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由肖飞下半身的骚事,竟然揭开了“4+4”的骚操作,小瓜后面又摸出个大瓜,这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当然也让人十分愤怒。台湾名嘴黄智贤说,教育要公平,不能搞成印度的种姓制度。
据了解,“4+4”医学培养模式是从国外学来的,好像美国先有这个,即本科其他专业也可以申请(需有推荐人)攻读直博研究生,但是对一些科目成绩设有门槛,比如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等。
这样的设计,是有道理的,也是可行的。学习医学,从本科开始,其中需要学习数学、生物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其他专业的本科,如果这些科目学分达到了要求,就算学过了部分医学专业课程。

中国引进“4+4”,一开始先在北京协和医院试点。2018年9月,经积极协调努力,北京协和医学院正式开始实施经典涵义上的“4+4”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当时,院长王辰还发文盛赞这种模式:
“4+4”是在目前教育体系下,所能设计出的几乎最佳的临床医学院校教育模式,可望培育出未来推动医学发展的高素质医师和医学界领导者。
“4+4”录取选拔分为“材料审核-笔试-面试”三关。笔试科目为医学综合,但试题难度仅相当于本科期末考;面试环节则由5-7名专家打分,更看重综合素质。这些技术设计,都是科学的,但现实是“事在人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一开始由于要求高,严格执行对于相关学科的学分标准,所以确实吸纳了优秀人才进来学医。但是后来推广开来,要求放松了,门槛降低了。这从董小姐可见一斑。所以黄智贤说“4+4”变成了开后门。

随着事情的不断发酵,董小姐的家庭三代都被扒了出来,再结合董小姐的学习经历,以及发表论文与删除论文的情况,“开后门”就成了一种最合理的怀疑,而且,几乎是可以先斩后奏不会有错的。
关于家庭。据悉,董小姐的父亲现任中冶集团旗下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是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爷爷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还曾任职某三甲医院院长,外公是材料领域外籍院士,姑姑任北科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舅舅系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
关于学习经历。董小姐以“国际学生”身份避开中国高考,进入美国排名靠后的社区大学——圣莫尼卡学院,后来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女子学院,GPA始终在3.0(B)左右徘徊,未发表任何学术成果,2019年回国后直接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

关于博士学位论文。据悉,董小姐博士学位论文的篇幅相对较短,总共61页,其中正文仅24页,从笔墨上就显出内容的单薄,而专业人士还发现,这24页正文中核心内容即本人的观点与论证,也不多。而且,她的研究方向为妇科影像,但博士论文上显示,指导老师却是骨科院士。
关于发表论文。据第一财经报道,董小姐在3年完成了11篇论文的创作,而且是跨学科的。这相当于一年4篇,比小学老师写论文还容易。须知,正规的论文,一年能写一篇,就很不简单了。医学论文,那是需要有长时间、反复多次的实验研究的,不是埋头苦想能想出来的。
关于删除论文。据了解,董小姐博士学位论文在知网上已经被删除了。

以上信息,综合起来,都指向了“开后门”。就凭董小姐的家庭,办这点小事儿,确实易如反掌。这让我想到了前些时间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题为《“寒门出贵子”难上加难了?从放牛娃“摘星星”说起》。
这篇文章,从题目看就知道,是质疑“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的。文章举了航天员桂海潮的例子,说桂海潮从小家境贫穷,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航天员。文章还介绍了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加大投入与政策倾斜。这些都是为了证明,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的说法是错的。
我针对这篇文章写了一篇评论,指出所谓“寒门难出贵子”,不是人民日报这样的理解,而是指官二代富二代凭借财富优势,获得普通老百姓家庭难以企及的优质教育资源,人家从小就上好学校,进好班,请一对一名师家教,高中就去外国留学了。

从董小姐的华彩人生路来看,一个资质平庸的人,生在当官、有钱的家庭里,完全可以被打造成一只金凤凰,而如果生在普通老百姓家庭,能上个中专、大专就不错了,甚至可能初中毕业就辍学了。
也就是说,生在寒门,需要非常非常聪明,才有可能成为“贵子”,而生在董小姐这样的家庭,智商不论高低,都是“贵子”,现在,家庭基本决定了人生路。这就是黄智贤说的“教育种姓制度”。
据悉,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董小姐这“4+4”的事儿,希望结果既不要不了了之,更不要出乎意料。否则的话,将会发生严重的信任危机,不仅仅是对于医院的信任危机,还包括对于整个教育的信任危机,乃至更广范围内的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