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二十年,全球DRAM内存芯片市场始终笼罩在“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巨头的阴影之下。
这三家企业以合计95%的市场份额,牢牢掌控着从定价权到技术标准的行业命脉。然而,随着中国厂商长鑫存储(CXMT)的崛起,这场“三国杀”的剧本正在被改写——2025年,全球DRAM市场或将首次迎来“四巨头”时代。

在DRAM领域,三巨头的垄断地位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上,更形成了隐秘的“价格联盟”。
2017年,三星半导体工厂因停电导致产能波动,随即引发全球内存价格暴涨60%;2021年,美光位于台湾的工厂因地震停工,SK海力士立刻以“供应链紧张”为由提价30%。
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实则是寡头企业对市场的精准操控。
据TrendForce统计,2016年至2023年,DRAM芯片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40%-60%之间,远超半导体行业平均水平。

当行业认为DRAM市场格局已不可撼动时,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中国企业打破了僵局。长鑫存储从零起步,用七年时间完成了三巨头二十年走过的技术积累,目前已经量产了DDR5,较三星等巨头,代差在1代之内。
这种“中国速度”的背后,是长鑫存储独特的研发策略。为避免陷入专利陷阱,其技术路线选择“绕道超车”——通过购买奇梦达遗留的专利包(约1.4万项),结合自主创新的堆叠式架构,成功规避了与三巨头的直接专利冲突。

根据Omdia最新预测,到2025年底,长鑫存储的月产能将达到24万片晶圆,超过美光(20万片),达到SK海力士产能的50%。若其规划的合肥三期工厂如期投产,这一数字可能进一步攀升至30万片。尽管与三星的45万片月产能仍有差距,但足以撼动现有市场结构。
产能扩张的直接效应已在价格端显现。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DRAM合约价环比下跌8%,而往年同期通常因“旺季备货”出现涨价。一位存储模组厂商负责人透露:“长鑫的DDR4报价比三巨头低15%-20%,迫使它们不得不放弃部分利润空间。”

尽管长鑫存储已跻身第一梯队,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毕竟,三星们技术确实更先进,产能也更大,市场也更多,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但不管怎么样,如今格局已经变成了,如今长鑫存储正以曾经三星打价格战相似的策略挑战既有秩序。这场跨越时空的产业轮回证明: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从来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不断突破的攀登者。