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零跑B10入局:技术平权如何破解新势力盈利魔咒?

零跑汽车却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毛利率转正,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今年3月,其交付量更以37,095辆

零跑汽车却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毛利率转正,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今年3月,其交付量更以37,095辆登顶榜首,4月B10上市之际,累计交付突破70万辆大关。在拒绝高溢价策略的前提下,零跑如何撕掉“烧钱换市场”的标签?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零跑的盈利密码,始于“技术平权”战略对成本结构的重塑。通过全域自研体系,其将智能电动车的核心部件研发成本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以LEAP 3.0架构为例,该平台实现整车零部件通用化率超80%,使C11的制造成本较初代产品下降25%。这种“模块化造车”思维,让激光雷达、Orin-X芯片等高端配置得以下放至20万元级车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竞品在智能座舱“屏幕尺寸大战”中内卷时,零跑选择将资源投向更底层的电子电气架构。其自研的CTC 2.0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不仅提升电池包体积利用率17%,更省去传统电池包壳体结构件,单台车降本超4000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零跑的自研体系绝非闭门造车,而是构建起“硬件层-系统层-生态层”的三级技术护城河。在硬件层面,其是国内少数掌握电驱、电池、智驾系统全栈自研能力的车企;在系统层,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架构将整车控制域从7个缩减至1个,线束长度减少1.5km。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零跑通过技术授权打开第二增长曲线——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中,其自研的LEAP 3.0架构单台技术授权费达数千欧元。这种“技术供应商”角色,让零跑在整车销售之外开辟出轻资产盈利路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即将上市的B10车型,搭载的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将充电效率提升30%的同时,通过自研SiC模块将电驱系统成本降低20%。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智能驾驶方案:采用“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全栈自研算法,在减少对高精地图依赖的同时,将智能驾驶硬件成本控制在万元以内。这种“降本不降智”的平衡术,直指15-25万元主流市场的消费痛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B10的推出,本质上是零跑对盈利模型的压力测试。通过四叶草架构的规模化应用,其单车研发成本较上一代下降40%,配合CTC 2.0技术带来的电池成本优势,有望将毛利率推高至10%以上。

零跑的盈利突围,揭示出新势力下半场的竞争本质:当行业从资本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唯有将技术创新转化为成本优势的企业才能存活。从C系列到B10,零跑证明“技术平权”不是理想主义的口号,而是一套可复制的商业方法论。当这套方法论遇上全球化布局的星辰大海,中国汽车产业的价值输出正在从产品贸易升级为技术标准输出——这才是新势力真正的破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