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京津冀区域当中,要问哪里协同的难度最大,我认为就是京津唐这片区域。我们在地图当中可以看到,京津两市嵌入到河北的中心地带,而由京津两市的地理分布格局的特点决定了两市的左右各有不同。京津两市的西边全部与河北交接,边界清晰,产权明确。比如由北京至石家庄,出了北京界就到了河北界,天津也一样。所以我们看到京津两市和冀中南地区协同比较容易。
但是京津冀的以东地区就比较棘手,这里边界问题比较多。比如由北京到唐山,先要进入河北的北三县,然后又要经过天津的宝坻区,最后再进入河北省的唐山市。这个地区省级边界一个又一个,明显是京津冀协同当中的难点。
也正是京津唐之间,省级边界较多,彼此之间又互不隶属,所以这一区域理应在京津冀区域发展当中当做问题的核心。我认为京津唐廊之间,应该优先建设市长论坛。中国的其他两个三角已经做出了表率,以城市为主体,通过市长论坛的模式,让各个城市参与进来。以自由发言,均等机会为原则,建立城市交流框架,然后通过解决各自关注的核心问题来率先推进首都经济圈建设。
通过2+2模式,打通京津唐廊之间的断头路,解决交通问题,将检查关口向外迁移。谋划更多京津唐之间的道路,建设直达达到,争取1个小时可以开车直达,半个小时高铁直达。织密京津唐之间的交通网络,使得城市之间的路网密度增加,高规格建设唐山三女河国际机场,使三地同城化。
优先将京津两地的科研成果落户唐山,支持唐山率先转型。唐山是全国第二产业占比最高的万亿城市,唐山的二产十分发达,三产虽然水平也在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同时也意味着唐山的三产增长还有很大的空间。这其中蕴含了一个不知名的经济法则。在如今的时代,工业做加法而科技做乘法。根据效率来看,大多数城市主要发展三产和科技的原因就是因为三产和科技的效率更高。
但是有一个事情值得重视,虽然科技做乘法,工业做加法,但是工业却是科技发展的必备基础。有一句话说:“前面如果没有1,那么后面无论有多少个0都没有意义。”所以即便工业效率比较低,但是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唐山有着万亿级的二产产业规模,根据全国工业城市排行榜,唐山工业规模高达1.5万亿。这意味着,同样一个科技成果,根据这个城市的工业规模可以撬动更大市场。
二产和三产,就像是两个乘数,工业×科技就等于新质生产力,对GDP和经济的影响会非常大。如果科技等三产因素纾解到了纯三产城市,那么效用就没那么明显,相当于在三产那边做加法。所以我认为要把科技三产向二产城市纾解,平衡二产和三产就会发挥最大效力。所以说根据这个数学模型来看,京津冀区域最应该承接科技三产等非首都功能的城市就是唐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