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蓝田|水陆庵——中国的第二个敦煌

博故 2023-12-11 10:25:27

水陆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普化镇河湾口村 ,其原是唐朝时期悟真寺的水陆殿,后毁于战火。明朝时期,秦藩王朱怀埢用了五年多的时间,修为家庙。历经后世不断修复,至今保存有3700余尊泥塑,因此素有“天下第一彩色连环壁塑”之称,被誉为“中国的第二个敦煌”。

1957年,水陆庵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水陆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2月11日—15日(农历正月二十一至二十五日),在水陆庵举办了“水陆庵古庙会”。

以下内容为古今地方志中,关于水陆庵的记载。

1941年(民国三十年),《民国续修蓝田县志·卷十二·祠祀》:

水陆庵。一名蓝渚庵,在县东南二十里,明秦藩奉为家佛祀。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肇启,隆庆元年(1567年)重建,万历三十年(1602年),清道光二年(1822年)均重修。

1994年《蓝田县志·第二十三编 文物·第四章 古代建筑》:水陆庵古建筑群

水陆庵古建筑群是唐代悟真寺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本县普化乡河湾村西的小岛上。南依秦岭,四面环水。宋元明清以及民国各代均曾维修。建国后,多次维修并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一)大殿是主体建筑,保存有明代壁塑群,屋面建筑为硬山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五架梁。屋面施灰布板筒瓦,五脊六兽,前后檐均施勾头滴水,南北山墙有排水沟。1959年在左右山墙外加修耳房一间。

(二)中殿原为弥勒殿,“文革”中佛像被毁,现存殿堂,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屋架为五架,前后檐均有单步梁。屋顶为硬山顶。屋面施灰布筒板瓦,屋脊施龙吻,为明末清初建筑。

(三)前殿是1983年按原貌重修,现有前殿五间,进深三间,五架梁,前后檐均带单步梁。屋顶为歇山顶,屋面施灰布筒板瓦,檐部施勾头滴水。花脊龙吻,脊角施小五兽。前檐殿中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水陆庵》匾额。

(四)厢房配殿,两厢共有厢房26间,南北原各13间,相对称。其中各有5间,进深两间。屋顶均为硬山项,施五脊六兽,灰布筒瓦,东南厢房画旋子彩绘。

(五)水陆庵壁塑

水陆庵壁塑群,是陕西省最完整的明代壁塑群,由明代乔仲超等雕塑,分布在诸圣水陆殿内。

中隔正壁雕塑着“横三世佛”,佛身高3.5、宽2.5米,中为释迦牟尼,左为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右为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

中隔正壁间背面有身高2.3米高的三尊大菩萨像,中间乘龙者观世音菩萨,左边骑狮者为文殊菩萨,右边骑象者为普贤菩萨。

北山墙最底层为色欲界二十四诸天。北山墙的第二层,为五百罗汉过海塑像。三层以上,为释迦牟尼传略的连环壁塑故事,有“降生”、“出家”、“逾城”、“成道”等释迦八相之前四相。

南山墙最底层为北山墙十二诸天之延续,第二层变为“五百罗汉过海”之延续,第三层以上为“释迦八相”之中“涅槃”等后四相。

东檐墙左边是佛的报身像卢舍那,右边是佛的应身像,西檐墙并列着众多佛教人物像,名为“兜率天”。也叫“千人听经图”。

中隔北墙正面是地藏菩萨,左侧为闵公,右侧为阁老,后背墙上是“地藏变”。北壁间背面壁相塑是十六臂观音。

中隔南壁间正面是药王菩萨,背后墙上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雷公、岐伯、仓公、黄帝、王叔和、扁鹊、华佗、葛洪、陶弘景、张仲景十位名医的塑像。中隔南壁间的背面是孔雀灵王的塑像,其后墙壁上部雕塑着“孔雀灵王变”。

水陆庵壁塑群,除上述诸佛菩萨、天王、力士、罗汉、居士组像和单身像外,还有佛教故事和“经变故事”,以及形式多样金壁辉煌的殿宇、宝塔、亭台楼阁和飞龙、舞凤、奔麟、跃虎、江河湖海、古代乐器,是研究我国古文化艺术和宗教史的重要资料。

2000年6月出版,《西安市志第六卷(科教文卫)·文物志·古建筑·古塔寺庙》:水陆庵

位于蓝田县普化镇玉山北麓蓝水畔。它原是悟真峪北普陀蓝渚庵内的水陆殿。魏晋南北朝时悟真峪内外开始遍建佛寺,其盛于隋唐,败落于唐末兵火。明朝秦王朱怀埢奉水陆殿为家祠佛堂,后改其名为“水陆庵”。清道光二年(1822年)和民国9年(1920年)先后大规模整修水陆庵,1981年又对其进行全面维修。

水陆庵坐西面东,寺院东西长234.5米、南北宽29米。中轴线上自东向西先是新建的歇山式山门,门内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式顶的前殿,1983年按明代建筑原貌维修,门额悬赵朴初题“水陆庵”木匾。后为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的弥勒殿,其建筑形式同前殿,明末清初建,“文化大革命”中殿中佛像被毁,现为“佛教石刻艺术展览室”。再后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大殿——诸圣水陆殿,大殿五架梁,前檐单步梁,硬山式顶,屋面施布纹板瓦,屋脊施花脊六兽,前、后檐施勾头滴水,南、北山墙有排水沟。1959年在大殿南、北山墙外各加修一间耳房,维修中在背檩上发现元代重修题记。1982年把大殿屋面支柱提高50厘米,将两檐墙改为防潮墙以保护殿内壁塑。山门和三殿之间的南、北两侧各有十三间硬山式带廊厢房,组成三进院落。

