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一名软件工程师为海外软件公司提供远程外包服务,他通过Zoom进行远程办公,使用翻墙工具在GitHub上接收公司任务并编写代码,同时在支持平台上回答用户问题。这种工作听起来充满国际色彩,对于很多人来说,在网络时代似乎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选择。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工作竟然被视为“非法”。
媒体披露了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河北承德市公安局最近对一名从事跨境编程工作的居民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款金额为105.8万元,相当于他三年的薪金。这名居民提出行政复议,但未能成功。
消息曝光后,许多自媒体纷纷关注此事。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也发表文章,对官方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在一篇已被删除的评论中,胡锡进表示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维护本国网络独立并不意味着与国际网络隔绝。
随着全球化在网络应用领域不断发展,中国有大量的人员需要依赖国际网络来工作。如果切断了他们的这些需求,中国社会将变得封闭,中国对外开放的整体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这不仅是别人对我们的影响,更是我们自己放弃了网络时代带来的各种机遇和可能性。
胡锡进确实是体制内最具国际视野的媒体从业者,他深刻认识到了网络在国际市场的应用前景,也理解中国在推进开放进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接入国际网络。然而,由于身为体制内媒体人,他巧妙地掌握了评论的边界。他未深入评论承德公安的做法性质,也较少探讨个体从业者在生活和工作中开放国际网络的重要性。
但是其他一些不受官方规定束缚的评论则更加直截了当。有评论毫不保留地指出,承德警方对程序员的处罚做法不仅相当粗暴,而且是典型的懒政行为。这种做法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损害了政策和网络的开放性。
评论中提到,在网络时代,官方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在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人们对国际网络接入的需求,而不是通过行政处罚和高额罚款来威慑这些需求。近年来,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特别是一些快速发展的网络平台公司陷入政策调整期,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裁员。这些具备计算机和网络从业经验的人员往往在失去大平台公司的工作后难以找到新的职位。如果他们能够通过国际网络在海外找到工作来维持生计,无论对于个体家庭还是整体社会的就业都是值得鼓励的事情。官方应该意识到在宏观环境下,普通人对就业的需求,为这些人重新找到谋生之道提供便利,而不是以所谓的“违规接入”为借口,剥夺他们谋生的机会。
承德警方的做法让人不禁联想到改革开放前官方对所谓的投机倒把行为的处理方式。在那个还没有引入市场经济的时代,由于官方坚持计划经济理念,担心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可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对政治和社会安全产生冲击,因此禁止人们自由经商,甚至限制了私人养鸡养鸭等经济活动。尽管当时社会普遍贫困,人们生活匮乏,有时甚至吃不饱饭,但那些有才干和技能的人,怀着改善生活的初衷,如果尝试创业,往往会被指责为投机倒把,甚至因此失去声誉和自由。这种现在看来荒谬的做法,在当时的思想和政策框架下却被视为正当。因此,今天采用高额罚款手段威慑的翻墙谋生行为,也让人不禁思考,若干年后是否会被看作同样荒诞可笑的事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