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我的师父自带“三把火”

编者按起诉、送达、开庭、宣判游刃在严丝合缝的法律程序中他们持守裁判者的公正做定分止争者但人间百态 千丝万缕岂是几本法律书

编者按

起诉、送达、开庭、宣判

游刃在严丝合缝的法律程序中

他们持守裁判者的公正

做定分止争者

但人间百态 千丝万缕

岂是几本法律书文能够囊括

利益冲突 情感纠葛

历史问题 政策限制

他们要做破解难题的那把“金钥匙”

倾听、走访、安抚、调解

一点一点揭开事实真相

一步一步走进群众心里

一遍一遍叩问理想初心

个中辛苦与惆怅、欢欣与鼓舞

又岂是一纸文书能够写尽

即日起,京法网事推出

系列法官故事、民生故事

揭秘判决背后的故事

说出法官真实的心声

今天一起来看

昌平法院法官助理周珺

讲述她的师父张焱的故事

我的师父是张焱法官,我总跟在她后面开玩笑地说她真是“人如其名”:有着电光石火般的工作效率、温暖如炬的为民情怀,生活里更是热情洋溢、技能“满点”,不愧是自带“三把火”的全能型法官。

疾风淬火——争分夺秒的正义之光

速裁团队案件体量大,工作节奏快,而张焱就是最“卷”的那一个。每当听到一阵节奏急促如鼓点的脚步声,一抬头准能看到她抱着卷宗匆匆走过,法袍边角翻滚摆动,仿佛一团流动跳跃的火焰。

今年春节前夕,我和她刚开完庭,就看见三个熟悉的身影从门口迎了上来,原来是前不久一起讨薪案件的当事人。17位农民工在建筑工地做瓦工,项目完成后被拖欠了部分劳务费,因工程层层转包,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和包工头之间相互推诿,他们讨薪四处碰壁,为此诉至法院。

农民工即将离京回乡过年,为了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张焱迅速致电各方负责人调查情况。经了解,总承包单位已将部分款项汇至分包单位,但因分包单位与包工头之间的项目分成有争议、款项尚待结算,导致农民工们的劳务费迟迟发不下来。为此,张焱分别与分包单位、包工头背对背沟通,释明相关法律规定,敦促二者诚信用工、及时履约,最终在她的努力下,分包单位、包工头给出了初步的劳务费支付方案。

张焱趁热打铁,在次日迅速组织开庭调解。因包工头无法到庭,她随即启用云法庭。原被告就具体劳务费数额、给付日期进行了多轮谈判并达成一致,当庭签订调解协议,约定分包单位和包工头向17名农民工分期支付剩余劳务费,欠薪事件终于尘埃落定。

“现在大家都拿到了工钱,路远的兄弟们就先回老家了,托我们几个专程过来道个谢,多亏了您我们才能过个好年!”我的思绪被三名农民工的话语声拉了回来,他们将锦旗递到张焱手中。那一刻,我不由得想起她常说的那句话:“速裁就是为民解忧,让正义速达。”

我所在的速裁团队平均年龄30岁,张焱是我们当中的“领头羊”,她牵头打造了全流程速裁快审模式,制定了《速裁团队运行方案》,明确法官、法官助理、调解员等各自职责,发挥团队成员优势特长。

法官担任速裁团队负责人,对新收案件进行初次甄别,对于房屋租赁合同等事实清楚、争议简单并适合调解的案件,由调解员先行调解,法官进行法律指导和审核确认。若调解员未能调解成功,由速裁法官进行二次案件筛选,简案分流至2名法官助理,做好排期、送达、调证、阅卷等庭前准备,协助法官做好速裁审判工作,繁案则分流至后端法官进行审理。我们团队还会定期开会研讨,张焱及时给予办案指导,提升团队整体“战斗力”。在张焱的“传帮带”下,沙河法庭速裁团队办案数量稳居前列,我们这些年轻干警们也保持着创优争先劲头,业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获得了快速的成长和进步。

暖焰化冰——纾解民忧的温情之芒

沙河法庭不大,却装满了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漏水、占地、继承、分家……桩桩件件看似琐碎,张焱却总是那么耐心,把每个细节记在脑海里,把案件办到群众心里。

让我记忆犹新的当属一起继承纠纷。原被告四人是血浓于水的兄弟姐妹,其父母名下有两栋楼房,大姐早年离家在河北定居,其他三个则留在北京,负责管理和出租楼房,兄弟姐妹因房子的事儿没少吵架。父母去世后,原本的矛盾因楼房面临拆迁而愈演愈烈,于是大姐和三个弟弟妹妹因楼房分割、资金分配问题闹上了法庭。庭审中,张焱发现,双方所举证的房屋信息模糊,租金收益也难以查明,双方彼此针锋相对,于是张焱决定先勘验,再另寻契机。