大殿内的明代壁塑保存尚好。殿内以壁相隔分为三个区间:一、中隔正壁间,塑释迦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像,三佛均趺坐须弥座上。释佛迦左右侍立迦叶、阿难,另二佛左右各立一胁侍。正壁背面塑观音、文殊、普贤三菩萨。二、中隔北壁间,正面是地藏菩萨,背墙上是地藏变。北壁间背面是十六臂观音菩萨像,像后壁上则是妙善公主剜眼割手为父治病的经变故事。三、中隔南壁间,正面台座上塑药王菩萨,其两侧小殿分别供奉药王孙思邈和神医华佗,正面壁上塑中国历代十大名医。南壁间背面台座上塑孔雀灵王,像后壁上塑孔雀灵王的经变故事。大殿内南、北山墙上的塑像故事对称相连:最低层为二十四诸天,与人等高。中层为五百罗汉渡海故事,实际两墙各塑二十五位。第三层为佛传故事,北墙塑“降生”、“出家”、“逾城”、“成道”等前四相,南墙塑“降魔”、“转法轮”、“涅榘”、“分舍利”等后四相。大殿内东檐墙正中塑庐舍那佛,佛后壁塑佛、道、儒三教教主像,中为释迦,左为老子,右为孔子;西檐墙塑“兜率天”,即千人听经图,可能时代最早,有人认为约是五代时制作的。

水陆庵内共有三千七百多尊泥塑,壁塑总长86米,当地常用“三石六斗菜籽”这一难以估量的数字来形容壁塑形象之多。壁塑中的佛本生和各种经变故事都采用连环连接的形式,通过山石的回环、林木的交错、庙宇的掩映和云水的衔接,把许多不同的画面连成彼此相通的艺术整体。这些壁塑是陕西省保存最多最完整的泥塑群,对研究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史和美术史等均有很高的价值。

现其山门内所竖《大唐空寂寺大福和尚碑》是1989年由空寂寺遗址迁来。

水陆庵1956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11月出版,《陕西省志·第六十七卷 旅游志·第二篇 旅游资源·第二节 人文景观》:

水陆庵位于蓝田县城东10公里的普化镇王顺山下,原是古代悟真峪北普陀兰渚庵内的水陆殿,庵毁,以殿名之。其实水陆庵之名与其所处环境有关。庵位于蓝河水流分叉的鱼形岛上。它三面环水,旁有青山耸立,周有河水环绕,形似孤岛,故名。

据《蓝田县志》及碑石记载,水陆庵为六朝古刹,唐代,水陆庵与上、下悟真寺组成了一个佛寺群。五代、宋、元、明、清多次重修。水陆庵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四合院,坐西朝东,前有5间山门,南北两边各有厢房13间,院中有3间中殿,西有5间大殿,是一座完整的佛家寺院,整个院落显得清幽古朴。

彩色泥质壁塑是水陆庵的精华所在。壁塑,也称“隐塑”或“影壁”,是中国绘画、雕壁合一的艺术形式,多以山水、花卉为题材,并施以色彩,形成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特殊表现形式。壁塑全部在庵内的大殿里,分为南北山墙、殿中正隔间两壁及两檐墙4部分,共有大小不等的佛像3700多尊。传说出自唐代雕塑家杨惠之之手,是我国寺庙中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彩色壁塑。

大殿内正面壁间,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均端坐须弥座上。释迦牟尼佛左右侍立着迦叶、阿难。药师、阿弥陀两佛左右侧,也各有协侍侍立,均五指合十。最令人注目的是3尊佛像均有金碧辉煌的背光。释迦牟尼的背光上有四佛、八大菩萨、四大金刚、八部护法等。阿弥陀佛身后的背光则有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另外尚有象征西方极乐世界的庞大的伎乐队伍。药师佛的背光上则是东方三圣,中为药师佛,左右为日光、月光二菩萨。中隔正壁的背面塑有三大菩萨。观音菩萨高坐在龙台之上,左为骑青狮的文殊菩萨,右为骑白象的普贤菩萨。

中隔北壁间,正面是地藏菩萨,背墙上是地藏变相。北壁间背面是十六臂观音像,像后壁上则是妙善公主剜眼割手为父治病的经典故事。

中隔南壁间,正面是药王菩萨,壁上则是我国历代名医像。药王菩萨两侧各有一小殿,分别供奉药王孙思邈和神医华佗。南壁向背面则是孔雀灵王的塑像,身后为孔雀灵王的经典故事。

水陆庵大殿内的彩色泥塑以南北墙上的最为精彩,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演绎了佛祖释迦牟尼的传略故事。有山水桥梁、园林瀑布、亭台楼阁和殿宇宝塔等建筑,有诸佛菩萨、二十四诸天、五百罗汉过海、千人听经图、释迦牟尼涅槃塑像,还有鸟、兽、麒麟等。整体布局严整,惟妙惟肖,生动逼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巨匠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塑技巧。

1957年,水陆庵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修筑了直达水陆庵的公路。从1960年起国家多次拨款修建。现在水陆庵建筑已全部整修,大殿门额上“水陆庵”3字大匾,为当代书法家赵朴初题写。

1 阅读: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