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喆导演呕心沥血的新作,从女人的心机斗争切入,无论是争名逐利还是赌一口气,所有人类的原始欲望交织出一段又一段的悲歌。
《血观音》是导演杨雅喆自编自导的悬疑惊悚电影,在金马奖荣获最佳剧情片、最佳女主、女配、观众票选四大奖项,且作为金马影展开幕片,得到众多影评人的赞许。
《血观音》以各地方长官夫人和棠家的三位女性为出发点,故事曲折离奇、后劲十足,观影后令人深思、使人惊艳!惠英红、吴可熙和文淇饰演经营古董买卖的棠家三口,即棠夫人、棠宁和棠真三人,周旋于高官夫人之间,平日里在一旁斟茶倒酒、穿针引线。不料某晚发生了一场灭门血案,棠家因而被卷入其中,且事件愈演愈烈,最终也致使棠家三人各自迈向不同的道路。
“今天一块钱去买,明天一百块卖出去,这样迷人的游戏谁不喜欢啊?” 主导整个棠家的棠夫人,在众贵妇间穿针引线,她常说斟茶倒水的人是没有耳朵的,平时顶多负责准备礼物、帮忙挑选衣服饰品,遇到争吵也不介入。然而私下却并非如此,除了私通农会、黑吃黑,官商勾结将弥陀开发案转到丽水,借此赚取大笔钞票,其中还不惜利用自己的女儿棠宁,从她口中说出 “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我是为你好”,我们听来格外讽刺,而棠家这种扭曲的 “爱”,更是深深影响了下一代。
棠府的小女儿棠真,在家中负责待客端茶,个性文静乖巧,却也在耳濡目染之下承袭了棠夫人的作风。与林家翩翩关系不单纯,看似好友实则情敌,棠真暗恋着翩翩的地下男友Marco,翩翩宣誓主权地在Marco面前说棠真是 “下流的女人”,这算是压垮棠真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作为报复,棠真面对林夫人套话时毫不隐藏地讲出了两人的关系,为了得到Marco的爱更是不惜罔顾翩翩死活,随后在母亲棠宁勇敢奔向自由行为的启发后,好不容易下定决心上了火车,却换来一场如此可怕的噩梦,那声嘶力竭的哭喊让人为之痛心,从一出生就得不到的亲情、到与翩翩那荒谬虚假的友情,如今她连唯一憧憬的爱情也被无情地夺走,最后跳下火车后失去的不只是右脚,还有她那颗能够爱人的心。
我想棠真之所以在片尾能成为新一代冷血棠家代表,一定与此次伤害脱不了干系。至于姐姐棠宁则是导演曾称最难饰演的角色,虽然外表看似放荡不羁、抽烟酗酒、善于交际,但实际上是三人中最纯真善良的,比如请警察队长试喝完麝香猫咖啡,才告诉他咖啡豆的由来,之后再拿咖啡豆比喻炒地皮,把屎炒香后还是屎,就可看出棠宁也有聪明可爱的一面。
另外从棠家的另一场戏,棠夫人带着棠真练习国画,棠宁则在一旁画着风格迥异的西画,画里呈现出一幅三人各看一方、各怀鬼胎的全家福画像,便能看出她的叛逆性格,而棠宁想要跳脱棠家框架的自由思想,成为她在《血观音》里最令人不舍的挣扎,面对棠夫人的控制与多次肉体利用,棠宁依然被那名为 “家庭” 的爱所束缚,除了不愿相信母亲的 “恶” 之外,也希望女儿能活得像个人样,别走上棠夫人的老路,虽然棠宁的结局不尽如人意,但最后她力求改变的勇气,毫无疑问地给我们社会带来了一线光明与希望。
《血观音》的场景有很大一部分位于棠家宅邸,从室内的装饰与摆设便能知晓剧组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房里的画、柜中的古董、木地板拉门、供桌,甚至是墙上挂的将军像,都宛如30年前将日式房屋与台式及西方元素相结合的富贵人家。不仅如此,在这般色彩鲜艳的场景中,我们能够发觉室内灯光昏暗,色调也略显阴沉,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股诡谲的气息。