到现场后,张焱发现两栋楼的房屋面积、结构有很大差异。由于缺少房屋具体资料,张焱只能一头扎进两栋楼房调查,从清晨到中午,她爬了一层又一层,实地测量各房间数据和楼房外围尺寸,对楼房布局、结构和面积进行全面梳理。当七十多间房的情况均记录完毕时,汗水也浸透了她的衣背。

正当张焱与原被告复盘房屋情况时,老二谈及多年管理房屋的艰辛,气愤地说道:“你离家多年,房子都是我们打理,你凭什么来分!”老二一边说,一边对大姐挥舞着拳头,甚至撂下“宁可蹲大牢也不让步”的狠话。

审理家庭纠纷案件不仅要化解矛盾,亲情纽带也不能轻易断裂。面对突然升级的现场矛盾、两栋结构复杂的老宅、十几页勘验记录,我们正发愁这两栋楼该怎么分,张焱却另辟蹊径,给出了她的思路:房子可以先定份额,但不进行实物分割。

一边是身处异地、离家多年的大姐,一边是忙着打理老宅、从未懈怠的弟弟妹妹,若直接平分两栋结构复杂的楼房,双方很可能会在管理出租中再次爆发矛盾,不利于一家人感情的修复。她试着安抚当事人,提出调解方案:按照法定继承和扶养老人情况,双方协商房屋份额,楼房拆迁之前暂不分割,由家住本地的三人对两栋楼房进行管理和出租,并给予家住异地的大姐部分租金补偿;楼房拆迁之后,所得拆迁补偿再按照份额进行分割。

听完方案,兄弟姐妹四人情绪平复下来,表示愿意在法官的建议下继续沟通。从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两点,双方就房屋份额进行了多轮“拉锯式”协商,张焱劝大姐理解弟弟妹妹这些年照顾父母的辛苦,也劝老二体谅大姐离家打拼的苦衷和不易,她推心置腹地对双方说:“本来就分隔两地,再吵下去家都散了,父母肯定希望你们相互扶持。”听到这,双方被张焱的话语打动,都愿意各让一步,曾经扬言要鱼死网破的老二竟然红了眼眶:“张法官,我明白您是真心为了我们这个家!”最终,双方确定楼房份额后签订调解协议,大家心中的疙瘩也纾解了。

在这样的案子里,我愈发能体会到,法理与人情水乳交融,而张焱就像一位“情感修复师”,始终以“假如我是当事人”的理念耕耘,以柔情抚平伤痕、解开心结,为故事画上圆满句号。也正是因为这份努力与付出,她先后获得了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法院先进法官、北京市法院民事审判业务标兵等荣誉。

星火成诗——平衡人生的智慧之辉

张焱不仅专业能力抗打,还有一双能著文章、会做美食的“妙手”,大家常常形容她是调宣工作的“笔杆子”和手艺精湛的“生活家”。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张焱总提醒我在日常工作里多思考、勤练笔,要在审判工作中发现问题,将调研成果反哺审判实践,实现调研和审判的“双向奔赴”。

在沙河法庭的收案中,婚姻家庭类纠纷占比颇高,张焱梳理过往案件发现,夫妻在离婚纠纷中常常因婚内共同财产引发执行异议之诉,为了推动这类矛盾更好化解,她围绕二者合并审理的程序构建进行研究和思考,撰写论文《执行异议之诉与婚内夫妻财产分割之诉合并审理的程序构建——以夫妻共同财产执行为视角》,总结经验的同时提出问题并给出建议对策,该论文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中国执行论坛等评选活动中获奖。

张焱善于总结审判实践经验,抽丝剥茧,析事明理,她写的多篇论文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数次斩获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等荣誉,撰写的案例多次入选《人民法院案例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等,还参与编写了书籍《民法典继承编条文理解与司法适用》,入选北京市法学会“百名法学青年英才”培养计划(2024-2028)。

闲暇时候,工作连轴转的张焱也有排解压力的小爱好,摇身一变成为一名“甜点大师”,蛋糕、点心、面包……没有她不会的,她还经常把美味的自制甜点带给同事分享,大家都对张焱的手艺赞不绝口。张焱说自己十分享受烘焙时自我独处的宁静,一边慢慢等着甜点出炉,一边伴着香气思考法律问题时,是思路最清晰的时刻。她还把烘焙比作调研,说做甜点需要严格把控用料配比,失败了还要控制变量分析原因,一步步调整,就如同写案例、论文一样,不断修改打磨,逐渐完善逻辑论证,才能完成一篇好作品。

山水有时尽,师恩日月长。张焱如今已转岗至立案庭,我也在经手不同案件中慢慢成长,虽有苦有甜,但每当圆满化解的那一刻,我能感受到与她产生了真正共鸣。希望在未来能做一团如她一般的法治微火,不负熠熠法徽,坚守如磐初心,在司法为民道路上勇毅前行。

周珺,硕士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2022年进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工作,现为沙河法庭四级法官助理。

供稿:昌平法院

编辑:林小平 刘宇航

审核: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