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野奶奶以92岁高龄辞世,葬礼办得如同一场盛大的民间艺术盛宴。作为公众人物,程野用一场隆重的“喜丧”送别奶奶,却也引来了不少争议和讨论。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情感与故事?
程野奶奶的葬礼,是一场带着浓浓东北味的“喜丧”。在东北农村,老人活到90岁以上离世,被称为“喜丧”,意在为这位高寿的老人送上最后的祝福。而这场葬礼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形式——“对棚”。所谓对棚,就是两个戏班或艺人搭台对唱,比拼才艺,用来送别逝者。程野为了让奶奶走得更加体面,特意搭建了专业舞台,灯光、LED屏一应俱全,连村里的花圈都摆满了多个街道。
这样的安排,显然不仅仅是为了面子。程野的这份用心,是对奶奶一生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回报。“小时候奶奶教我吹唢呐,现在我要用最好的方式送她最后一程。” 这是程野在追悼会上的一句肺腑之言,简单却深情。奶奶对他的影响,不仅是生活的照顾,更是艺术的启蒙。她教会他唱二人转,教会他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易。这场葬礼,程野想用最热烈的方式告诉奶奶:“您的一生值得被铭记。”
---
葬礼上,程野的好友们纷纷前来助阵,为这场“对棚”增添了更多感动。杨树林作为程野的老搭档,亲自吹响了唢呐,曲调悠扬,令在场所有人屏息聆听。有网友评论道:“杨树林的唢呐一出,整个村子都安静了,这才是真正的情感流露。” 这种评价毫不夸张。杨树林和程野的合作,不仅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情,也让这场葬礼充满了艺术气息。
而胖丫的登台献唱,则让这场仪式多了一份温情。胖丫用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对奶奶的怀念,也唱出了对程野一家的支持。她的出现,不仅是对朋友的情谊,更是一种无声的陪伴。二龙湖贾队长也贡献了一曲《老来难》,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哀思。这场葬礼,成了演艺圈情谊的一次集中展现。
---
程野与奶奶的感情,远不止一场葬礼所能概括。他从小由奶奶带大,父母的缺席让他更加依赖奶奶的怀抱。奶奶不仅是他的亲人,更是他的第一位导师。她教他吹唢呐、唱二人转,鼓励他对艺术的兴趣。可以说,没有奶奶,就没有今天的程野。
成名后,程野始终没有忘记奶奶的恩情。他给奶奶雇了保姆,还在村里修建了一个广场,供奶奶跳广场舞。他曾说:“奶奶喜欢热闹,我就要把她的晚年过得热热闹闹。” 奶奶去世后,程野用文字表达了深深的不舍:“唢呐的金光和莲灯的清辉,照亮您乘着月光马车,归向云海的路途。” 字里行间,满是对奶奶的怀念。
---
当然,程野的这场葬礼也引来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明星的葬礼太过铺张,甚至偏离了传统葬礼的意义。但其实,在东北农村,这种热闹的“喜丧”并不罕见。“葬礼办得隆重,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老人走得安心。” 这是东北人对孝道的一种独特表达。
更重要的是,这场葬礼不仅仅是对奶奶的告别,也是对家乡文化的一种弘扬。村民们积极参与,热情洋溢,仿佛整个村子都在为程野一家分担悲痛。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而深沉的人情味。
---
程野的成长之路,离不开奶奶的陪伴和支持。从一个普通的二人转演员,到成为赵本山的徒弟,再到如今影视剧中的亮眼表现,程野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奶奶的期望。他的成功,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让奶奶为他骄傲。
如今,程野的家庭也幸福美满,妻子郝莎莎和儿子是他生活中最大的慰藉。奶奶生前见过孙子成家立业,想必已经无憾了。而对于程野来说,这场葬礼既是对奶奶的告别,也是他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
程野奶奶的故事,是一代人的缩影。她的一生或许平凡,但她的爱却深深烙印在程野的心里。愿程野奶奶一路走好,也希望程野能够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用作品传递温暖与正能量。这场葬礼的背后,是一个男人对亲情的珍视,对生命的敬畏,对爱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