片中人物自然多是达官显贵,虽以女性为主,起初可能会让脸盲观众有些混淆,表面上众人看起来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但私下却是机关算尽、暗潮汹涌,甚至在孩子当中也存在这种状况,从小一同长大就一定是知心好友吗?《血观音》里似乎并非如此。
影片内涵与意象最后导演在片尾抛出了一段话,贯穿整部影片的主旨:“世上最可怕不是眼前的刑罚,而是那无爱的未来。” 成年后的棠真进化成为更冷血的第二代铁娘子后,不仅撕毁 “放弃急救同意书”,拒绝医生让其安乐死的建议,更要让她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地长命百岁;而棠夫人仅能从喉中发出颤抖的骨头声,这样无爱的世界、因果的轮回,才是对她们最可怕、最残忍的惩罚。
《血观音》片名中,“血” 有肃杀死绝之意,“观音” 有 “慈悲救苦” 的至善含义,两者极为矛盾。“血观音” 实则象征着 “披着优雅至善的外衣却大行魔道的魔鬼”,不但呼应 “表里矛盾” 的嘲讽效果,更代表着对人性缺乏感情(爱)及善念的拷问。在片中前段曾出现的断手观音,不仅影射了之后的腥风血雨,还暗指无论是电影还是社会中,那些像棠夫人在伤害亲人后,对着观音像念着佛经与往生咒,或者做了坏事以为捐了钱、帮忙募款就能赎罪一样,许多人天天拜佛、对佛像情有独钟,但所作所为却看不出有任何善念,佛并没有错,有错的是人。
影片巧思与艺术呈现成年后棠真宁愿让棠夫人活受罪也不让其一死解脱的那一幕,真的有一种 “如是因如是果” 的震撼感。
其次秀兰玛雅在电影前段客串晚宴歌手所唱的《纯情青春梦》,其歌词与本片剧情似乎有诸多关联,像是“送你到火车头”“女人也有自己的愿望”“只惊等来的是绝望”…… 等,都能看出导演对这种不易被察觉细节的巧妙构思。
为了让在剧中需开金口的惠英红有一段《上海滩》——“浪奔浪流” 等四句歌词的演出,红姐不仅专门找老师学唱歌,光补习费就花了2万港币,可谓 “一句千金”,而且选择《上海滩》更是别具意义……
早年《上海滩》红遍一时,传唱到台湾后,成为黑社会代表歌曲之一,惠英红插播这首歌反制原本气焰逼人的陈珮骐,颇有其中意涵!另外惠英红在片中提笔国画的桥段令人印象深刻,在一次受访时曾透露:“自己拍摄血观音时是真实地在作画,过去也曾捐出自己的国画作品进行义卖,希望将来有机会开画展”,从中可以感受到演技派的红姐所拥有的多才多艺与爱心。
还有一个电影巧思值得特别提及,荣获 “红点设计大奖”,并让德国观众为之疯狂的 “说唱国宝” 杨秀卿及其夫婿陈再兴,在阎王殿布景中以 “念歌仔” 开场及串场的表现方式,堪称神来之笔。
杨导特意找来 “人间国宝” 杨秀卿老师在中间担任说书人一样的角色,借用美妙悠扬的念歌来凸显故事的本土性与艺术感,加上美丽的插画图像,让整体画面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华美氛围,衬托出故事的荒诞不经。
总体而言,导演杨雅喆运用女性角度的心机互动,以棠家三人的情感纠葛为主轴,巧妙连接政商勾结的戏码,运用宗教符号直击人性丑陋的反衬效果,更有内涵突出的美术与服装设计,加上主要演员令人惊艳的演技;你会回想起刚才弥陀疑云的精彩斗争,也会思索各个角色之间的爱恨情仇,整部影片的细节更需要时间沉淀才能逐一厘清,微观中有宏观脉络的思考,宏观中有微观层面的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