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休耕一个冬季的黑土地迸发出生机活力。自立“耕”生、万象“耕”新,迎着春的序曲,中国报道·龙江振兴栏目走进北大荒集团哈尔滨有限公司的各农场的广袤土地,共赴春耕之约,看这片大地上“春的故事”,聆听春耕备耕“进行曲”。
中国报道讯(牟海微 李新阳报道)春风渐暖,希望的田野即将迎来新一年的耕耘。连日来,北大荒集团黑龙江沙河农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河农场”)把握农时春意,坚持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抢前抓早有序组织开展清雪扣棚、农资调配、摆盘等工作,奏响春耕备耕“进行曲”,为全年粮食生产和农业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早春四月,走进沙河农场水稻育秧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排列整齐的超级育秧大棚。走进其中,种植户们正忙乎着育秧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杨明君就是其中一位。今年,他承包了350亩水田,成了农场有名的“种地大户”。
“农场建的超级大棚,单栋面积大约有720平方米,容纳机械作业完全没问题。为了抢抓农时,我今年也购买了播种覆土一体机,由雇人播种转变成了机械化电动播种,不仅春播的质量能更好,效率也能更高。”杨明君说。
杨明君正在做育秧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摄影 李新阳
据悉,2023年,沙河农场投资300万元,将原有的普通大棚改造成了宽12米高4米的高标准钢骨架大棚。单栋720平方米的大空间,不仅通风、透光性好,还可实现机械全程自动化作业,撒底土、播种、浇水、覆土等多道工序一气呵成。
提到超级大棚的好处,杨明君说他去年用过,最有发言权。“前期升温快,化冻早,昼夜温差小,保温效果明显,这也为我们早平床、早播种、早摆盘、抢农时提供了保证。另外,在这个大棚里育苗,成苗率显著提高了。”
超级大棚。摄影 李新阳
沙河农场农业发展部经理孙清武介绍,这样的超级大棚农场已经建了59栋,农场还计划今年年底将剩余的老旧大棚全部改造成超级大棚。“育苗结束后,大棚还可以实现二次利用,让有限的耕地释放最大的产值,让水稻育秧大棚变成种植户增收的‘第二阵地’。” 孙清武说。
为助力种植户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提升农事生产科学技术水平,沙河农场还组织技术人员按照分片包棚的原则,深入棚区着重抓好服务指导、科学管理等措施落实,确保播种达到播量准确、播种均匀、不缺籽、不断空、覆土厚度一致的技术标准。在播种后,严格督促种植户采用三膜覆盖、增设增温设施等方式,扎实做好防低温防冷害工作,严防“倒春寒”现象,为培育壮秧奠定坚实基础。
“数月后,一颗颗碧绿的稻苗茁壮成长,一只只远道而来的螃蟹在其间自由穿梭。它们同饮一江水,在沙河农场肥沃的土地上相互依存,谱写生态和谐与乡村振兴的动人旋律。”畅想未来,灿烂的笑容绽放在孙清武脸上。
“水稻+”种养结合。摄影 李新阳
近年来,沙河农场立足差异化发展,以生态种养、精益沙河为发展理念,以“种养富场、营销强场”为支撑,探索打造吨粮田、万元田、绣花田、示范田等优质高效的围城经济带,已初见成效。
以万元田建设为例,沙河农场不断推进农业向绿色发展、绿色向有机转化,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着力发展蟹稻、虾稻等“水稻+”种养结合模式。经过试验,综合示范区的“水稻+河蟹”立体种养示范取得成功,稻香蟹肥,实现了“一地双收”。
沙河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胡广利表示,稻香蟹肥“臻沙河”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农场将积极发挥好带动作用,为种植户开展种养结合培训,定期组织观摩,同时开展好休闲疗养、观光、垂钓等形式的休闲渔业,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和帮助种植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