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六点,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室,一位45岁的中年男性被家属紧急送来。半小时前,他还在准备出门上班,突然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嘴角下垂。
医生迅速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立即进行溶栓治疗。所幸送医及时,患者转危为安,但这次"鬼门关"前的走一遭,让这位男性和家人心有余悸。

"脑梗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声不响就夺去了健康甚至生命。"神经内科张主任在抢救完这位患者后说道。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70万人,平均每12秒就有1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更令人担忧的是,脑卒中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40岁左右的患者不断增加。
血管健康是生命健康的根本。想要远离脑梗,首先要知道什么在悄悄堵塞我们的血管。许多患者并不清楚,每天看似普通的早餐选择,竟然是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

油条配豆浆:油脂炸弹加糖分冲击
"早上一根油条一杯豆浆,多少年来都是这样,谁能想到这竟是催命符?"刚刚脱离危险的李先生回想起自己的早餐习惯不禁感慨。
油条在高温油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这种物质会直接伤害血管内皮,促进血液中坏胆固醇(LDL)的升高,同时降低好胆固醇(HDL)水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会使冠心病风险增加25%以上。

而甜豆浆中添加的糖分会导致血糖急剧上升,刺激胰岛素分泌,长期如此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引发血管炎症反应。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表明,长期高糖饮食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速度呈正相关。
煎饼果子:淀粉、油脂、酱料三重伤害
"东北老家的煎饼果子,那叫一个香啊。"河北老张常驻北京,但对家乡煎饼果子的喜爱从未减少,每周至少吃三次。直到去年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医生才严肃告诫他改变饮食习惯。

一张普通煎饼果子热量高达500-700大卡,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三分之一的日需能量。其中精细淀粉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引起血糖波动;油炸的薄脆和大量食用油则提供了过量脂肪;甜面酱、辣椒酱等调料则贡献了过量钠和糖分。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研究显示,高盐、高脂、高糖的"三高"饮食是血管疾病的主要环境因素。
甜面包配奶茶:隐形糖分的盛宴
"奶茶配面包,年轻人最爱的早餐组合,却是血管最怕的垃圾食品。"上海瑞金医院心内科李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

市面上销售的甜面包中添加了大量黄油、白糖和精制面粉,尤其是丹麦酥、羊角面包等更是脂肪含量惊人。
一块普通的蜂蜜面包含糖量可达15-20克,而一杯500ml珍珠奶茶的含糖量约为50-60克,二者相加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研究发现,长期高糖饮食会导致血管壁上糖分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这也是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机制。

熏肉肠配烤肠:亚硝酸盐的危害
"肉食没有错,但加工肉制品却是健康隐患。"著名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王教授表示。
火腿、香肠、培根等加工肉制品为延长保质期,通常添加大量亚硝酸盐和磷酸盐。
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转化为亚硝胺类物质,不仅有致癌风险,还会破坏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而高盐、高脂的特点则直接危害血管健康。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加工肉制品列为一类致癌物,与吸烟、饮酒并列。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加工肉制品的消费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这也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相吻合。
油炸麻团配咸豆腐脑:血管的双重打击
"老北京人爱吃的油炸麻团配咸豆腐脑,口感绝佳,却是血管的噩梦。"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刘主任表示。
麻团是经典的高温油炸食品,同时含有大量精细碳水化合物和糖分。

而咸豆腐脑虽然豆制品本身有益健康,但北方地区常加入大量盐和高钠调味料,一碗咸豆腐脑的钠含量可能超过1500毫克,已接近成人一天推荐摄入量的上限。
中国高血压联盟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5克,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克标准。高钠饮食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又是脑卒中的首要可控危险因素。
如何吃出健康血管?健康早餐这样选
那么,面对脑梗风险,应该如何选择健康的早餐呢?

食物多样化是基本原则。早餐应包含谷类、优质蛋白质、新鲜蔬果和适量好脂肪。可以选择全谷物粥、煮鸡蛋、牛奶、坚果和时令水果组合;或者全麦面包、酸奶、坚果酱和蔬菜沙拉的搭配。
针对不同地区和年龄人群,早餐选择也大有讲究:北方居民可用全麦面食替代精白面粉制品;南方居民可适当减少粥类食物中的糖分;中老年人应控制总热量,增加膳食纤维;年轻人则需注意减少甜食和油炸食品。
对于已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需注意: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钠盐摄入;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糖、低GI食物;高血脂患者应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增加橄榄油、亚麻籽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来源。

饮食习惯的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可以通过渐进式替换来实现:油条可改为蒸制的全麦馒头;甜豆浆可换成无糖豆浆;煎饼果子可选择蔬菜杂粮煎饼不加薄脆;甜面包可换成全麦面包;加工肉制品可用鲜肉或蛋类替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一项随访研究表明,维持健康饮食习惯的中年人群,脑卒中风险可降低30%以上。饮食习惯的改变虽然困难,但为了血管健康,这种改变是值得的。
血管健康不仅关乎饮食,还需要全方位的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暴露;保证充足睡眠,控制工作压力;定期体检,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这些都是保护血管的重要措施。
"血管年龄决定人体年龄",这句医学格言道出了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健康血管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尤其是每天的第一餐。改变不健康的早餐习惯,就是给自己血管健康最好的礼物。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 王丹, 梅广永, 等. 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策略[J]. 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6): 420-425.
[2] 张抒扬, 陈伟伟, 胡盛寿, 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0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6): 521-545.
[3] 李光伟, 杨文英, 徐永健, 等.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 41(8): 688-714.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