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进入了两极分化,苏联与美国争霸的时代已然到来。在朝鲜半岛,战后美苏分别扶持了一个政权,那就是北朝鲜和南韩。
北朝鲜在金日成的领导下,想要通过武装战争的方式统一整个朝鲜半岛。在发动战争之前,金日成询问了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意见,斯大林对于其武装统一朝鲜半岛持支持的态度。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毛主席对此并没有发表具体看法,从本意上来讲,我们不希望我们的邻居起战火。但是,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都表态了,我们的意见仿佛就不那么重要了。
于是,金日成向南韩发动武装攻击,并且在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李承晚眼看韩国就要被朝鲜覆灭,便开始公开向美帝求援,联合国军开始插手朝鲜半岛事宜。
如此一来,朝鲜半岛的局势开始急转直下,原本吊打南韩的朝鲜人民军被联合国军一顿吊打,战线在数日之内便被推到了鸭绿江沿岸,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
这时,金日成也开始向新中国求援,毛主席也开始着手召集将领开会,讨论出兵支援朝鲜的可能性。
在当时,反对出兵朝鲜的有不少人,林彪只是其中之一。要知道,美国拥有完整的军工产业链,在解放战争时期,单纯一个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就可以在国内横着走了。
如果是对上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士兵,我军会有多大的牺牲,想都不敢想。除了硬实力的差距以及综合国力的差距之外,林彪也从战场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出兵朝鲜的弊端。
首先来说,朝鲜是一个狭窄的地形,我军擅长游击作战以及穿插作战,朝鲜的地形不适合我军展开熟悉的游击战法。
我军只要是进入到朝鲜战争,就得被迫从游击战转到阵地战当中去,需要拉开场子和美军进行一对一较量。打了那么多年的战争,这些人太了解阵地战的打法了,没有别的技巧,就是硬实力的比拼。
这无疑会让我军陷入被动的局面,对于我军极为不利。即便是林彪等人这么分析,毛主席还是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用实际的表现向世人证明我们军队的能力。
于是,在1950年10月下旬,志愿军秘密入朝,浩浩荡荡的开赴朝鲜前线。经过五次战役将战线推到了38线附近,并且最终打赢了联合国军。
对此,不少又反过头来对林彪当年反对出兵这件事来探讨,其到底是因为性格软弱而怯战还是出于其他层面的原因考虑。
对于这一现象,邓公曾对此发表过看法,他称林彪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军人,不会有怯战的想法,只不过是从战略以及朝鲜当时的局面分析,而得出来的个人见解。
其实,无论是专家分析还是沙盘演练,谁都不看好志愿军能够打赢联合国军,但就是在局面这么不利的情况下,志愿军却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只能是靠的我们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战斗意志了,最终打赢了这场实力差距巨大的战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