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非核氢弹”的新闻令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好一阵骚动。

笔者看了很多类似信息以及评论,概括起来大概有这么几种观点和态度:
1.东大研究出仅次于核弹的高技术武器。
2.东大的科研实力超越了美国和欧洲。
3.东大火力的威胁距离更远了,美军航母从此不敢再靠近。
4.东大可以绕开核武器的限制,使用近似于核武器的强大武器来碾压对手。
等等。
我的老天……再这么讨论下去我们可以宣布不战而胜了。
笔者第一次看到这个新闻时,就有一个直觉:不真实。
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说。
1.我国是否出现了重大技术突破?
这么强大的武器,可以改变战争形态的技术变革,怎么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任何技术革命、没有任何过程性武器研发,突然就冒出来了?
当年美国上马“曼哈顿工程”,其背景是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提出,基本科学领域出现重大突破,进而在科技转化上产生了突破。
那么这个所谓的“非核氢弹”是否也具有这方面的突破呢?很遗憾,并没有。
这次爆炸实验,从各种公开的消息进行不完全推测,本质上讲只是实验,以氢化镁材料为基础,实验爆炸性能,远远没有达到实战化生产的步骤。
2.氢化镁炸药到底有多厉害?
这项技术原理,本质是温压空气炸药。
与传统TNT炸药的不同之处在于,TNT炸药造成杀伤,更多依靠破片产生的动能进行硬摧毁杀伤。
温压空气炸药,是靠在近距离产生强烈的爆炸冲击波,摧毁中硬性质的目标, 大范围的气云后燃爆炸释能过程, 可产生无孔不入的高温火球,破坏障碍物后的软目标。
也就是说,你躲在地下掩体也没用,高温火球直接表演闷罐烤猪。这是它比TNT强大的地方。日后如果梧桐战争爆发,赖统领要考虑一下地下掩体还敢不敢躲了。
3.该技术是我国原创吗?
这一技术不是一夜之间产生的新突破,而是美欧科技界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起步研究的,技术操作原理是使用高效金属颗粒燃烧,如铝、錋、镁等活性较大的金属,产生数倍于常规炸药TNT的能量。
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对未来战争的预测中提出,金属氢类制造的炸药可能会达到TNT数十倍当量。
2007年俄罗斯制造过一种叫做“炸弹之父”的含高活性金属材料的高能炸药,其爆炸当量约相当于TNT的6倍,并没有达到美国人预测的几十倍。
我国科技界也承认,我们起步比欧美晚得多,在技术上达到的水平虽然追上了欧美,但技术研究仍要遵循基本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该做的实验必须要做,从实验定型到武器化运用,再到量产使用,甚至装备到作战部队,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4.我国实验水平达到什么程度了?
当然,我们应当拥有科技方面的自信,毕竟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技术人才,中国的大中专技术院校近30年来大规模扩招,培养出来足以匹敌整个欧洲和美国的技术工程师,或是经基本培训就能上手的熟练技术工人队伍,这是我们以后进状态追赶欧美的底气所在。
这项炸药的基础科学原理并不复杂,远远赶不上核聚变或裂变的高度,难度主要在氢化金属颗粒的配比,装药的装置,爆轰技术等等。
据2022年某大学的研究成果,当时做的是400克、800克等不同质量炸药的水下爆炸测试,达到约2倍TNT当量效果。可见比欧美顶尖水平还差得多。
这次爆炸实验用了多少公斤,爆炸当量是TNT的几倍,目前信息还不是很精确。和欧美比还有多少差距,也不得而知。乐观地预测一下,既然敢公开报道了,应当达到并驾齐驱的水平了。要说大幅超越甚至碾压,我们还是谨慎一点地好,毕竟科学技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料敌从宽,从来都是克敌制胜的必备心态。
5.我军火力打击范围是不是成倍扩大了?
有的网友认为,把这种武器装到我们的导弹上,哪怕只有2倍于TNT的威力,也足以使敌军舰船再后退一些距离,从此我军可以主导第一岛链。
只能说,这是美好的幻想。
首先,氢化镁和其他金属颗粒炸药,爆炸性能并没有强大划时代、碾压、完全颠覆战争形态的地步。一发炮弹用常规弹药打不沉一艘驱逐舰,用氢化镁炸药也炸不沉。
其次,其特殊的打击方式,比如高温火球无孔不入的方式,在城市巷战、打击地下掩体、打击高度密度聚集地面兵力,更有优势。至于打海上舰船,只能说比传统TNT炸药强一些,绝对到不了改变作战形态的程度。
第三,这么多年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科技强国都在探索研究这项技术,到现在只能做到5、6倍TNT的效果,而不是纯技术预测的几十倍。
为什么?是现今世界的科技水平不高吗,非也。推进这么缓慢,说明这项技术的军事价值并不大。一者炸药配比和爆轰技术对条件、装置要求太苛刻,不像TNT炸药,一个打火机就能引爆。二者研究使用的费效比不大,打击效果虽然不错,但量产太难。
所以各国虽然都觉得这东西不错,但用原来的常规炸药也凑合,简单可靠,不用什么特殊装置,谁还有动力去搞这种炸药技术革新呢。
6.爱国要理性
大约在七八年前,《科技日报》刊登了一位科技工作者的论点,说我们不要过度鼓吹所谓的弯道超车。科技工作严格遵从科学规律,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我们扎扎实实把科技工作做好,才能早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新世纪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绝对值得我们欣喜、高兴。但不宜盲目自信,很多领域欧美发达国家比我们早起步几十年,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差距不足,而不能事事自矜,把微弱成绩吹上天。
料敌从宽,一定要记住这四个字。
真的出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不用我们自吹自擂,美国人的反应会忠实地映照出我们的进步。
比如美军第七舰队,大家还记不记得,他们的航母有多久没穿航海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