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海贼王孙二虎即将被枪毙,大喊道:杀了我!陶勇大喜:快给他松绑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苏中沿海地区有一个叫孙二虎的海匪,偶尔会上岸骚扰百姓,在当地有“海上霸主”,“海贼王”的称号。可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苏中沿海地区有一个叫孙二虎的海匪,偶尔会上岸骚扰百姓,在当地有“海上霸主”,“海贼王”的称号。

可就在1941年,就在他和他的兄弟再一次上岸骚扰百姓时,被新四军俘获。

被俘后他当然不服,就在他以为自己即将被击毙时,他大喊道:

“杀了我!”

可新四军的指挥官陶勇却大喜道:

“快给他松绑。”

陶勇为何做出如此大胆的决定?他的决定又将如何改变孙二虎的命运?

初遇海匪

1940年初秋,新四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于黄桥之战中大捷,初步在苏北扎下根基。

战火刚歇,陶勇便接到了新的命令:率第一师第三旅东进如东,夺取扶海洲与掘港地区,为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打开门户。

如东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海寇流窜之地,此地百姓多靠打渔为生,在战乱中有不少渔民都成了海盗,靠劫掠为生。

而这些披着渔夫外衣的海匪,如今成了新四军眼前最大的阻碍。

如东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多被日军封锁,仅存的通路,是一片片港湾与内海。

如果不能迅速稳住局势,不但掘港难攻,新四军在苏北的抗日布局也会前功尽弃,而这群自成体系的海匪,既是威胁,也是机遇。

当天夜里,临时指挥部的油灯下,陶勇与几位心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主张直接剿灭,免除后患;有人忧心忡忡,怕打草惊蛇,引来更大麻烦,陶勇沉默许久,缓缓开口:

“剿,难剿得彻底;降,也未必肯降,但若能收编,便是大功一件!”

一句话定乾坤,陶勇决定,不急于用兵,而是智取,以心换心。

为了更深入了解局势,他派出数批侦察小组乔装渔民潜入如东沿海地区调查。

情报很快汇集而来:南至舟山,北至连云港,活跃着五大海匪势力,各自割据一方,其中以孙二虎最为桀骜,座下五条三桅大船如移动城堡,手下弟兄众多,武器精良。

陶勇反复端详着孙二虎的资料:渔民出身,吃尽苦头,混过青帮,打过水匪,枪法奇准,性情刚烈,敢跟天斗,敢跟命拼。

正当他筹谋时,却收到消息:给新四军运送物资的商船被以孙二虎为首的海匪一抢而空。

陶勇闻言,脸色铁青,一掌拍在桌上:

“孙二虎,好胆!”

但怒火过后,陶勇更冷静,他知道,孙二虎这一番动作,虽跋扈无礼,但也显示了他的胆略与能耐,想要收编他,难度更高了,必须先彻底了解他。

擒拿孙二虎

孙二虎出身贫寒,少年时,他便能独自驾着小船出海,十七岁那年,更是靠着一身扎实本领,成了附近最年轻的船老大。抗战爆发,战火烧到了东海之滨,日军的炮火和伪军的敲诈让本就贫瘠的渔村雪上加霜。

为了活下去,孙二虎带着弟兄们在掘港附近树起了“黄海游击大队”的旗号。

说是游击,实则干着半匪半盗的勾当,劫掠商船、劫持富户,甚至连过往的抗日运输船也不放过。

了解了孙二虎的过去和性格后,陶勇便开始了布局。

首先,他派出密探,假借商人之名,带着赎金和物资,悄悄赎回了被孙二虎扣押的人质。

在谈判中,绝口不提过往恩怨,只留下足够的银洋与货物,甚至还赔笑作揖,做足了“软弱无害”的姿态。

孙二虎本以为新四军必定会来复仇,日日戒备,谁知对方竟然如此“好说话”,不禁心中生出轻蔑:

“这新四军,也不过尔尔!”

陶勇得知孙二虎的反应后,心中却暗自窃喜——鱼已上钩,且看何时收线。

不久,如东县一年一度的龙王庙庙会开幕了,陶勇得到情报,孙二虎将在庙会当天现身。

他立刻召集地方党组织,设下天罗地网,庙会当天,陶勇与侦察排的战士们化整为零,三五成群,混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临近中午,庙前突然一阵骚动,只见一伙人呼喝着开道,为首一人身材魁梧,腰间斜插着两把短枪,颇有几分江湖豪杰的派头。

“来了!”陶勇低声吩咐。

孙二虎大摇大摆地走在最前头,一边走,一边随意踢翻路边小贩的摊子,引得百姓纷纷避让,敢怒不敢言。

为了谨慎,孙二虎在四周暗中布置了岗哨,打着转悠、卖货的幌子,却暗中打量周围动静。

陶勇早有准备,让侦察兵们装作摊贩、说书人、孩子家长,将岗哨一一牵制、麻痹。

很快,有人故意在龙王庙前大声招呼:

“大爷,庙里头摆了大席,山珍海味,管饱还免费,您要不要尝尝?”

