系车消失,BBA还能撑多久?展位图就是一面照妖镜。
现代、起亚首次缺席A级车展,标致、雪铁龙连展台钱都省了。
曾经叱咤风云的韩系车,2024年在华份额跌破1%,而比亚迪单月销量就能吊打他们全年。
BBA也没好到哪儿去,奔驰搬出VAN.EA纯电平台和固态电池救场,
宝马新世代车型靠“巨幕影院级座舱”博眼球
但台下观众更爱围观小米展台的机械臂咖啡机
一位供应链大佬偷偷吐槽:“德国人还在聊豪华质感,中国人已经用AI大模型造车了。”
三、供应链暗战:华为、宁德时代把桌子掀了这届车展最猛的狠人藏在7.2馆供应链展区。
华为秀出4D毫米波雷达和兆瓦超充桩,宁德时代第二代神行电池支持“充电10分钟,飙车400里”
更绝的是,地平线它居然直接将自动驾驶芯片塞进了冰箱,以此来展示其散热性能。
这样的话,轻松愉快地就把散热性能这一特点呈现了出来,而且这种方式简洁明快,让人印象深刻。
硬核程度堪比极客实验室。
普华永道白皮书捅破真相:上海已形成“4N”智能汽车产业集群,70%新能源车用上国产芯片
当年卡脖子的车规级半导体,如今成了中国供应商的提款机。网友神总结:“以前我们买零件,现在全世界来买我们的零件。”
四、新王登基:国产车教会BBA什么是“科技平权”当蔚来把换电站搬进展馆
当奇瑞带着53款新车和3000名老外经销商包场,当吉利银河把AR-HUD投射到挡风玻璃上。
合资品牌终于意识到——,中国人所定义的新豪华,早就不是仅仅只有真皮座椅加上桃木内饰了。
最诛心的是价格战,小鹏G7用20万价位塞进双激光雷达;华为尊界S800用百万售价对标迈巴赫;
而五菱缤果PLUS直接把续航500公里的电车打到8万级。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国产车正在用‘田忌赛马’玩降维打击。”
结语:车展不是终点,而是新战场的起点看完36万平的展区之后,我有所领悟:中国车市其实早就步入了“地狱难度”这一境地。
合资品牌呢,要不进行本土化的研发,不然的话就会沦为代工厂;
而国产车若想要守住自己的江山,就得在AI大模型方面以及全球化进程上持续地奋力拼搏。
互动话题:如果你有30万预算,会选激光雷达拉满的国产新势力,还是品牌溢价更高的BBA?评论区吵一架!
数据来源: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普华永道《2025上海智能汽车发展白皮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25上海车展官网、公开行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