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一架双引擎飞机在百慕大三角失联前的最后通话是:"指南针在转圈!"
如今,同样的航线每天有200架客机平安穿过。这个让全球恐慌半个世纪的"魔鬼三角",为什么突然不吓人了?

1918年3月4日,载着309人的美军万吨舰"独眼巨人号"发出最后电报:"天气良好。"随后永远消失在大西洋。
1945年,"19号机队"失踪,6架飞机和27人全部杳无音讯。随后,美军派出搜救机,其中有一架也神秘失踪。
1970年代疯传的货轮集体消失,海底都找不到它们的踪迹。

只要途经百慕大这片海域,不管是天上飞的,海里跑的,都会离奇消失。
这让百慕大一度成为飞行和航海禁地,也让这片海域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独眼巨人号"是美国海军使用的船体最大的,运输最快的运输舰。
美国科学家研究后发现,它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它是平底船,很容易晃动倾斜,而且它运输的是煤炭。
这位科学家推测当天,发生了爆炸或者翻船,导致船体肢解,碎片漂流到各处,所以找不到了。
这是老美的一贯套路,坚决不承认是自己技术不行,没法解释就说神秘失踪。

而1945年"19号机队"失踪事件,美国海岸警卫队档案记载,其实是队长泰勒上尉导航失误。
这位队长刚被调过来还不了解那片海域,在导航仪故障后,他拒绝切备用设备,坚持错误方向,带着14人朝大海深处飞去。
至于那架消失的搜救机,是因为携带违禁炸药自爆,和所谓的神秘力量毫无关系。

而1970年代疯传的货轮集体消失事件,实则是保险公司统计把戏,他们把墨西哥湾到加勒比海所有事故都算入三角区,是为了收更高的保险费。
但如果说这些事儿都是巧合,那为什么偏偏都是在百慕大海域呢?

因为这片海域藏着三个"隐形杀手"。
一是甲烷气泡阵,这片海域的海底沉积物会释放气泡群,这能让海水密度骤降,让海水瞬间“变轻”,船只像踩了隐形陷阱,千吨货轮说沉就沉。
二是晴空炸弹气流,这里每小时270公里的垂直风下沉气流,能在万里无云时掀翻小型飞机。
三是导航坟场效应,带电海雾会让仪表集体发疯,这主要是因为磁场异常和暖流干扰,会让指南针误差最大达15度。

不过,自从GPS导航普及后,这片海域的事故率直降87%。
现代货轮标配的应急定位发射器,能在沉没前自动发送坐标。
更关键的是2018年启用的海底测绘系统,3D地图连暗流都看得一清二楚。

1974年作家贝利兹在自己的书《百慕大三角》中,写了二十多起虚构事故,这书当时热卖了500万册。
但真正搜索这书里的事故时,发现有很多事故都是作者从不同海域"借"来的。
而在“神秘”效应加持下,百慕大成为很多导演的首选,各种以“百慕大神秘事件”为主题的电影纷至沓来,让这些导演编剧大赚一笔。

2010年亚马逊大数据显示,百慕大的事故率比同纬度海域低13%,豪华游轮航线反而更密集。
如今阿拉斯加航空每天87架次航班平安穿越该区域,最危险的倒是迈阿密骗子旅行社。
他们打着"探秘之旅"旗号,把中国游客拉去1600公里外的巴哈马拍"伪纪录片"。
正如海洋学家说的:"百慕大真正的谜题,是为何还有人相信这个上世纪营销骗局。"
或许神秘的从来不是海洋,而是人类对未知的想象与恐惧。
对于百慕大失踪事件,你觉得它是超自然事件还是大自然作祟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