孙二虎一听,馋虫上脑,挥手带着手下直奔庙内。

龙王庙的厢房里,早已准备好两桌丰盛的酒席,孙二虎一进屋,便将短枪随手丢在桌上,端起酒碗就是一大口。

他的几个心腹也笑闹着,狼吞虎咽,不疑有他。

就在酒过三巡之后,只见原本端菜的伙计们突然丢下托盘,掏出早已藏在衣襟里的手枪,枪口直指孙二虎等人,喝道:

“不许动!我们是新四军!”

孙二虎猛地一拍桌子,椅子咣当倒地,怒吼一声:

“兄弟们,拼了!”

他抄起桌上的短枪,翻身欲逃,陶勇早料到他会反抗,屋外早已布下重兵。

厢房四周传来一阵低沉有力的脚步声,新四军便衣部队如潮水般涌入,将孙二虎一伙围得水泄不通。

孙二虎一伙虽亡命拼杀,但终究寡不敌众,三下五除二,被牢牢制服。

感化犟匪

昏暗的禅房内,陶勇坐在简陋的木椅上,面前站着一排新四军士兵,将孙二虎死死押着。“跪下!”一个士兵喝令。

孙二虎冷哼一声,脖子一梗,死活不肯屈膝,他昂着头大喊道:

“要杀要剐,随你们便!爷爷这条命,活够了,杀了我!”

陶勇静静看着,没有动怒,他挥了挥手:

“快给他松绑。”

士兵们松开孙二虎的绑绳,陶勇示意他坐到对面的木凳上。

“你叫孙二虎?”陶勇开口,声音温和而坚定。

“是又怎样?”孙二虎哼了一声,双拳紧握,身体依然绷着,仿佛随时准备反扑。

陶勇不急不缓,从桌上提起茶壶,倒了两杯热水,其中一杯推到孙二虎面前。

“喝点水,聊聊。”

孙二虎看着那冒着热气的粗瓷茶碗,端起来仰头一口饮尽。

陶勇也端起杯子,轻啜一口,然后将杯子放下,缓声说道:

“听说你小时候,就在海上打渔?”

这句问话出乎孙二虎意料,他本以为这新四军旅长开口便是审问、训斥,哪知竟像是老友叙旧,语气里没有半分敌意。

孙二虎下意识地答道:

“七岁下海,十岁能单独掌舵,老子这一身本事,都是海里捞出来的。”

陶勇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地注视着他:

“我小时候,也吃过不少苦,给地主放过牛,烧过窑,讨过饭,那时候,一天能吃上一口窝头,都是天大的好事。”

孙二虎闻言,眼神微微动了动,他没想到,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新四军旅长,竟有着如此卑微的出身。

“后来家乡闹灾荒,地主逼债,母亲被活活逼死,我也曾恨过天,怨过地,恨自己没本事护得住亲人。”陶勇声音低沉而沉稳,仿佛在讲述一段早已尘封的往事。

禅房里,孙二虎紧抿着嘴,呼吸渐渐加重。

“你在海上打拼,吃尽了人间苦,可你可曾想过,那些被你抢走货物的百姓,也不过是像你我这样的穷苦人?”

陶勇的话,让孙二虎沉默了,他眼神复杂地望着地面,良久才低声咕哝:

“我……我也不想,可是活着,难啊……”

陶勇趁势追问:

“难道活着,只能靠抢劫、靠欺负自己人?日本人侵占我们的土地,烧杀抢掠,你可曾举枪抗过他们?”

孙二虎被问得哑口无言,陶勇眼见孙二虎神色松动,索性站起身,走到他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

“二虎啊,你有胆有识,有本事有兄弟,你若心中还有一丝血性,就跟我们新四军一同抗日,为穷人出一口恶气!”

孙二虎沉默片刻,他声音沙哑地问:

“你……你真不杀我?”

陶勇朗声笑道:

“新四军岂是小肚鸡肠之人?今日请你来,是要请你饮酒论英雄,不是请你赴死。”

话音落下,陶勇亲自解开孙二虎手腕上最后的绳索,将一支驳壳枪递还给他,拍拍他的肩膀:

“走吧,随我去司令部,吃顿热饭,喝杯好酒,好好聊聊未来的路。”

孙二虎浑身僵硬地站起,脚步沉重却坚定地跟上,忽然意识到,或许,他的人生,可以有另一种活法。

孙二虎被新四军收编后,一时之间还改不了过去的一些坏习惯,尤其是他对部下太过放任,纪律方面非常松散。

上级为了让他们改正坏习惯,便收缴了他们的武器,对他们进行整训,孙二虎不服,随即离开队伍去投奔了伪军。

陶勇得知后,派他老婆和原来的副官去劝他,孙二虎内心也觉得还是新四军可靠,便在1943年又带着部下投奔了新四军。

从那以后,孙二虎改名孙仲明,彻底脱胎换骨,成为革命队伍中真正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